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强  原富智 《发展》2008,(11):29-29
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省陇西县基于西部农业大县的实际,立足特色资源,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寻找自身优势,找到了做深中药材、做大马铃薯、做强畜牧业,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的新路子。像中药材产业一样,以中药材、马铃薯、畜牧为主的特色农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已真正成为当地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县特色农业实现产值91276万元,是1978年该县农业总产值的34.2倍。  相似文献   

2.
栾克军 《发展》2011,(11):29-30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初步走出了一条发挥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效应、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2010年,农业增加值62.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75元。畜牧业产值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其中,养牛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58%。  相似文献   

3.
定边十大举措助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定边县坚持把发展老区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在全县大力实施农业十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以特色农业为结构调整突破口促进青阳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状况安徽省青阳县是个以产粮为主的农业县,农业人口24.5万人,占总人口82.5%,耕地面积25.86万亩.人均耕地1.0亩。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的推进,全县已涌现各类农业特色大村30余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6.9%,其中有19个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粮食、蚕桑、茶叶、畜牧、水产、苎麻、蔬菜、中药材等行业的大村。按照户农业经济收入10万元,或人均外人1万元的标准,此类大户共132户,占全县各类经济大户的19%。(一)从特色农业的布局形成规模看发展态势1.发挥传统产品优势.壮…  相似文献   

5.
方学贵 《发展》2011,(8):45-46
瓜州县是一个移民大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7%,移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8%,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面临着老乡镇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与新建移民乡村培育脱贫产业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镇》2006,(3):32-35
进入新世纪,惠东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基础的工业化发展迅速,以县城和中心镇、专业镇及特色镇建设为龙头的城市化步伐提速,以发展特色农业和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地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农民得到了实惠。尤其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惠东县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116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7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41.6%和21,5%。但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  相似文献   

7.
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加强基地建设、培育营销体系、加强质量监控等措施,全面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强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西部地区农业整体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12,(7):62
"十二五"时期,榆林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总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近年来,榆林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2011年,榆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06亿元,可比价增速6.4%。种植业喜获丰收2011年,榆林种植业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9.
孟有柱 《发展》2010,(1):30-31
甘肃省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素有“河西粮仓”之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特色经济强县为目标,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啤酒原料、优质肉羊、高原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制种等“五大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日益提升,特色产业建设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 ,新泰市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 ,本着“实事求是、扬长避短”的原则 ,立足本地优势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 ,实施“特色农业”战略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形成共识 ,确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冲破计划经济的藩篱 ,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产品短缺的时代已告结束 ,市场供求从过去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一历史性变化使得传统农业受到了挑战 ,大路产品遭到了冷落 ,农业增产不增收 ,农民收入增长趋…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错位,使农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历史性挑战,农业结构调整,不但要依托特色资源,发挥区位 依赖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分析的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经济,是建立在县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经济,而县域特色经济则是县域优势、资源优势的延伸。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农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找出甘肃省目前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难得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构建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特色农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途径以及X县特色农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湖南省特色农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需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规范政府管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特色品牌;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奉化市积极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形势,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用工业的理念指导特色农业,用产业化的手段经营特色农业,用开放的思维拓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与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2004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0亿元,农业总产值1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比上年增长10.9%,增幅为1997年来之最。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兴业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该县将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三个示范工程",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片13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示范社5个,示范家庭农场5家。同时,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扶持春茂、温氏、和丰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阿克塞县以设施畜牧业和高效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着力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一万元大关,达到10044元,同比增长1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省领先。哈尔腾村的牧民穆哈麦提汗兴致勃勃地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牧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干劲也一年比一年足。”  相似文献   

17.
马国兴 《发展》2010,(3):35-37
“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永昌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和省、市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农业“一特两化”的要求,将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县富民举措,通过兴产业、建龙头、创品牌、抓流通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使全县农业发展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较好地缓解了用水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逐步探索出河西走廊传统农业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用产业化的手段经营农业,用开放的思维拓展农业,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  相似文献   

19.
张业荣 《广西经济》2005,(10):38-39
柳城县位于桂中偏北,是柳州市辖的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总面积2124平方公里,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5万人。长期以来,形成了农业比较发达,工业相对滞后的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柳城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使县域工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全县共有中小型企业2205家,从业人员18701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从业人员5914人。  相似文献   

20.
肖云 《广西经济》2005,(11):40-41
近年来,柳城县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退耕还林”以及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来的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强势出击,以“农业稳县、工业强县、三产富县、科技兴县”为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中心,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等综合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桑蚕生产、水果种植及其衍生产业,使之成为发展柳城县域经济的又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