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5,(42):33-33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罗奇近日指出,在全球化巨轮不断滚动之际,世界各国必须摸索出新的政治经济(political economy)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银行储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美国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罗奇曾表示,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储蓄量。著名投行雷曼兄弟也  相似文献   

3.
观点     
《沪港经济》2006,(8):8-9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罗奇预测:中国将步入低消耗增长罗奇表示,近年来在推高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方面,没有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力比得上中国。不过,中国经济即将出现一个重大转折——在未来几年从高消耗大宗商品的增长模式,转为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7,(18):48-49
摩根士丹利(NYSE:MS)22日正式宣布已任命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为亚洲1主席。目前为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的罗奇先生,将于本年6月卸任现职,履行新职,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5,(8):33-33
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经济师罗奇说,中国现时外汇储备超出6000亿美元(46800亿港元),足以应付任何货币汇价调整,并且不会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6.
《山东建设》2005,(23):22-22
在近日召开的博鳌论坛“世界经济发展前景预测”专题论坛上,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兼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说,全球经济的风险、人民币改革和银行体系将成为影响明年中国经济表现的三大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4,(2):70-72
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全球著名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SttphenRouch)就中国当前的经济、贷款、货币政策及相关问题发表了题为“中国考验”的报告。作为一个外国专家对中国2003年经济发展的年终分析,不一定准确和全面,但可供有关专家、学者和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8.
郑磊 《浙江经济》2010,(3):59-59
欧美经济学家中,对中国有着深刻理解的人并不多,尤其在纯学术研究领域更为少见,相反,在投资界反而有几位“中国通”,任职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的史蒂芬·罗奇就是其中一位。他关于中国经济的分析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认可。《未来的亚洲》是罗奇自2006年以来有关世界经济热点地区美国、中国、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分析评论的合集。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6,(23):16-16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30日】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谢国忠指出,人民币升值太快将妨碍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币自由浮动最快也还要20年后才有机会,但一旦完成,届时港元及其他亚洲细小货币将会消失。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28-29
就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按计划于下月对华盛顿进行访问前夕,中美两国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这会不会导致美中贸易关系脱离正常的轨道?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即双方都采取惩罚性的贸易保护措施,抵制另一方的产品、服务及投资——将对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国)构成真正的威胁。自2002年至今,全球近一半的经济增长源自这两个国家。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说:“中国是一个储蓄过量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一个消耗过量的发达国家。所以最终结果就是两国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贸易差额。需要采取什么举措吗?是的。但我们还不清楚在什么时候,而且当前两国的经济也.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