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影 《银行家》2002,(12):110-112
爱立信事件 将来人们谈起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的时候,"爱立信事件"是不能被忽略的.南京爱立信是目前南京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南京"爱立信事件"中的主角是其下属两个企业之一的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被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称为"为数不多的优质客户之一".在外经贸部公布的2000年-2001年度中国外资企业500强中,按企业的销售收入排名,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名列第八.  相似文献   

2.
杨迈 《中国外资》2002,(6):62-63
<正> 爱立信作为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894年我们首次为上海提供了2000部电话。然而,在过去20年中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才得以迅速发展,这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创造了有利的投资环境以及巨大的市场发展。今天,我们在中国成功的本地化策略,以及我们对如何促进本地化发展以实现更好的区域性合作和融合又有了新的进展。 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 到目前为止,爱立信已有10家合资企业分布在中国各地,为中国市场提供  相似文献   

3.
<正>华为的大粮仓,是中国市场。在2014年随着三大基础运营商全面进入了4G时代而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华为和中兴都在中国4G元年中收获大单;而爱立信的大粮仓是北美市场,由于主要运营商均已经提前完成了4G网络升级,目前网络扩容步伐放慢,这也对爱立信的财报带来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爱立信: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76年爱立信注册“拉?马爱?立信”以来,爱立信公司(以下简称爱立信)已经经历了一百多个春秋。多年来,爱立信在电信及相关设备供应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有100000多名员工在130个国家为客户解决电信需求问题。全球已有40%的移动电话接入爱立信网络,其AXE系统的销售范围也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爱立信在世界范围取得无可否认的成功,归因于它“职业精神,相互尊重”的用人哲学。探讨爱立信的成功之因,其独树一帜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对于我们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不无启迪。一、进一步确立人本管理思想爱立信强调,人力根源于公司经…  相似文献   

5.
马军 《证券导刊》2013,(21):68-69
公司在驻机体麦克风行业耕耘多年,凭借雄厚的研发能力和卓越的品质控制能力,赢得了包括MWM公司、索尼、索尼爱立信、三星.佳能、西门子在内的大批国际优质客户。未来,公司将始终贯彻高端大客户开发战略,在原有通过驻机体麦克风建立的稳定合作的基础上,为新老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而快速提高硅麦和扬声器/受话器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震惊中国金融界“南京爱立信熊猫倒戈”事件的主要内容是:该公司提前还清了从几家中资银行贷出的近20亿元人民币的款项,转而向外资银行贷款。这一行动使相关中资银行扼腕痛心。南京爱立信熊猫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31.8亿元,净利润6.05亿元。这样一家企业,对中资银行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据报道,南京爱立信熊猫“倒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一种新兴的融资工具——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有关。由中国当前的信用体系状况及相关配套条件不成熟,中资银行开展该项业务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但融入国际环境的市场竞争并不会理会中国…  相似文献   

7.
董其心 《中国外资》2002,(11):24-26
<正> 2002年7月,天气很热,电信市场更热。国际电信商纷纷把生产厂移到中国,而国产手机也蜂拥入市,CDMA、GPRS等新鲜事物也走到了老百姓身边。 这时的爱立信中国学院却是一派恬然。 走到这里,最先闯入视线的就是以蓝色主色调为背景的“爱立信中国学院”的标志,以及大屏幕上不停滚动显示的每周更新的课程时间表。  相似文献   

8.
外企动态     
《中国外资》2006,(4):72-72
优利全球外包中心落沪, 玫琳凯亚太生产中心在杭州落成,阿里斯顿“兄弟”品牌进军中国,爱立信拟在重庆打造配送中心,韩国LG携手厦华电子,中国已成ABB全球第二大市场,重庆首家外资药房开业,百思买中国首店入沪,大摩组建国际地产投资基金,中国外运在合肥建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9.
自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建立"克劳维尔学院"首开创办企业大学先河以来,自办大学已成为全球企业的一个热潮.摩托罗拉、惠普、爱立信、西门子等一批跨国公司的企业大学,早已在中国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0.
欧明刚 《银行家》2006,(12):35-38
开放的轨迹在中国入世的第一年里,外资银行表现了非常强劲和凶猛的态势,当爱立信另嫁花旗银行之时,中资银行明显地感觉到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气势。中资银行说起外资银行来总是难免有谈虎色变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