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内涵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受托责任发展而对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与发展,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审计形态。随着受托责任由财务责任发展到经济责任以及发展为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我国审计模式也从财务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经营管理审计、法定责任、社会责任为对象的责任审计方向发展。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2.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基础,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理论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是随着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管理方式不同,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形式也自然各不相同。审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审计主体(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第三关系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经济责任关系。其中第三关系人一般是财产所有者或主管人员,它将…  相似文献   

3.
“审计因受托贡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审计从萌芽到成为科学体系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审计经历了古代审计、近代审计和现代审计.也形成了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变化,正是审计形式和种类不断分化、发展与创新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4.
张勇 《审计月刊》2010,(7):13-15
国家审计因公共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其发展而发展。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理念全新的审计方式与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共受托责任的丰富内涵是跟踪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公众对政府受托责任履行过程的知情权诉求是其产生的政治基础。在公共受杞责任推动下产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过分强调对政府绩效结果的审计评价而忽视了过程的控制,这是跟踪审计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跟踪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独立性受到威胁、审计范围较小、内容单一,按照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笔者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上看,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的源头,审计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历来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我国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从80年代中期才自下而上地逐步发展起来的,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文谨就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6.
经济责任审计是建立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上的一种审计行为,是防范委托代理关系中事后的道德风险以及甄别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约束机制,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的产物。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无疑是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中的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受托经济责任为理论基础,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的界定、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中各自的经济责任的界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略谈审计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受托责任论”是目前最为学术界所接受的关于审计本质的理论。杨时展教授认为,审计是由于受托责任而产生的,也是根据这种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的。王光远教授也认为,如果说会计是对受托责任的认定、计量和报告,那么审计就是对管理当局自我认定、自我计量、自我编制的受托责任报告,按照公认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的重认定、重评定和重判定。  相似文献   

9.
经济责任审计是现代审计理论与中国审计实践活动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创新。文章从审计动因、公共受托责任内涵、审计关系人以及审计理论框架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审计基本理论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试从“受托责任观”看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理论中的“受托责任观”认为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 从内涵上看,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对于作为审计产生  相似文献   

11.
管理审计是判定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建立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互信,优化资源的利用。按照受托责任学说,会计是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认定、计量和报告,审计就是在会计提供的各类受托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进行重认定、重计量和重报告。鉴于受托责任有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之分,审计科学也就有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分化。管理审计是审计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与审计理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借鉴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来建立管理审计理论体系。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审计理论体系:管理审计环境——管理审计目标——管理审计假设——管理审计准则——管理审计程序和方法——管理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责任审计将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审计机关的职责必须对经济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审计机关与所有者、经营者所构成的三角关系决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是对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及评价,通过审查经营者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评价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以及为保证实现预期经济责任目标所采取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健全性、有效性,向所有者报告经营者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和能力等情况。   2.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3.
一、基层央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 经济责任又称“受托责任”,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财产所有者(委托人)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受托人,而形成的受托责任人应负有妥善管理委托人交付的资财,并把履行结果向委托人进行报告的责任。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地方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尝试;1999年5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两个规定”,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机构普遍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获得空前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责任界定的必要性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要求财产所有者监督经营者是否严格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是否存在营私舞弊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求受托经营者即责任人向财产所有者如实报告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并接受监督。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正是基于经济责任关系这一前提,为确定和解除责任人经济责任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因此,经济责任的界定便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首先,从经济责任“量”的方面看,经济责任边界是界定责任人的最大责任范围。不同层次的责任人以各自的责任边界为限,在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审计机关自建立以采,先后开展了财经法纪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开效益审计等等,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日益成为拓觅审计领域和加强干部建设的一顶重要审计类型,研究和解决好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充分利甲日常审计资源,友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已成为审计机关面临的现实和重要的课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 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任何一顶审计类型产生的永恒客观基础。经济责任审计是基于我…  相似文献   

16.
受托环境责任运行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托环境责任是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产生及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在受托环境责任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受托环境责任的运行机制以及受托环境责任与环境会计、环境审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隐私保护审计是确保受托隐私保护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本文对隐私保护审计的理论依据、目标、对象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以促进隐私保护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简称四号令)中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包括“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受托责任来进行的。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正确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在审计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审计制度安排,自80年代初期产生并发展至今,其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对"经济责任"概念及其范畴的界定尚无统一认识,从而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也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历程,以制度背景作为研究的起点,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作为理论基础,研究"经济责任"内涵的演变过程,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机问题,两个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下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就是说审计的时机是在任期之内,离任之前。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绝大多数的审计项目都是先离任后审计。其弊端:一是审计机关只有被动地受托,在时间选择上无主动权,从效果上看,造成审管审、用管用,审和用两张皮;二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增加难度,在审计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审计,往往会给审计人员核实、取证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影响审计工作时效性,增加一定的审计风险;三是执行两个暂行规定的严肃性不够,容易出现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和走过场。鉴于上述情况及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于组织、纪检鉴定部门或人民政府指令,因此,笔认为,作为委托的主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按两个暂行规定办,变离任后委托为离任前委托,这不仅有利于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也有利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开展,真正发挥领域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