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舟华 《金卡工程》2009,13(5):65-65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是行政诉讼法上一项重要的制度。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一般应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但同时原告亦应当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本文旨在明确、清晰双方的举证责任基础上,以健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为目标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崔鑫盈 《金卡工程》2008,12(11):47-47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概念理论上源于民事举证责任制度,明确其概念是研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出发点.明确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定,从我国今年司法实践的情况来认识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举证责任分配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对行政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是行政诉讼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诉讼中对立的双方围绕相关的争论点提供证据,实践中双方当事人为达到胜诉的目的,不断提出新的主张、新的证据,构成了学者解说和分析举证责任的基础。本文将从定义入手,阐述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内涵、范围、法律依据和理由。分析举证时限及其合理性,对被告自行向原告、证人收集证据和被告延期提供、补充证据问题进行说明。笔者认为,被告举证责任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将对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及保障法院司法审查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青 《涉外税务》2002,(8):37-39
举证责任制度是各国行政诉讼法中一项决定胜诉与败诉的重要制度。税务行政诉讼是行政诉讼的组成部分,税务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分配直接决定着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诉讼程序中所承担的举证义务和败诉风险的大小。本文简要介绍和评价了美国国内收入法典中举证责任的有关新规定,并将其与我国税务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杨珂 《金卡工程》2008,12(10):19-19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是直接关系到诉讼双方当事人能否胜诉的关键问题.现行行政诉讼立法相对这一制度的规定显得不完善,可操作性差.本文试图从理论的层面,界定和归纳笔者所认同的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内涵,以及就如何分配举证责任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贵静 《金卡工程》2009,13(11):112-112
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是明确一个具体的诉讼案件由谁就何种事实负举证责任,以及在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谁应当承受不利的诉讼后果。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对举证责任的分配有着不同的规定。本文试从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举证责任又你汪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如果当事人未能尽到上述责任,则有可能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指举证责任在诉讼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即举证责任在原告、被告及第三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法学界一般认为举证责任包括两重含义:一层是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另一层是如果当事人对其主张提不出证据,就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8.
郭岩杰 《金卡工程》2008,12(6):36-36
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是一个范畴较广泛的课题,例如在诉讼受理方面增加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以及原告诉讼资格放宽等。本文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方面探讨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重点阐述行政诉讼调解在立法上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此项制度的国内外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三影 《金卡工程》2009,13(8):96-96
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法律关系只存在行政主体和行政直接相对人两方主体。而现实中存在行政间接相对人,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本文通过阐述间接相对人的概念,分析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为确立行政间接相对人的原告资格制度寻求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财务预测信息的本质是其内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风险性。上市公司只有在符合重大性标准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时存在虚假陈述行为并由此造成投资者证券损失,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前瞻性信息除外)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宜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并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而对前瞻性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宜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形式——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免责制度的核心是建立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现实的安全港规则。  相似文献   

11.
税务行政诉讼是纳税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税务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司法活动。在税务行政诉讼中,税务机关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应诉,充分行使应诉权利,针对原告诉讼请求进行辨驳,依法维护合法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2.
赵宏 《当代金融研究》2019,2019(2):179-192
2017年的“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再审裁定中,法院首次使用德国法上的主观公权利和保护规范理论,释解作为我国行政原告资格基准的“利害关系”。从此前的“不利影响”到“主观公权利”,刘案对域外学理的吸收,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判定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除引发我们重新认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外,主观公权利和保护规范理论对于重新考量行政实体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联、原告资格与诉讼的整体定位关联,以及如何寻获权衡“诉权保障/防堵滥诉”的教义学基础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刘案裁定对上述理论的适用仍旧存在值得商榷的不当之处,案件未尽问题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3.
朱彦 《金卡工程》2009,13(4):78-78
电子证据作为现代技术运用于诉讼领域的结果,对诉讼过程中的举证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数民事诉讼案件中,电子证据因其特殊性在一般举证规则下会造成责任的不平衡。在电子证据的视角下,如何衡平对立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讨论民事诉讼中如何平衡电子证据所造成举证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的一个原则,然而,在行政诉讼实践中,由法官主持当事人就行政纠纷进行协商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量的案件被法官、原告、被告三方”协调处理”,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调解”。这种现象造成了理论、立法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高俊山  吴静波 《金卡工程》2009,13(3):124-124
国内建立公益诉讼的呼声日益高涨,对于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也向纵深发展,本文就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为基本点展开,从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原告诉讼资格范围及优劣。  相似文献   

16.
邓宏 《税收征纳》2014,(3):20-21
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与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在税务行政诉讼中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的应诉能力,把握证据运用这个重要环节.承担举证责任,是个需要认真把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璐 《金卡工程》2009,13(11):187-187
本文在承认“有限公定力说”的基础上,尝试用排除的方法,列举出现阶段公定力理论存在有限性的情形,具体包括无效行政行为领域上的有限性、行政诉讼程序上的有限性、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领域上的有限性等,间接界定出公定力理论的应然范围,以便于公定力理论顺应民主行政、参与行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所谓税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税务征收管理具体行为损害了其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关于该税务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诉讼。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告一般是纳税人,其诉讼热点一般为: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尤其是行政诉讼中,原告适格问题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事项。欧盟各国以《奥胡斯公约》及欧盟指令为轴心,通过各自的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建设,如民众诉讼制度、制定特别法承认团体的原告适格,或通过扩大传统的利益概念,扩大法保护的对象等不同方式达到扩大原告适格的目的,实现公约所保障的司法参与权,使得司法保障成为环境政策中不可欠缺的制度性手段。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19日,一份忽然而至的法院传票和应诉通知书摆在某县地税局局长的案头,这是一起仅仅因5元钱罚款而引发的行政诉讼案。原告纳税人赵某状告某县地税局行政处罚不当,要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告的处罚决定并赔偿原告车旅费、误工费、资料费等相关费用15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