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和田地区社会经济面貌的改善,给人口增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田地区人口从过去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转入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新局面。这标志着和田地区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根据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和田地区建国以来的人口发展情况及人口快速增长原因进行分析。上述分析能够对和田地区的人口发展战略有所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超常的人口转变导致超常的老龄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实行了以“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程。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则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 人口问题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它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从历史上看,人口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势,但在每个社会形态里,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途径又各有不同。从人口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第二个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第三个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这几个阶段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文 《经济学》2004,3(4):819-838
本从现代协整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实际工资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息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实际人均工资、实际GDP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对数序列均为非平稳Ⅰ(1)序列。长期来看,死亡率的降低将导致出生率的降低。此外,还证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5.
世界人口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相应地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高位均衡"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位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现代协整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实际工资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忠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实际人均工资、实际 GDP 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 Granger 因果关系;对数序列均为非平稳Ⅰ(1)序列。长期来看,死亡率的降低将导致出生率的降低。此外,还证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7.
谷岚  王宏 《经济咨询》2006,(5):22-23
一、我国转型时期农民养老保险现状 所谓转型时期,是指中国目前处于人口增长转型和经济社会转型两个重大的转型阶段当中。人口增长转型,是指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转变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加上长期以来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国策,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而言,是否可以依赖社会保障水平来调整人口出生率,以及如何应用社会保障水平来调整人口出生率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1989--2010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和人口出生率的数据,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社会保障水平是人口出生率格兰杰原因判断;结合此判断,建立了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显示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可有效降低人口出生率,并且在社会保障水平不变前提下,人口出生率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发展。文章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科学技术对人口再生产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论述了科学技术对人口个体的心理、身体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用30年完成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完成了人口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同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与日趋老龄化社会结构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商业保险是养老保障体系不可缺失中一个支柱,笔者结合个人学习与工作经验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