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20世纪的70年代被认为是一个荒唐的年代,疯狂的年代。“晚年的毛泽东”被官方定性为“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文革”期间的毛泽东思想却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阵思想狂潮。在“马克思主义”的百年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Maoism)是唯一受到广泛承认的中国人的贡献。尤其在法国的“五月风暴”之后,毛泽东主义和中国的“文革”随着激进分子的革命浪潮被卷入了法国。但是,带着对东方乌托邦的幻想隔岸观战,法国人所认识的“毛主义”是一种带有法国政治文化烙印的法式毛主义。  相似文献   

2.
朱永嘉的“文革”经历十分独特,“文革”大幕拉开和落下时,舞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因此他的口述回忆值得关注.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文革”初期上海的一些重要事件使这一口述回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一些细节不仅提供了重要信息,还可以促使历史学者做更深入的思考.口述回忆中关于张春桥、姚文元等上海“文革”重要人物的叙述和评论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他的口述回忆还有不同于同类回忆的一个特点,即夹叙夹议.  相似文献   

3.
4.
孙沛东 《开放时代》2010,(6):84-101
本文通过访谈案例归纳出了“文革”时期广东出现的“奇装异服”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国家对个体着装实践的规训机制,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它得以实施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服装秩序和着装政治是统治者赖以规范社会,建立社会共识及其政治合法性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孙沛东 《开放时代》2012,(4):92-113
西方学界主要从社会、市场和文化三个维度,阐释市场化条件下时尚的产生和传播机制,本研究引入国家新变量,从民众的日常着装入手,着重探讨“文革”期间广东民众着装时尚的类型,总体性社会中国家及其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对个体着装时尚的影响,以及非市场化条件下时尚的产生与传播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在时尚建构中的作用显著,它型塑了合法性时尚,并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整套政治化的日常着装秩序。它遵从权力和资源的垄断逻辑,力图借助特殊的着装制度将普通民众的思想彻底革命化,其产生和传播的背景是列宁式政党、军队和国家政权。总体主义的社会控制系统、密不透风的国家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三者共同造就了“文革”着装时尚。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文革”一路走来,我们从一种极端过渡到了另外一种极端。“文革”是非人性的;当今的中国则代表了一种人性的“放纵”,无视规则、价值和论理。这样一种极端现象的存在,绝不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7.
红颜命薄,自古皆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但结局竟无一善终。褒姒、赵飞燕都与皇帝们信誓旦旦同生死,后来却被皇帝们处以极刑,还落得一个女人祸国殃民的罪名。  相似文献   

8.
黑天的故事——“文革”时代的地下手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 《开放时代》2005,(6):140-157
“文革”手抄本中讲述的这些故事,不过是中国革命这一台大戏的细碎片段而已。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借助于它们而管窥到,那场炽烈的革命是怎样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以往这些手抄本之所以受到轻视,主要是因其太过原始和低俗,不过正如本文所证明的, 其实恰恰鉴于这种出奇的原始和低俗,反而更值得好好琢磨一番。说穿了,这些已被兀鹰啄食干净的文明骷髅,竟是在无情地警示着,经过那场彻底的浩劫,一切都只有无所遮蔽地重新开始了,再没有什么理由去讲什么“文明古国”之类的大话了。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段被符号化了的特殊时期,“80年代”正在陷入一场多方合谋的书写竞赛,事关“80年代”本来面目的许多重要问题正在被肆意改写和重构,其肇因皆在于对这一思想史上特殊时段的思想主线有意无意的背离。“80年代”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文革’的重演?”而中心论题则是“反封建”。整个“80年代”文化思潮的演变环节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传统”,再往后才是所谓“文化热”,而贯穿各个环节的中心线索是对“文革”的反思。“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从“反‘文革’”到“反封建”到“反传统”,全都是在“启蒙”:因此,整个“80年代”都属于“新启蒙”时代。  相似文献   

10.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文章通过挖掘四个全面提出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解析劳动正义思想与四个全面具有内在必然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生产力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使劳动者劳其应劳、得其应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让劳动人民活得更有尊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从根本上杜绝不劳而获。从劳动正义视角深入研究四个全面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能够使得作为马克思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的精神与内涵深入人心,作为社会主义的思想力量推动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呼东方 《经济改革》2013,(12):20-21
游历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是免不了要去的。  相似文献   

12.
金光耀 《开放时代》2015,(3):205-213
朱永嘉的"文革"经历十分独特,"文革"大幕拉开和落下时,舞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因此他的口述回忆值得关注。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文革"初期上海的一些重要事件使这一口述回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一些细节不仅提供了重要信息,还可以促使历史学者做更深入的思考。口述回忆中关于张春桥、姚文元等上海"文革"重要人物的叙述和评论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他的口述回忆还有不同于同类回忆的一个特点,即夹叙夹议。  相似文献   

13.
《江南论坛》2002,(6):16-16
据《深圳商报》报道,今年以来,南京、成都等地相继发生了奶农和乳品企业把鲜奶倒掉的极端事件。奶农为什么要倒奶?据了解,原料奶供应快速膨胀,造成奶源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过剩,使加工企业措手不及是根本原因。报道说,过去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说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候,都要谈到农场主把一桶桶的牛奶倒进大海,把这种现象描述成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象征。其实现在看来,这种看法不免有失偏颇。市场经济中,生产与需求永远是一对矛盾,相符是偶然的,不相符倒是经常现象,企业正是在从不相符到相符的过程中获取市场供求信息,来调整…  相似文献   

14.
钟雨雨 《新经济》2014,(22):25-28
无论是自然科学论文抑或是社会科学论文撰写,研究方法都是关键的一部分,合理的研究方法能够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顺畅,最终得到理想的结论.作研究首先考虑研究合目的性,在确定研究目的以后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有很多,如历史主义与经验主义方法、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规范主义与实证主义、归纳演绎法、调查法、基调法等,只有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得到最佳的结果.事实上,我们可以将研究一系列过程归纳为“本”、“道”、“术”、“效”——研究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实现.本文着重从经济学的视野出发,探索经济研究中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从商品"二因素"到商品"二重性"之间的经济学术语转换体现了马克思实现理论批判的内在逻辑。其中,商品"二因素"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商品"二重性"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二重性学说并没有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得到"明确表述",也没有随着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而"终结",更不是将实物财富与价值财富"截然加以分裂"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可能没有一个富豪能比得上吴英,她的出场和谢幕都是如此惊艳。这个传闻中身家高达38亿元的浙江东阳女富豪,曾经演绎了2006年最绚丽的财富神话,随之而来的是关于这个年仅26岁的女人的猜测和谣言。不过,神话终归是神话,仅仅半年,吴英的财富神话就露出了它的“本色”——那不过是又一个集资骗局。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合并似乎正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可为何美国反垄断当局却要肢解微软呢?本文试图从美国反垄断法的演变着手,探寻其演变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从库克船长在夏威夷岛被杀的历史事实出发,反思了“历史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打破了“想象与事实”、“神话与现实”之间的认知界线,在神话与事实、主观与客观以及分类与整合的内部关系结构中再生产出超越简单对“历史事实”的追求,“发明”了另外一种结构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太空回望地球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么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多么美丽的故土家园——本能、审美的情感诗意里凝聚着经验、判断的理性思想,人类在地球上的栖居,仿佛只在这一刻达到了“诗”与“思”这两种最基本的精神存在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毛帅 《经济管理》2004,(13):83-85
Z003年3月,在国内乳业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维维集团重磅出击、挥戈北上,把自己苦心经营了两年多的牛奶品牌“天山雪”推向了济南市场的前沿。不料,消费者对“天山雪”并无很大的消费偏好,市场总体反应亦十分迟钝。维维人纳闷了:“天山雪”在济南到底怎么了?为何未如期望的那样迅速进入济南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