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鼓励内地企业到香港投资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日前推出“投资香港一站通”,为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协助其到港投资。  相似文献   

2.
8月4日-7日,陈晓梅组长率江苏经贸代表团访问香港,与香港投资推广署合作举办了“投资香港考察行”活动。8月4日上午,香港投资推广署举办了热烈的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3.
2010年13月15日正式生效的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及《创业板上市规则》,准许地注册成立的发行人采用内地会计准则编制其财务报表,准许经中国财政部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推荐及认可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内地审计准则为上述发行人提供服务。为加快内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建议财政部尽快出台政策鼓励到内地上市的香港企业采用香港会计准则,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加快内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香港在内地的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香港在内地直接投资的增加促进了内地对香港出口贸易总额、初级产品贸易额和工业品出口贸易额的增加,直接投资与内地从香港进口贸易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内地对香港总出口的增加是引起香港对内地直接投资增加的原因,但香港对内地直接投资的增加并不是内地对香港出口贸易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外经贸统计》2007,(5):10-13
香港离岸服务外包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香港模式。其中离岸转包是近年来香港离岸服务外包的一个显著趋势,“香港接包一转包内地”日渐成为一种相对经济的发展模式。香港离岸服务外包的成绩巨大,主要在于服务品质优越、政府强力推动、双向信息通畅.法制保障完善,这些也是内地发展服务外包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香港是通往内地的大门及亚洲商业枢纽,其独特定位成功吸引了众多的外资公司在港开展业务。外商直接投资在香港半个世纪的发展以来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吸引跨国公司对香港的投资,还是香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香港均居于亚洲“四小龙”的前列。香港的发展历程也是在FDI中得到腾飞,然后途径挫折,最后找到正确的方向,步入正轨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经济利益相互融合,逐渐形成共荣共促的局面。今年年初,内地与香港正式启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磋商。根据对两地经贸关系的分析,两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在推动货物贸易及相关投资便利的同时,重点应是两地服务贸易及相关投资的便利。  相似文献   

8.
马强 《国际贸易》2005,(4):18-21
CEPA的实施为香港物流业进入内地市场提供了先发优势。截至2005年2月28日,香港工业贸易署共收到《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申请书764份,已经审批了720份。其中,有关运输和物流服务的申请书为347份,已经审批了332份。统计可知,  相似文献   

9.
以1998—201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内地 OFDI 对香港的进出口贸易、GDP、人均收入和就业人口等经济发展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内地对香港 OFDI 对香港经济起到了很强的拉动作用,内地 OFDI 的增长对香港各经济指标的拉动作用各异。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扩大了驻港中资企业的规模,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贸易渠道,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但对香港的就业水平增加的速度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0.
卢茵 《浙商》2005,(4):119-119
外商在香港的投资 香港对内地机构、组织或个人在本地投资并不设任何限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亦无制定投资产业政策及相关目录,但投资在受香港特区政府监管的行业除外;香港也无规定外商投资专项目必须要有本地业者参与。内地企业在香港成立公司后,该香港公司可以根据香港的入境条例聘用内地专才来香港工作。香港并无特别针对外商的投资审批程式,但所有公司必须遵从《公司条例》的注册规定。  相似文献   

11.
香港创业板是一座金矿?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民营企业资本市场上市成为时尚的话题.苦于在内地无太多集资渠道的国内民营企业更是将我们的近邻--香港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纷纷将眼光盯住了香港创业板市场.去年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180亿港元,其中民营企业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据称,这个份额超过了民企在内地股市的同期集资额.同时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将有300家左右的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香港则为内地民企海外上市之首选地,并预料每年至少有50家民企赴港挂牌.近期在香港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优质民营企业香港上市融资大会"更是将这一高潮推向极至.此次大会除安排国内民营企业推荐自己,和投资者接触外,在符合资格民企等候上市的8个月至1年的期间,还会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财务顾问服务,包括内部重组、市场定位、财务管理指导等等.  相似文献   

12.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投资市场规模之庞大闻名世界。通过对香港投资市场的分析,内地能够学习吸收建设经验。本文分析了香港投资市场发展历史与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当今香港投资市场的因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同时,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投资形势做出积极应对,实现香港投资市场的长远发展。香港应始终树立与内地经济发展互联互通的理念,抢抓新机遇,加快发展。此外,香港应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及法律漏洞,降低投资风险和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香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银行证券、百货、地产建筑、制造这四大行业,日资在香港的经济中已占据重要地位。日资在港的特点是:重点投放第三产业,当地化倾向日益明显。日本大量投资香港,对于香港经济的国际化、香港金融和贸易国际地位的巩固、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高科技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8,(8):90-91
近年不断有内地企业到香港投资,这些企业有国企,也有民企,他们来自不同省市、不同行业。规模大小不一。这些公司因应各自需要,以不同方式在香港落户,有的在香港成立分公司,或在香港集资上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为走向国际作好部署,以香港作为他们走向国际的首站。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危机前,香港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较单一的经济体系。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推动了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成为全球重要的服务中心。但是过度强调发展服务业造成了香港产业的空洞化,使其经济极易受到外部的冲击和影响。香港在金融危机后陷入了持久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现在香港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通过加大和内地的合作,调整了经济发展政策,香港经济正逐渐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双重上市是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行为。我国企业双重上市的公司中,最多的是在内地A股和香港H股两地上市,而目前内地、香港双重上市又并存着"先H后A"、"A+H同时"和"先A后H"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魏民 《中国工商》2004,(7):56-59
亚洲金融风暴.SARS疫情.美伊战争.世界经济滑坡……一切的一切仿佛定数使然;窘困之时,CEPA助阵,其惠及香港翩造.金融.服务,投资等诸多行业,值此七年回归之际.放眼风雨摇曳中走出来的香港,其未来经济走向如何?七年是个敏感得容易发“痒”的字眼;更何况香港回归祖国的笑脸还未完全展开,便遭至金融危机重创,也许.香港体会更多的是“痛”;但痛过之后,便会有新生,生且“痒’;惟愿七年之“痒”过后的香港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8.
于小松 《财经界(学术)》2004,(2):44-44,49,50
如果想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投资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股份。  相似文献   

19.
刘健恒  周莹 《新财富》2007,(9):104-105
2007年8月20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开放内地居民个人投资港股,这标志着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试点方案的实施在给香港股市注入了及时的兴奋剂的同时,香港股市也能为投资热情高涨的内地投资者提供可观的回报。从根本上而言,随着内地资金的流入,香港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价格》2003,(8):43-43
CEPA的开放措施为香港提供“一马当先”打入内地市场的优势,同时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