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报刊文摘     
国外旅游花样多劳务旅游。近几年来,日本同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建立了劳务旅游关系。旅游者在旅游区通过个人付出劳务,一方面赚些旅费以延长逗留时间,游览更多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工作可以接触社会普通民众,从而更深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小说式旅游。德国开展的这种旅游是带领文学爱好者沿小说主人公的足迹,游历书中描写的各个地方,游客一旦“身临其境”,必然能“进入角色”,深刻体会到书中人物当年的感情。因此这种富有学术性的旅游方式,深受旅游者的欢迎。环保旅游。日本多家旅游社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出一日游特…  相似文献   

2.
记得12年前,笔曾以一篇《由孔乙己窃书“不算偷”所想到的》章参加“第一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征比赛,由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窃书”想起当今“偷税”,对“偷税”却不承认的现象进行可谓痛快的抨击,获得不少人的共鸣和喝彩。事过境迂,越想越觉得自以为可以藐视某些人而羞愧,也正是在这种不安之中深切地感到作为一个收税人该如何“进步”。  相似文献   

3.
铭新 《中国金融家》2013,(11):124-125
鲁迅的名篇《孔乙己》是这样结尾的:“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相似文献   

4.
《奥兰多:一部传记》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具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她在这部作品中使用新颖的写作技法,以极大的时间跨度、鲜明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双性同体理论吸引了无数读者。而作家通过这部传记式小说阐述了自己的真理观,探讨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文章将通过分析奥兰多人生三个阶段的生死观探讨这部小说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科学投资》2007,(9):83-83
走进百工坊二楼,目光很容易就被右手边的第一家门店所吸引。店门上挂着一张名为“大吉祥”的手撕纸作品,一只轮廓简单生动的大象仰首朝天、栩栩如生。它没有剪纸般细致的边缘,却另有一份粗犷和豪放。  相似文献   

6.
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电影《坏小子》注定是一部具有争议性的作品。有人说电影描写的是爱情,有人却说是对人性的鞭挞;有人说“坏小子”的爱很美很纯洁,也有人说“坏小子”的爱既自私又肮脏。  相似文献   

7.
许晓云  李莹莹  饶航 《中国外资》2010,(12):233-233
在学习舞蹈的这十几年里,有很多舞蹈艺术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影响着我对艺术,特别是舞蹈的认识。对于冷肯是到大学才开始接触的,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时,油然觉得相见恨晚啊!她深深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8.
赵知 《深交所》2009,(7):64-66
《戏凤》是一出小戏,描写明朝的那位“风流天子”正德皇帝的故事,又名《梅龙镇》。照理这戏应该是很有趣的,然而我却并不喜欢。不,我很厌恶京戏舞台上的《戏凤》,然而却对那真的《戏凤》——也即是看了几册野史以后,觉得对于正德帝似乎稍稍了解以后,所想象的那出真实的“戏”,颇有兴趣。  相似文献   

9.
欧·亨利(1862-1910),美国杰出短篇小说家,在其作品中他通过描写寻常百姓人物来展开情节,营造一种幽默而又悲伤的氛围,使读者深深地为人物形象及故事画面所吸引。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随之而来的种种忧伤成就了他300余篇的小说,也造就了上世纪初他的声名鹊起。《麦琪的礼物》被一致认为具有典型的"欧·亨利元素"。因此,本篇论文旨在从语言学视角对本篇小说的语词、句法以及修辞等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重读鲁迅     
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周树人也就是鲁迅。在中学课本里面,鲁迅可能是作品被收录最多的作家。但是鲁迅的文章,往往因为艰涩难懂,不大受学生们的欢迎。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不了解鲁迅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一方面也 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时期,文章的语言文白混杂,语法和现在不一致。但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所以在理解上难免有障碍。现在,中学毕业二十多年过去了,经过了许多世事变迁和人生起伏,再回过头来重读鲁迅的文章,才真正体会到鲁迅文章的深刻和精美,发现鲁迅其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中国真正有思想、有良知的作家。他既是严肃的,又是亲切的。既是冷峻的,又是温情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日本的小说,名为<浮华世家>.书中主要描写一个充满野心的银行家在市场竞争中拼杀的故事,非常引人人胜.虽然是文学作品,却基于女作家对20世纪60年代日本银行业现状的调查.所以,尽管人物和情节不免是虚构的,仍然使人了解了作为创作源泉的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12.
田颇 《深交所》2004,(7):24-24
从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深圳,到西部尘土飞扬、人烟稀少的阿拉善,我参加了为期九天的阿拉善军训、植树活动。几天的“军旅生涯”虽然短暂,留给我的记忆却很深刻。  相似文献   

13.
江志伟 《中国税务》2014,(10):64-65
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毛泽东语)。那么,反观文学作品中的算盘文化,丰富人们的文化内涵,很有现实意义。算盘文化在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中留下许多可圈可点的章节,在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中也能觅到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对于在阿拉伯语国家工作过多年的我来说,印象中阿拉伯舞蹈艺术比较原始、单调,缺乏艺术加工,记得每次接待访华的阿拉伯艺术表演团时,常常要为观众不足的问题四处奔走操心。然而,这种长时间形成的认识,却于不久前在我观看了叙利亚“依娜娜艺术团”创作表演的阿拉伯民族芭蕾舞剧《海瓦基斯沙姆880》后,有了根本改变。《海瓦基斯沙姆880》于第四十七届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上首场演出,这部13幕的芭蕾舞剧别开生面,它有机地融合了芭蕾舞蹈与阿拉伯传统舞蹈语汇,生动地再现了公元1880年前后“沙姆”(大马士革旧称)的社会百态和历史故事。全剧以美丽的姑娘芭得丽亚和正直青年鲁斯兰之间的爱情为主线,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沙姆”人民对自由、正义、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愚昧、陋习、殖民统治和悲惨生活的抗争。《海瓦基斯沙姆880》情节简练,每一幕既可独自成章,又与其他各幕遥相呼应。其舞蹈语汇以芭蕾为主,同时又将“沙姆”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精华巧妙地融入各个不同场景。整台舞剧的服装和舞美设计十分大胆且富有创意,剧中所运用的旁白,以阿拉伯语独特的浑厚语音和优美的韵律,有力地烘托了剧情,加上阿拉伯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糅合的音乐,给人耳目一新的...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读这本书让我想起了《金融家》 ,因为这本名为《原上草》的书是描写金融业的长篇小说 ,是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新时期以来 ,长篇小说如过江之鲫从出版业的彼岸涌到读者的此岸 ,让人目不暇接。长篇小说虽多 ,但写金融业的作品却不多 ,从侧面写金融业的小说较多 ,从正面写金融业的小说却不多。《原上草》正是弥补了这样一个缺憾与空白 ,为金融事业讴歌。这部小说之所以好看就在于它从金融业的最底层写起 ,如果把金融业比作是一棵树的话 ,这部长篇则触到了树的根 ,最最基层的根 ,最最复杂的根。脱离了枯燥的…  相似文献   

16.
贵刊第3期“投资视点”的《放焰火与串珍珠》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文中把投资的两种方式做了生动的比喻,把“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的投资方式称为“放焰火”,把多个中心、平行发展的产业称为“串珍珠”,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令人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7.
张乐洲 《中国外资》2014,(4):317-317
黑武洋(1964年——至今),日本知名漫画家,小说家。《肃清之门》是黑武洋的代表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中讲述了近藤亚矢子作为教师,在经历和目睹了许多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严重的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问题后,内心发生变化并逐渐出现人性上的扭曲,绑架了三年D班全体学生,并对他们的恶劣行为等做出了具有集体的判决和处罚。在写作活动中,黑武洋极为细致的将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述出来,交代了不同人物所处的生存生长环境、人际关系及成长经历等等,并以此来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现象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肃清之门》中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存在于日本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展示作者在文学创造方面的才能和对于日本社会发展表现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金鑫 《西南金融》2009,(1):22-23
近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令预测“美元霸权将终结”、“维持了60年的美元体系将崩溃”的论调充斥全球媒体,“抛弃美元”的呼声也从一些“敢说话”的政治领导人物口中发出。然而,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任凭股指、房价大幅下跌,美元却一路逆势上扬,似乎成了美国全部经济要素中表现最好的一个。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银行、商业、就业全部面临风险,  相似文献   

19.
付颀 《金融博览》2014,(1):78-80
金融悬疑小说《影子行长》最早发表于网络,点击率很高,且好评如潮。作品于2015年11月荣获第二届中国金融文学奖一等奖。正如中国金融作协原主席王祁所说,这是一部正视问题、思想深刻的小说.作者像把一块外表神秘莫测的缅甸赌石横着一刀切开.让你把里面暗藏的翡翠或是石头看个清楚,不懂银行业务的也看明白许多了。作品设计了十条重要悬疑线索.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本刊特别邀请作者将34万字的小说浓缩为4万字,连续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郑江涛 《中国外资》2009,(8):227-22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小说,也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英国著名诗人和批评家T.S.艾略特称它是“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这部悲剧小说,特别是其中盖茨比的悲剧深刻地展现了“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风貌。盖茨比的悲剧不仅仅是他的幻想造成的,从根本上讲,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森严的阶级和等级差别造成的。本文试图通过盖茨比的悲剧来探讨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