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叙述,揭示了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旨在引起人们对固体废物污染的重视。从而使人们对环境污染引起高度重视,还人类一个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产业创新是保持和增长城市活力的重要保证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一部人类文明史可以证明这个论断。创新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到处蕴含着创新的条件、机遇和可能。创新首先蕴含在人们的头脑中、观念中,创新的观念和思想引导人们运用先进的思想、能力和技术,去创造新的事物,认识新的规律,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和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朱仁炜 《魅力中国》2014,(13):239-239
园艺植物是指一类供人类食用或观赏的植物。园艺是文明的象征,园艺植物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园艺植物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园产植物在人类养生保健、家居、环境、营养、健康、防病治病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关于园艺植物对室内的装饰作用,园艺植物美化环境的作用,园艺植物对人类身体健康的作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史玉成 《发展》2008,(12):100-10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人对自然的认识是建立在入对自身能力以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基础上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环境价值观经历了自然拜物主义的宗教自然观、人类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生态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几种不同的观念形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以其秉持的发展、持续、公平、和谐等基本理念,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人类环境价值观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材料、能源、信息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材料,人类使用最早最广泛的材料是土、木材、石头。土坯经过高温烧成陶瓷器,矿石经过冶炼制成金属。玻璃材料因为它的透光特性,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从石油副产品中制成的塑料等材料,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利用。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具有耗电少、体积小、耐震、寿命长且有极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发展指数浅析以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劲 《山东经济》1999,(2):7-9,31
在上海召开的“’98科技论坛”期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呼吁对“人类发展指数”的关注和研究。在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今天,认识人类发展指数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将大有裨益。一、人类发展指数的提出及其涵义长期以来,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程世平 《魅力中国》2014,(26):253-253
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化生存的具体方式与方法,包含着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创造、积累和传承。同时文化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展现,是人类精神的自我确证。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力,社会发展的链结中介,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归宿。而文化的实质却来源于社会发展的现状,且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对这种现状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其中“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百年辉煌的重要经验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正是“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历史经验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坚持胸怀天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指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存在相融相通之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对胸怀天下进行探析,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展现。  相似文献   

9.
因为信仰,世界上才有了那么多感动人的画。翻开绘画史,其实就是在读一部人类图画版信仰史。好的图画,没有画种、时间和民族界限。这样的画,人们把它们叫做“人类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社会由茹毛饮血的洪荒野蛮而步入初始的文明,当社会财富出现了剩余,出现了私有,古锁便应运而生。可以这样说,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生态学研究专家针对大灾难过后的人类生态研究获得突破。科学家发现在大灾大难过后人类大脑会受到持久的影响和刺激,并且这种影响和刺激结合外部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大脑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甚至会影响千里之外毫不相干的人。  相似文献   

12.
恩泽  晓阳 《当代陕西》2005,(4):F002-F002,1
十年,人类历史长河短暂一瞬。然而,对那些不断开拓新生活、建设新世界的人来说,却又是照样令人回味无穷。光阴如梭,匆匆复匆匆,当它一旦凝固在金裕青青家园的上空时,倏然间化成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似乎显得有些孱弱无力。然而,千百年来,每一次的灾难都不能让人类倒下,每一次都给人们一些启示。实际上,人类对自然灾害从未停止过抗争和探究,在不断总结与探索中,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会保护自己。那么,2008年的这场雪灾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4.
熊欧丽 《魅力中国》2011,(5):374-374
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中,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已久,它们都主张保护自然环境,维系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焦点就在于对“人类中心”这一概念的认识。马克思真实地指出了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人只有把人自身的本质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看待时,才会有所谓的人类中心问题。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才是一种合理的人道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杨枝煌 《中国经贸》2013,(11):26-27
数据,是记录信息的载体,是知识的来源。数据的激增,意味着人类的记录范围、测量范围和分析范围在不断扩大,知识的边界在不断延伸。人类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的则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源,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幸福内涵是不同的,功利主义哲学阶段表现为幸福快乐化,幸福思想的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效用化,幸福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伦理化。在民生本位时代,当代经济学应该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协调发展。这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本源性探索。  相似文献   

17.
骆驼 《环球财经》2011,(7):20-20
人类距离宇宙的真相,可能只有一步之遥;但为完成这一步,人类已经用去了20年  相似文献   

18.
谷哗 《世界通讯》2001,(5):32-34
今年初,已有130年历史的国际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题为《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测定和分析》的论。这项科学新成果,是在去年6月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基因组图谱。这是对人类基因组基本面貌的首次揭示,表明科学家们开始部分“读”出人类生命“天书”所蕴涵的内容。事实上,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早在1990年就正式启魂了。  相似文献   

19.
翁礼华 《浙江经济》2011,(22):59-59
帽与鞋,产品虽小,其作用却十分巨大,它们不仅使人类有了顶天立地的堂皇仪表,更关乎人类的头足保护,有利于人类在自然界的健康活动  相似文献   

20.
论自然界的自然生态环境价值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韩家清(兰州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系,兰州,730000)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是研究自然生态环境的进化功能价值以及人和其他生物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物质发生价值关系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涉及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