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解沉淀反应是纳米二氧化钛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序之一,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品收率.本文提出了以硫酸法钛白生产的中间产物硫酸氧钛或偏钛酸为原料均匀沉淀法生产纳米二氧化钛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500 t/a和1 000 t/a两种规模工业生产纳米二氧化钛的水解沉淀反应:500 t/a生产规模的水解沉淀反应采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法,1 000 t/a规模采用直接蒸汽加热、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案,并对主要设备的选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碱K2CO3/Al2O3为催化剂,对菜籽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催化剂用量4%、醇油摩尔比15:1和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生物柴油产率为98.62%.  相似文献   

3.
纳米氧化锌制备技术与工业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纳米氧化锌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制备技术和生产现状的比较,提出以尿素为沉淀剂,以硝酸锌为含锌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相关的工艺过程及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的过滤洗涤和纳米ZnO的煅烧,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
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7-苯甲酰基喜树碱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Clemmensen还原反应合成7-苄基喜树碱的工艺条件,优化了10-羟基喜树碱合成中氧化反应和光化反应的工艺;探讨了喜树碱7,10-双取代修饰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并通过酯化反应对7-苯甲酰基喜树碱E环的α-羟基进行保护,得到3个7-苯甲酰基喜树碱酯。  相似文献   

6.
从工艺角度对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设计中试装置.传质、传热和动力学是反应工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材质的选取决定于反应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条件.设计合理的反应器、沉降器结构是实现工艺流程的关键,采用微机连锁控制的中试装置能实现操作自动化,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实践证明,该反应器设计合理,工艺路线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在很好考察催化剂工业指标的同时,为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丁烯齐聚后的产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并可进一步生产精细化工产品,采用反应和精馏耦合工艺,既能强化精馏过程,也可强化反应过程.本文以工业硅铝小球为催化剂,在自行设计的催化精馏塔内对混合丁烯齐聚反应精馏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主要操作条件如进料位置、塔釜温度、进料流率等因素对过程的影响,并与固定床微型反应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釜温升高,转化率升高,二聚物选择性下降;进料速率为10mL/min及从塔节4进料的操作条件最佳;与固定床微反相比,催化反应精馏工艺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或许是因为近来业界焦点都集中在ATI Radeon 200系列上,nVIDIA 显然已经坐不住了,日前甚至传出了一些GeForce4芯片的相关规格,据悉研发代号为Fclispe的GeForce4芯片目前还处于样品测试阶段,预计会在2003年正式推出,以下是日前得到的一些具体规格: 采用全新板卡设计方案 GPU采用0.13um钢布线工艺核心频率为315MHz 128MB DDR SDRAM (3.lns,工作频率644MHz,322MHz DDR) 360MHz RAMDAC(数模转换器) 内建第二代NfiniteFX 2引擎支持64位色深支持B.O.D.E(Body Object De-  相似文献   

9.
以晴纶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催化还原,羧甲基化反应,制备高分子絮凝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通过对一系列污水进行处理比较,证明该种工艺与其它工艺相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双醛淀粉毒性低,化学活性高,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我国对双醛淀粉的开发和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正交优化法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5h,高碘酸钠浓度为0.5mol/L,pH值为4.0,高碘酸钠与淀粉的摩尔比为1.1:1.  相似文献   

11.
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酰胺溶液聚合反应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2000万的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探讨了聚合工艺条件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立了聚合反应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5 ×10^-5%;单体质量分数25%;引发温度:10~15℃;聚合体系适宜的pH范围7~8。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duction and political responses of the Big Three auto assemblers to the penetrat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 by Japanese auto assemblers over the 1955-95 period, using the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model to analyze three successiv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Big Three: import competition (1955-73), surplus capacity (1973-83), and transplant production (1983-95). We argue that the US auto makers first responded with intensification strategies and then by rationalizing production. These production strategies, together with lobbying for favorable US government policies, were unsuccessful in stemming import penetration. It was only after the Japanese firms began onshore production that the Big Three understood the competitive challenge-the need to shift from mass to lean production-and began to transform their auto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3.
TS-790减阻剂的中试产物聚α-烯烃为黏弹性固体,通过研究确立了低温粉碎聚α-烯烃的工艺条件,并在试验中对低温粉碎各节点的温度控制、粉碎初始粒度、聚合物与无机分散剂配比、粉碎机负荷等低温粉碎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确立了聚α-烯烃的粉碎工艺,得到了一定粒径分布的稳定的聚理一烯烃粉剂。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条件下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高技术企业必须把研发活动作为竞争战略的关键环节,不断推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创新,从而保持产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Firms are increasingly operating portfolios of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CVC investments for accessing a variety of location-specific knowledge, often alongside traditional external knowledge-sourcing strategies such as technology alliances. We examin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geographic diversity in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CVC) investments has positive consequences for firms'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simultaneously pursued technology alliance strategies. We find that geographic diversity in CVC portfolios enhances performance as long as firms avoid knowledge redundancy in knowledge-sourcing arising from geographic overlaps with technology alliances, and the managerial complexity, coordination costs,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 stemming from the simultaneous pursuit of diversity in both technology alliances and CVC investments. Our inferences draw on a panel data set on the patents, CVC investments, and technology alliances of 55 CVC-active firms in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6.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双丙酮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甲基咪唑、2-氯乙基苯、对甲苯磺酸合成1-甲基-3-[α-甲基-(4-磺酸苄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酸性离子液体。考察了酸性离子液体在丙酮和丙烯腈的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n(丙酮):n(丙烯腈)=2.2:1.0,酸性离子液体用量为丙烯腈质量的8.0%,反应温度(40±2)℃,反应时间3.0h.在该条件下双丙酮丙烯酰胺的收率〉61%,且反应结束后产物易于分离,酸性离子液体循环使用5次以上。  相似文献   

17.
面向低收入市场的金字塔底层战略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金字塔底层战略提出企业可通过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去开拓低收入市场来缓解与消除贫困,挑战了只有政府、非营利机构或慈善组织才有动机与能力应对贫困问题的传统观点,也体现出创新促进商业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最新理念。本文首先区分并比较了把穷人分别视为消费者、生产者与商业合作伙伴的3种金字塔底层战略及其内涵,进而从购买力、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与制度环境4个方面对低收入市场特质进行梳理与归纳,最后阐述企业实施金字塔底层战略的5种关键策略与方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27个省市区2001—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对进口资本品影响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滞后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进口资本品对TFP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进口资本品与TFP呈倒"U"型关系;在研究样本期内,进口资本品对TFP的负面影响占主导地位,其数量已超过最优值,此时再增加资本品进口会导致TFP下降。滞后一期的进口资本品能够促进技术进步。进口资本品还通过人力资本、FDI等间接渠道对技术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于金  李楠 《财经论丛》2016,(8):105-113
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交互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与环境规制交互效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以及非东部地区企业中并不明显,表明波特假说的成立有一定的条件。其次,高管短期薪酬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高管持股比例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均存在正向作用。而高管在职消费仅在东部地区企业中增强波特假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商业环境变得越来越知识密集型,知识管理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将知识管理应用于CRM,使之具有知识性、分析性的特点,增强了企业对客户的识别、交流以及保持,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KCRM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和支持。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KCRM,充分发挥KCRM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