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雅芳 《经济界》2002,(3):22-24
目前,我国东西部差距之大,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东西部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1978年以前,我国GDP年增速东部是6.81%,西部是7.25%。1978年-1995年,情况发生了变化,GDP年平均增速东部为17.8%,西部为8.7%;1978年,东部GDP占全国的52.5%,西部是17.8%,东西部之比为2.95:1。2000年东部占62.3%,西部为18.6%,东西部之比为3.34:1。 人民生活水平。80年代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西部为1,东部是1.39。到2000年西部是1,…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直是困扰粮食主产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德惠市是我国十大产粮大县之一经过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创新实践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 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粮食增产而不增收农业大而不强迫切呼唤创新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德惠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市年粮食总产量由承包前多年徘徊的不足50万吨很快就增加到120万吨以上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仅靠出售低级原料和初级产品农…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农业部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7.7%,草地面积占3/5,水资源年均总量占全国的46.6%,加上丰富的光照资源,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棉花、烤烟、水果、花卉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农民人均收入也较低。1998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在农业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在农  相似文献   

4.
《河北财会》1991,(4):17-20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农业问题非常重视,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更是突飞猛进,以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产量居于世界前列。河北省农业产值由1949年的20.31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306.99亿元,增长了14倍多,粮食总产量从469.5万吨增加到2068.6万吨,增长3.41倍,然而由于历史的缘故、自然资源的限制和众多人口压力这一现实,我国农业生产的代需矛盾将长期存在。特别是近几年农业生产超常增长后,出现“虚脱”现象,1984年以来呈现徘徊局面,后劲明显不足,从长期看,我国农业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农业基础地位尚很不稳固。  相似文献   

5.
王秀梅 《经济界》2002,(3):49-50
中国加入WTO,给农业带来了机遇但更带来了挑战。本文就浙江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来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希望能够对我国其他省份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1.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浙江农村经过经济体制改革,普遍推行了以家庭经济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政府针对当时浙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十分单一这种状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首先是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其总趋势是粮食产值在种植业产值中比重逐渐下降,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6.
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了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东西部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东西部差距从表象上看是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深入一步分析,是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在地区上的反映。西部开发在切…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经验。近50年来,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1亿吨提高到4.4亿吨,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结构逐步改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中国农民已基本上实现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同时,我国农业、农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人均耕地少,而且还在继续减少;人均粮食不到400公斤;农村欠发达,农民平均收入甚低,而且增长慢;农村人口增长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农业劳动力的1/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率有较大波动;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等。我国的农业和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应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要达到上述目标,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且差距在扩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则专门从财政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并寻求如何进行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是大开发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鄂托克前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如何将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应用农业综合标准化方法进行建设,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对此,我们从1996年开始组织对“大苹果、梨树套种草麻黄综合标准化”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使鄂托克前旗应用农业标准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杨雍谨 《企业经济》2003,(2):133-135
于都县位于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县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全县有23个乡镇,402个村委会。于都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1986年农业总产值1.5亿元,工业总产值0.5亿元。2001年底全县人口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万,非农业人口1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933元,财政收入1.4亿。从1999年开始于都县就提出了调整农业、主攻工业、扩张城市,实施赣州东部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三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把于都县建设成为赣州东部的经济“隆起区”的发展战略。几年来的实践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针对东西部地区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 ,早在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 2 0 0 1年远景目标建设》就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 ,并在 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以加强东西部经济联合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间差距。时至今日 ,经济高速增长的东部地区的“扩散效应”、“涓滴效应”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带动影响甚小 ;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日益拉大,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1999年,中央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发展战略,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带来了契机。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造成西部经济落后的市场原因,并且提出西部发展的应对策略,促进西部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将是十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光跃 《公司》2001,(7):15-16
改革开放以来,在资源上占绝对优势的西部地区并未获得经济腾飞,反而是资源并不富足的东部沿海省份迅猛发展,这可从以下两组数据反映出来。第一组:西部GDP在全国的比重,1978 年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为50.1%、34.3%、15.6%;而到1998年,三者变为58.3%、27.9%和13.8%。第二组:人均GDP,如东部为1,则1978年东中西三者数据为1:0.7:0.52;而1998年变为1:0.55:0.42。事实证明,总体上西部与东部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再看看居民人均收入绝对额,1…  相似文献   

14.
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农业、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农民可支配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四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一是数字农业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农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减弱;三是数字农业对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的省份影响越显著。为使数字农业充分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提出数字农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智能生产阶段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智慧农服阶段是实现我国占据国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业链中高端,“双循环”阶段是实现我国占据全球数字农业科技制高点和掌控国际粮食贸易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一、粮食生产走势:低增长1.纵向预测。以我国粮食生产的增长周期波动规律看,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上升态势,预测增长率在1.5-2.5%,增幅将低于1995年。总产量在4.74-4.81亿吨。自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历了3个增长周期。考虑到前3个周期峰值平均值的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动,估计目前第4个周期峰值的平均值会高于前一周期,但不太可能高于峰值的总平均值,也就是说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率不可能低于0.5%,但也不可能高于3.5%,可能在1.5-2.5%。2.横向预测。从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警兆因子及环境因素变动看,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远低于1995年,估计为0.5%-1.5%。具体观察,对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有利的因素突出的有:中央把农业放在首位的大政  相似文献   

16.
农民、农业和农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命脉所系。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改革开发以来,我国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各项事业的财政支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稳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晓燕 《活力》2011,(22):13-13
近年来,嫩江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的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壮大龙头企业等有效措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迈进。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突破3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665元,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脉络1.从建国——1978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非常低,生产效率低。1978年开始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1979—1984年,我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开了农村市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城乡差距缩小,粮食基本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西部“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侃 《企业经济》2003,(1):51-54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政策、方针和方案。尤其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部的“三农”问题日显突出,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关注的热点,“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日益迫切的任务。本文就从西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新的形势下西部所面临的新的农业问题、新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新的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思考。一、“三农”问题的内在关系所谓“三农”就是指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指的农业增产、农…  相似文献   

20.
陕西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面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资,合理配置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对于有效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加快陕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