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多,进而在工程测量技术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就RTK系统构成着手,对其工作原理以及其具备的优势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为我国工程测量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公(铁)路工程测量工作中的技术和方法也发生很大变化,GPS—RTK以绝对的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手段,成为公(铁)路工程测量的有力助手,不但减少了测量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还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实现了广大测量人员轻松测量的愿望。GPS—RTK的技术特点适合公(铁)路工程测量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发展和普及潜力。笔者就技术的特点和在公(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工作方式及应用实例进行探析,为大家更好的了解GPS—RTK技术和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问世,工程测绘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技术,各种形式的测绘技术越来越不断涌现出来,被广泛的运用于现代建筑工程行业中。特别是GPS系统的建立与出现,它的出现为相关建筑工程测绘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好地测量技术。本文将对应用于工程测绘的多种技术进行分析,例如:GPS、GIS、数字测绘、数字摄影、RS、3S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4.
孙磊 《中国外资》2014,(6):274-274
测绘工程在我国的许多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而GPS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技术,它可以为我国的测绘工程提供极大的帮助,本文拟从其原理入手探讨如何在测绘工程中创新性地进行GPS测量技术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测绘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孙海志 《中国外资》2010,(6):227-227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其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以地籍测量为基础,通过对城市土地权属界线的测量工作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测量数据。随着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籍测量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怎样的技术应用与管理方式有效保障地籍测量质量。为城市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地籍测量部门的首要工作。文中就如何提高地籍测量质量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测量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一步,准确的测量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的完成,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所以说,测量是工程建设中一项复杂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信息技术化的不断提升,给工程测量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工程测量的信息化是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加大了测量行业的竞争力逮就要求不断的提升工程测量的管理,实行信心化管理,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工程测量的管理人员根据自己工作的总结,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及加强对工程测绘工作的管理,实现信息化测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别业仁  李琳 《中国外资》2010,(20):240-240
本文在介绍GPS——RTK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特点和技术关键,分析了该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应用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偶极子横波测井技术将新一代的偶极技术与最新发展的单极技术相结合从而提供了测量地层纵波、横渡和斯通利波的最好方法。利用偶极横波测井可以检测压裂裂缝的延伸高度,开展压裂效果分析和储层评价,指导油气生产;通过在三塘湖油田牛东区块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证明该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同时也拓宽了测井资料在工程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人民银行不断发展的应用系统的网络需求,根据总行的统一部署,人行各中心支行先后进行了内联网二期改造工程。在网络通讯平台的改造过程中,涉及到二层交换设备、三层交换设备和路由器的调整和重设置,笔者通过对二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三层交换技术等的比较分析,加深了对内联网二期改造工程中组网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苗殿勇 《投资与合作》2011,(11):213-213
随着科技的进步,GPS测量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种建设工程中。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不受通视、气候、白昼等条件的限制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文章介绍了GPS定位系统的特点、应用原理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这对当代房屋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渗漏技术应用极为广泛.这一技术既能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还能保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因此该技术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技术类型。目前,在我国的工民建施工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屋面、墙体、厨房及卫生间的渗漏问题最为显著。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对民工建中的防渗漏技术做了仔细的研究,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工民建工程是一项高速发展的行业,各项施工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很多高新技术已经被众多工民建企业所广泛采用,对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节约建筑施工成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现今工民建工程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新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来说明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为建筑行业带来的新变化,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将会带动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的波动将面临不同的风险。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对其进行监督管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势必将应用到如统计、管理、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方法。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管理、数据统计方法,无法精准的对风险进行测量、管控。面对这一需求,人们不断的对相应的统计、财务、管理方法进行创新,进而产生了统计模拟技术。本文主要就金融风险的含义、影响其的相关因素、传统金融风险的度量方法、统计模拟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传统金融风险统计方法与模拟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14.
周钰 《金卡工程》2003,(3):21-23
智能卡技术是一种近年来才发展起来,但却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智能卡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高技术产品,它以期超小的体积,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技术以及特殊的保密措施和无法破译、难以仿造的特点受到普遍欢迎。目前巳在城市建设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高速公路收费、煤、水、电表收费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中,智能卡的普及速度最快,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纷纷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采用智能卡作为支付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提高到新的阶段。同时,不断发展的科技为实现这些新的要求提供了技术的保障,新的科学技术及高技术产品被不断的应用到城市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研究和探讨喷锚网支护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了解喷锚网支护技术的相关内容,以及在岩土工程中喷锚网支护技术的要点,来对岩土工程中的喷锚网支护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林  徐林 《财政监督》2007,(6):44-45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监督检查相关软件逐步被应用于检查工作中。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金审工程“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功能强大、方便实用,为审计工作提供了较大便利。由于它的通用性,在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运用该系统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其时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以地籍测量为基础,通过对城市土地权属界线的测量工作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测量数据.随着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籍测量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怎样的技术应用与管理方式有效保障地籍测量质量,为城市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地籍测量部门的首要工作.文中就如何提高地籍测量质量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介绍GPS--RTK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特点和技术关键,分析了该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应用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知音 《财会学习》2016,(4):175-17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领域都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生机,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我国各企业开始走向另一条发展道路。网络技术的覆盖,使数据分析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该技术对于企业数据管理的应用具有一定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但随着数据分析的有效应用,我们逐渐发现数据分析带来的一些风险,为了促进其更好地应用,我们必须对其风险及时改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工程测量为相应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贯穿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工程的始终,同时也是相关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工程的超前期工作。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的是城市工程测量,其典型特点是内容复杂、种类繁多,精度要求和规模大小不一,干扰因素较多和应用范围较广等,以此来分析和说明工程测量工作于国内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针对其具体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