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各种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前农村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上是以农户为主。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化,是个主要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及其衡量指标 在公社化初期强调了公社规模大的优  相似文献   

2.
种植业生产技术进步评价和经营规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种植来生产技术水平已有较快的提高。1978-1988年期间,折合成小麦的耕地亩产由205公斤上升到304公折,平均每年增长11.8公折。最近10年内作物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应归功于技术进步(良种、地膜、模式栽培技术等)和化肥投入的增加。以土地生产为主导方向的技术进步模式,过去是,今后仍是我国种植业生产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当前,种植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更新换代应是提高种植业生产水平的主攻方向。扩大农户种植规模已是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迫切现实问题,也是大部分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扩大农户种植业规模的重点是扩大相对土地规模,即要减少种植业农户的数量。应积极创造条件,从政策上创造一个有利于扩大规模的环境,正确地加快这一进程,这一进程是漫长的,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达到理想的农户种植业规模状态也 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从短期来看,种植业规模过小与近年的农业徘徊直接相关;从长期来看,种植业规模关系到农业的前途,特别是粮食的前途。本文简要论述经营规模与近年的农业徘徊,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种植业经营规模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同类型粮食生产主体发展迅速。传统普通农户具有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特点,且一直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数量有增加趋势。种粮大户经营规模大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但存在利润和收益低等问题。家庭农场增速较快,种植业占多数,且粮食生产类较多、发展良好,经营耕地超过70%来自流转,耕地规模集中在3.33公顷-13.33公顷之间。粮食生产合作社前期发展快,后期增速放缓,由于收益低,占合作社总数比重低。  相似文献   

5.
鲁西北地区农户种植业收入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6~20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定量模拟分析了鲁西北地区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各影响因素.由此得到以下结论与政策性启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大小是影响种植业收入的重要因素;种植业费用生产弹性系数较高,但边际效益逐年递减;农产品价格对于农民收入有重要影响,但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始终是决定农户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边际报酬递减,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的负效应凸显;耕地资源配置效益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我国农业中形成了超小型化经营规模的格局.1986年我国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是9亩,仅为1960年亚洲和非洲若干国家(地区)平均数的14.23%,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我国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讨论实践中,似乎有一种误解,好象解决了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也就解决了农业发展的后劲问题.对此我有几点不同意见.1.农业比较利益低是由规模因素造成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经济发展,农业份额相对下降是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的作用结果.农业份额的下降包括农业产值份额和农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杂粮产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贫困地区杂粮生产粗放,技术落后的现状要求农户合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杂粮生产技术效率,进而带动当地杂粮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农户收入。[方法]文章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34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准确评价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杂粮生产技术效率,并探究环境变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1)农户总体的杂粮生产技术效率处于低效率水平。技术效率随经营规模增大而增大,杂粮生产存在规模效应。纯技术效率是小规模农户杂粮生产的优势所在。(2)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后,农户杂粮生产的纯技术效率提高,规模效率降低,表明规模效率是制约杂粮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3)在影响技术效率的环境变量中,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先进播种技术和参与技术培训是有利因素,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补贴和机械化生产是不利因素。[结论]提高农户杂粮生产技术效率需合理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扩大杂粮补贴范围,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延长杂粮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为倒,利用中德合作教育项目一华北平原集约化作物生产体系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双对数模型对农户层次氮肥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价格、土壤潜在生产能力、种植业收入比重、农业劳动力年龄、种植规模和是否施用有机肥料等因素显著影响着农户冬小麦氮素投入量。在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施用氮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确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存在,则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DEA分析法——BCC(VRS)。研究结果: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的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效率随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过于狭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得绝大多数粮农家庭规模报酬递增显著,其粮食增产增效具有较强的上升潜能;农户存在大量的劳动剩余,家庭从事非农产业用工量的适当增加反而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吉林省调查总队有关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带有规模函数的CD生产函数和单产生产函数,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吉林省玉米生产农户适度规模的存在性,估算农户适宜经营规模。尽管三个计量模型估计的相关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但检验结果表明计量模型都有效,从而证明吉林省玉米生产农户存在适宜经营规模,且适宜规模范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土地分户承包经营,农业生产的主体由生产队改变为农户,种植业的经营规模缩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部分农民逐步转移至二、三产业,客观上促成了土地流转,种植业经营规模扩大。但上海种植业的规模经营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年,全市粮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3.5万亩,占粮田总面积45.9%,其中粮田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超过90%的是农工商集团和上实集团的农场以及浦东新区,而几个产粮大区(县)的比重均不足30%。  相似文献   

12.
用土地生产率、商品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指标衡量农户经营规模是否适度。当前湖北省从事旱地生产的农户,在机械作业前提下,一般劳均40-50亩为适度;水稻生产,一般劳均10-15亩水田为宜;粮油兼作生产,一般劳均5-8亩最好。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十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增加收入,但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土地生产率和投资报酬就呈下降趋势。农户适度经营规模的形成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应遵守渐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户的生产规模调整行为决策对于农业生产供给、区位调整的影响至关重要,是把握我国农业生产区位集聚形成的重要途径。[方法]运用547个食用菌种植户样本数据,基于适应性预期理论模型,探讨了市场价格预期与生产调控能力对农户生产规模调整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的生产规模并不稳定,4317%的样本农户都对食用菌生产规模做出调整决策。农户当期生产规模会在前期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前期市场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稳定的市场价格仍然是目前农户生产过程中最担忧的问题。(2)农户生产规模调整行为决策受市场价格预期与生产调控能力的共同影响。较高的前期市场价格、充裕的家庭劳动力、生产技术培训以及户主年龄较小等因素都有利于农户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生产成本和户主年龄的增加则会促进农户做出缩小生产规模的决策。[结论]要构建透明的市场价格信息制度,传递市场供需信息,稳定农户的市场预期,防止农户频繁且盲目调整经营规模。同时也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探索轻简化生产模式,降低农户生产调整过程中的技术与劳动力约束。  相似文献   

14.
发展盘山县稻田经营的立体高效模式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盘山县微观稻农数据,利用单因素分析、分组比较、数据包络分析,对不同规模农户稻田经营行为及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经营规模差异导致农户经营行为不同,小规模农户偏向兼业选择的稻田投入经营模式,大中规模农户偏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稻田产出率的经营方式;稻田经营行为差异导致农户稻田生产效率差异,中规模农户稻田生产效率高于大规模农户,大规模农户高于小规模农户,说明盘山县中规模稻田经营是未来稻田经营发展的主方向,具有最高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农户经营规模和土地生产率关系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议题之一。本文在土地流转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测量两者之间关系面临的种种干扰。除了农户规模本身的作用外,理论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时不同规模农户在土地生产率上的差异还可能源于农户和土地的异质性,譬如土地更多流向经营能力强的农户、流转多劣地等等。基于固定农户的固定地块数据可以有效控制异质性的实证策略,本文利用4个省两期跟踪调查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来自固定农户固定地块的证据表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并不会影响粮食单产,而不控制固定地块时往往会得到两者负相关的伪结论,并且仅控制固定农户时上述伪结论更为明显。这一结果意味着不必担心规模经营会威胁粮食供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为切入点,通过对浙江省的实地调研,对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关系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生产率评价指标不同则二者的变化规律往往也不同;基于生产率测算的设施农业最佳经营规模远大于生产主体的实际规模和意愿规模,经营户扩大生产规模是有利可图的;设施农业经营的社会最佳规模(基于土地生产率测度)与农户最佳经营规模(基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润率测度)这一矛盾在现实中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新事物,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探讨,诸如农业规模经济的含义,农业规模经济、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经营规模经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提法有何区别;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的必要性、依据、条件;评价农业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准、指标和方法;如何评价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特别是种植业经营规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本期刊登了有关这方面的三篇文章,大体反映了江苏南部发达地区的情况和理论认识,供大家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地经营规模是农业经济学研究领域一个持续讨论的话题,也是中国目前极具现实政策含义的话题。本文对农地经营规模变化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总结,并从城镇化发展水平制约下,农业劳动力可能的转移规模这一现实约束的新视角,对我国未来农地经营规模的现实选择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业在总体上都无法实现户均百亩或千亩以上的大规模经营,户均几十亩耕地将是中国未来农地经营规模的常态。为此,应削减对过大规模经营者的扶持力度;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完善对兼业农户的支持服务政策,以稳定农户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19.
家庭劳动力约束下经营规模对农户种植结构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剖析不同农地经营规模下农户种植行为选择,分析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关系。研究方法:门槛效 应模型。研究结果:经营规模扩大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过程会受到家庭劳动力禀赋的制约,即存在门槛 效应,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小于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种植结构变化呈“去粮化”, 反之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超过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结论:规模经营不必然引发 非粮化生产,因而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缓解农业生产的家庭劳动力约束,并 以多种方式提高种粮收益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是考察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辽宁省农户调查,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多数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较高,农户经营农地最优规模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15亩之间,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4.65%;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纯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农户经营农地的最优纯技术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亩以下,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2.73%;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率还处于初级水平,最优规模分散;农业补贴水平对农户生产经营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对有效制定农业补贴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