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假冒伪劣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一个专门面向农村的假冒伪劣商品市场正在形成。农民往往就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和受害者。本文对假冒伪劣现象作了简单的分类说明,并从农民的消费行为层面论述了农村假冒伪劣商品市场正在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几点治理农村假冒伪劣现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假冒伪劣行为的调查,从假冒伪劣产品的内涵、形式,对我国假冒伪劣状况作出了总体判断,并且提出了有效打击假冒伪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析假冒伪劣顽症的产生机理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视角透视了我国现阶段假冒伪劣顽症存在的根源。信息不对称使假冒伪劣有机可乘,是假冒伪劣的症结所在,假冒伪劣进而引发逆向选择,逆向选择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加重假冒伪劣的程度,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总体偏好程度正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这也为假冒伪劣顽症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最后指出在改善信息沟通等措施的基础上,"法律机制"和"信誉机制"相辅相成的防范措施是解决假冒伪劣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4.
假冒伪劣的存在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根据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现状,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原因,并从法律角度对治理假冒伪劣、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假冒伪劣特种设备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了识别假冒伪劣特种设备的方法,并提出识别假冒伪劣产品后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假冒伪劣商品的表现与产生原因 近几年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屡禁不止,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主要表现是: (一)假冒伪劣商品品种多、数量大。假冒伪劣商品已从一般的消费品蔓延到生产资料的范围,从内销商品到出口商品,从一般商品到高档耐用消费品甚至高技术产品,无孔不入,无所不为。我市1994年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335起,收缴假冒伪劣商品8个大类30个品种,价值98万元。  相似文献   

7.
随着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假冒伪劣磁盘磁带也大量上市,而打假工作中至今还未涉及对磁盘磁带的打假。本文提出有关问题,以引起有关部门和使用者的重视,彻底制止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 一、假冒伪劣磁盘磁带大量充斥市场  相似文献   

8.
提起买东西受骗上当,几乎消费者都有这种经历,所以对于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无不咬牙切齿。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假冒伪劣产品不除,民怨难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实属祸国殃民。因此,打击假冒伪劣,确保名优厂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令人痛心的不正常现象,即假冒伪劣商品四处泛滥,屡禁不止,危害人民生活。危害经济建设,损害国家形象。假冒伪劣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下面就假冒伪劣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它的危害,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等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假冒伪劣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有人说,假冒伪劣是伴随着  相似文献   

10.
权威发布     
《人力资源》2014,(3):6-6
<正>假冒伪劣和侵权行政处罚案信息须公开近日,国务院批转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对假冒伪劣和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做出明确规定。《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  相似文献   

11.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抑制了假冒伪劣产品对社会的危害,净化了经济秩序。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暴利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继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而且更加狡诈。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上有人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称之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中国的"打假"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与对市场主体、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乏力密切相关。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是由于某些地方保护主义的支持和纵容,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惩罚威慑力。  相似文献   

13.
本刊编者按  当前 ,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十分猖獗。据有关方面统计 ,1999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案件 2 2 .46万起 ,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总标值 35 .43亿元 ,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 82 0 2个 ,破获制假售假团伙 16 77个 ,查办制假售假大案要案 45 2 6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市场欺诈等违法行为 ,严重侵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阻碍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此 ,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要努力提高全民质量…  相似文献   

14.
11月11日,21000部标值250万元的假冒伪劣电话机,在广东省惠州市被公开碾碎销毁。据了解,这是全国范围内迄今为止,电话机系列中一次性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数量最多的一案。 此次查获的假冒伪劣电话  相似文献   

15.
开展“打假” 活动莫忘农村“阵地”国务院发出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通知后,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一批非法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分子被依法查处;大批假冒伪劣商品被曝光;有力地保护了名、优产品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6.
和省内外的许多地方一样 ,山东潍坊市的市场上 ,假冒伪劣产品迭出 ,虽经历次打假活动 ,未遭禁绝。假冒伪劣产品就像一颗颗游动着的毒瘤 ,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侵蚀着消费者的利益。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999年潍坊市技术监督部门组织了多次打假治劣的战役 ,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穷追不舍的围剿 ,不仅对制假售假者依法予以严厉的处罚 ,而且对假冒伪劣产品得以孽生和泛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深究。这对今后更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其制假售假者 ,净化市场更具意义。下面且择数个案例 ,看看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背后一些值得…  相似文献   

17.
李华龙 《甘肃审计》2003,(12):32-32
(一)假冒伪劣商品损害了消费的经济 利益假冒伪劣商品最直接的危害往往是消费的经济利益。由于假冒伪劣商品大多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物有所不值”。加之消费的识别能力普遍较差,一旦购买,消费付出的货币与该商品的实际价值,肯定不是等价交换,假冒伪劣商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吃亏的一定是消费。  相似文献   

18.
现象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统计,1991~1999年该局共受理行政案件21074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7693万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值2727.7万元,移送司法部门2件;2000年1~8月份,受理行政案件4572件,大案要案22件,移送司法部门3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4092.9万元。尽管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战果累累,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案要案至今无法结案,在此不  相似文献   

19.
贫穷和安全意识淡漠构成了假冒伪劣需求的成因,要想铲除假冒伪劣必须从根源上入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也随之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危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通过对假冒伪劣存在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探讨出我们打击假冒伪劣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