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新远见》2008,(7):116-118
继《谁与历史同行》《借问英雄何处》和《煮史论圣贤》等著作出版以后,湖南青年才俊冯伟林奠定了自己作为"新儒生文化散文"领军作家的位置。日前,中国青年出版社又推出了冯伟林"新儒生文化散文"标志性力作《书生报国》。多年来,冯伟林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当代》和《十月》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现实意义的散文力作,国内数十家选刊、选本和大中学教材均收录过他的作品,并先后获得过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和首届《十月》杂志"新锐人物"奖。冯伟林努力践行自己的创作理想,其作品在中国当代散文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热议。  相似文献   

2.
"白马湖"流派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散文流派"的角度对20世纪20年代"白马湖"群体的界定不仅不能揭示其内涵,反而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遮蔽了他们的价值和贡献。笔者认为支撑"散文流派"说的五条论据是立不住脚的,应该从文化流派的角度 去把握他们,才能准确评价"白马湖"群体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雷华 《价值工程》2011,30(26):180-180
陈忠实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除了其成名作之外,还写了许多散文。笔者有幸参与了"陈忠实散文作品翻译及其研究"项目,翻译散文两篇。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和忠实表达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美的内涵历来是美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它赋予艺人的创作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也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谈心”,从文化内核看,散文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  相似文献   

5.
又一本蓝皮书——《2014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在这本书"十周年纪念篇"的栏目中,有我的一篇散文《驶向蔚蓝色的文化海洋》,文中写道:"2014年3月,广西社会科学院召开2014年文化蓝皮书的组稿会。在吕余生院长满怀激情的讲话之后,广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首任所长、文化蓝皮书的新主编覃振锋研究员宣布组稿计划。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一篇美的散文,就是一次美好的心灵洗礼之旅。然而,在现实的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害怕读散文,觉得散文太细腻,太深奥,读不明白。为此,我在《幽静悲剧》教学过程中,实践出一套"走入走出,心随情动"散文阅读教学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玉哲 《价值工程》2010,29(16):255-256
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刘士聪先生所译的萧红散文《永远的憧憬与追求》中的运用,探讨如何再现散文翻译风格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8.
季羡林散文的创作观念和散文本身都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才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在研究中发现,具有中国传统神韵的美学观念对于季羡林散文的影响极大,在他的散文散发着大量的中国古典文艺情怀。这种古典文艺情怀与季羡林的人生经历有关以及古典文艺接受有着关联,本文将以季羡林的人生经历和季羡林散文中的中国古典文艺元素作为研究的重点来探索中国古典文艺对季羡林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葛乃福 《秘书》2014,(5):47-48
杜宣是著名的剧作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他一生从未停止过散文创作,已出版的散文集有7本,分别是《西非日记》(1964)、《五月鹃》(1964)、《杜宣散文选》(1981)、《飞絮·浪花·岁月》(1984)、《芳草梦》(1992)、《桂叶草堂漫笔》(1998)和《秋夜流萤》(2000),用“硕果累累,成就恢宏”来概括杜宣的散文创作或许是确当的。  相似文献   

10.
梁衡 《秘书工作》2014,(2):35-38
正"讲话文章"是从讲话、谈话、演说而成的文章。之所以独立成题拿来分析,有这样几个理由:一是讲话永远是工作的一部分,过去是,将来还是,是干部的必修课,不可回避;二是由讲话而生的文章比一开始就用笔写的文章另有一种味道,有独特的风格和规律;三是讲话文章在中国散文中是个新品种,诸子散文有谈话式,但还未形成完备的文章结构。到唐宋八大家、  相似文献   

11.
江琪 《民营科技》2009,(9):64-65
从散文的意蕴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以多篇散文名篇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散文审美特质的共同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散文的学习中总结出三点教学经验。第一,通过学习名家散文,掌握其结构成文;第二,欣赏、模仿散文的语言,学习写作;第三,从文章当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发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对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散文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EB怀特的散文是散文中的精品,值得品味再三。如何欣赏是有方法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从英语语言文字的角度,从作者人格形象的角度来欣赏这篇散文的美,从而提高阅读欣赏水平,提升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4.
黎婧 《企业导报》2014,(18):195+71-195
写景的散文总是充满着清新浪漫主义的色彩,给人带入遐想的佳境,寓情于景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而景色中总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荷塘月色》是现代最美的抒情写景的散文之一,是朱老先生所有作品里最清新可人、超凡脱俗的名篇。他的现代散文主要是表现了当时年代的黑暗与不公,实则又是极富个人情感的写实散文。流露了朱老先生的真实情感。连叶圣陶都曾在《朱自清新选集序》中夸赞朱老先生的文采,称赞其声文并茂的文笔中充沛饱满的情感。朱老先生也是在五四运动时期的伟大作家,《荷塘月色》正是朱老先生散文集中地佳作,从品读中可以体会到他丰富的词汇和深邃远大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1、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  相似文献   

16.
查建中先生的《水人水事》入收散文六十来篇。读之你便会有一种短小精悍,荡气回肠的感觉。笔调完整有机,文字准确有神。全著上下于行文间透出一种奔放的豪气,一种蓬勃的生气.一种纯真的情气。这便是它的境界。壹建中先生散文的这种境界,我总觉得是他散文的语言、笔调、韵味所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感觉。  相似文献   

17.
我说的这个梅大姐不是别人,就是我省著名作家、散文艺委会主任梅洁. 认识梅大姐,是在省作家协会散文艺委会组织的到石家庄某部教练团军营采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许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3):189-190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形散而神不散”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散文以小篇幅、小题材反映大世界,表现形式自由灵活,抒发情感真实直接等也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肖步云 《企业导报》2012,(20):162-164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密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构建多层企业文化中,以"忠"为本构建企业文化内层的"魂文化"、以"仁"为本构建企业文化中层的"法文化"、以"信"为本构建企业文化外层的"形文化"的作用巨大。以"五常"为核心构建同心圆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20.
龙年话龙     
农历庚辰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的起源同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启紧密相连。特别是关于龙的传说,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绚丽光环。有关龙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中。传说中的龙是一种硕大无敌、能飞善游、兴云作雨的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