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芳  谭政勋  叶礼贤 《金融研究》2021,496(10):98-116
商业银行及其效率的高低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而可以压缩的“坏”投入和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次建立理论模型并分析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路径;方法上,同时区分投入和产出的“好”或“坏”,拓展只区分产出的“好”或“坏”的效率测算模型;实证上,首次测算并分析“坏”投入、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利润、风险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上,影子银行会同时增加风险承担和利润,但无法确定经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增加能否提升效率;只区分产出的模型高估了效率,尤其是显著高估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阶段的效率,大型商业银行依靠网点的扩张不利于效率的提升;影子银行业务提升了四大国有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的效率,但对中小型商业银行效率影响较小。总的来看,压缩“坏”投入和规范影子银行是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提升银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0—2014年间我国27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当前金融体制下,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本文建议:一是建立独立的金融协调部门,弥补分业监管的监管套利;二是要建立防火墙制度,严防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三是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影子银行透明度.  相似文献   

3.
刘宁 《时代金融》2014,(8Z):105-105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之外,从事与商业银行有关的业务,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及正负面作用几方面简要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之外,从事与商业银行有关的业务,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及正负面作用几方面简要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并利用73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影子业务对商业银行全样本数据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随着银行影子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的幅度增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子银行促进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综合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时,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其开展影子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应严格控制其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防范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陆畅 《云南金融》2012,(1X):94-94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7.
陆畅 《时代金融》2012,(3):94+105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8.
郭华丹 《福建金融》2013,(10):28-30
影子银行具有类似传统商业银行的职能,但其运作方式、风险暴露等却与商业银行并不相同,因此对既有的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构成巨大挑战。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获长足发展,并对我国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在描述影子银行的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和改进监管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3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资金运用方的视角探究了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始终高于利润效率,商业银行为成本控制所做的工作比利润创造更加有效;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银行发展影子银行业务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凭借对杠杆的灵活运用,同业资产等影子银行业务的扩张促使商业银行以较低成本创造了较高收益;从分类型回归结果看,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提高,但对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几乎无显著影响。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改进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对比影子银行业务对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差异,发现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更高的大型商业银行,其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正向作用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司登奎  李颖佳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22,506(8):171-188
本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以2003—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以放松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为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的计量结果为识别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机制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弱化“信贷扭曲”和“监管套利”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和投资机会较少的样本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2007-2020年中国12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对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1)影子银行业务增大银行风险承担,表现在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越高,银行总体稳定性越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2)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银行类型异质性,对于非五大国有银行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对于五大国有银行并未形成显著影响;(3)影子银行业务通过增加银行表内收益的波动性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严格资本和拨备监管下的被迫选择。因此,应对影子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监管非国有银行主导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继续积极稳妥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但也应允许适度有益的影子银行创新存在,以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流动性固积视角出发,基于2010-2017年中国166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固积水平及3种影子银行数据的测算工作,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影子银行及其监管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固积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无论采用何种影子银行代理变量,影子银行对银行流动性圈积水平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则会弱化影子银行对银行流动性围积水平的负向影响,使得银行中流动性囤积水平上升从而影响到流入实体经济,这可能也是近年来造成实体经济“融资难”等问题的原因之一。结合监管政策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监管弱化影子银行对银行流动性固积水平的负向作用效果仅在中小银行、低资本充足率的银行中存在。对此,本文认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持“堵中有疏”的态度,可能会更有助于缓解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影子银行规范和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亟需提升创新和管理能力,优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零和博弈。论文从影子银行的内涵、影子银行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风险防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影子银行推动了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但其风险隐患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进程和监管手段完善来从根源上进行疏通。  相似文献   

14.
黄小军 《金融博览》2014,(13):30-31
传统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叠加导致了“系统流动性风险”传统的商业银行不仅由于期限错配使得自身非常脆弱,它们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密切关联也产生了极具市场传染力的系统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任春阳  陆雪 《时代金融》2014,(5):116-117,127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对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其过度扩张和监管不利造成的。近些年来,影子银行规模在国内迅速膨胀,对传统商业银行及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因此引起了决策层和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影子银行在定义、发展、形式、监管等方面的不同,给中国监管当局提出了一些监管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但在资产证券化尚不发达的中国,却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其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中国式影子银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其最大的资金来源。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之后,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分析其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持续膨胀,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的比例持续上升,但从微观视角对影子银行风险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尚有空白。本文采用全国125家中小商业银行2011年至2016年经营情况的面板数据,将同业投资纳入影子银行测算范围,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更多投向高风险资产,最终使得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增加,即影子银行主要通过信用风险传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因此,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的监管,扎实整治金融乱象,约束商业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体系”,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现阶段情况看,我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我国的各类民间融资体系。当前,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其对地方经济金融的影响与日俱增,业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但在资产证券化尚不发达的中国,却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其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中国式影子银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其最大的资金来源.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之后,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分析其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伟 《现代金融》2013,(6):29-31
本文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内涵、异军突起的原因,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现实负面影响和长远正面影响,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