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据2009年新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 1353-2009《玉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玉米不完善粒检测方法做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检测过程中需引起注意的事项,统一了检验尺度,有利于缩小个体间检验结果的差异和提高玉米不完善粒的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Garbade-Silber模型等方法对我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功能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具有良好的发现价格功能;仅存在从期货价格到现货价格的单向格兰杰引导关系,而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不具有格兰杰引导关系;玉米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功能中期货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1至5月,我省玉米出口总量已超过百万吨。吉林检验检疫局植检处累计检验出口玉米410批106.4万吨,总货值1.2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批次、重量、货值分别增加310.0%、386.6%和269.3%。去年,长白口岸全年未出一批玉米,今年1至5月累计出口玉米32批1358吨,货值为13.58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180℃高温定时法测定玉米水分是新检验方法,对其应进行多方面印证。通过分析高水分玉米水分的测量结果、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佐证新方法可信。  相似文献   

5.
GB 1353《玉米》属重大基础性标准,也是强制性标准,其在促进我国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保障消费安全、规范我国粮食市场、促进粮食流通,制订和实施收购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GB 1353《玉米》修订的原因,修订原则,修订的主要指标,不完善粒指标的修订和沿革,容重指标的修订,生霉粒检验解读进行了探讨,对粮油检验人员理解运用玉米国家标准起到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玉米调出区,其玉米深加工产业对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为论述基点,以其存在的问题分析路径,在比较客观地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在实施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背景下积极推进玉米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粮食收购检验时间过长的问题,寻找一种快速测定高水分玉米的检验方法。方法:分别对不同烘干温度不同烘干时间,测定的多组玉米水分结果进行比对,运用统计学理论对最佳两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讨最佳高水分玉米的检验方法。结果:用180℃烘干法测定高水分玉米水分,极大缩短玉米水分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在收购入库过程中检测同年度鲁西南本地自然干燥的逐车玉米样品和东北烘干玉米的霉变粒和真菌毒素的含量,分析玉米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玉米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但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因地域的不同,相关性也不同,因此不能完全通过感官检验霉变粒情况来直接判断真...  相似文献   

9.
玉米、豆粕与饲料市场的价格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配合饲料两种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的波动对育肥猪饲料、肉鸡配合饲料和蛋鸡配合饲料价格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玉米和豆粕价格对3种饲料价格的影响存在差异;玉米和豆粕价格同3种饲料价格存在协整关系;原料价格波动是3种饲料价格波动的原因;从短期看,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对饲料产品价格的引导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份,中储粮南宁办事处对其储备库今年按要求入库的玉米进行验收,并抽样委托我站进行质量及储存品质指标检验,共检验样品14批次,代表数量51701吨,详细检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对吉林省45家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县级以上)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供应链中玉米加工企业选择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性质、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为农户提供的服务、收购玉米的途径、收购玉米的物流成本变化情况和玉米加工量的变化情况对玉米加工企业选择高层次合作模式(包括契约型合作模式、合作型合作模式和一体化型合作模式)有正向影响;企业成立的年限、企业总资产、对供应链协作的满意程度、与上游供应商传递信息的方式、所了解的关于上游供应商的信息、收购玉米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对玉米加工企业选择高层次合作模式有负向影响;企业对玉米的加工程度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玉米加工企业选择高层次合作模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配套措施,利用我国从2018年起在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实施的玉米收入保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来评估玉米收入保险试点对我国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而且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实施是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价格等途径促进各地区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的。以上分析为我国继续扩大农业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也对更好地完善农业收入保险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玉米作物廉价,容易种植,但是,对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需要不断深入.根据专业人员广泛的实践经验以及工作经验,对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需要有进一步理性的思考,以理论总结的方式记录玉米种植经验.本文将对玉米高产施肥以及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为玉米高产施肥及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与自给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系统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和世界人口大国玉米自给率水平,提出未来我国玉米自给率目标及实现路径,为国家粮食安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1980—2017年我国玉米及小麦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与进出口系列数据、2010—2017年世界人口大国玉米生产与进出口系列数据、我国玉米主产区及美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数据、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数据、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示范田最高单位面积产量、未来我国玉米等主要粮食消费需求等数据为样本,应用时间序列比较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和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结果]玉米是我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自给率水平最高、生产优势最为明显、增产潜力和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最大的粮食作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大国保持玉米自给。[结论]我国玉米生产具有相对优势,具有很大的降本增产潜力,是决定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要素,应将玉米与水稻和小麦予同样重要地位,继续保持目前95%以上的自给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的玉米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受自然区位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存在十分明显的区域性错位。一、玉米区域流通概况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有东北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其中,东北玉米区和黄淮海玉米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70%左右。按行政区划来讲,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新疆、山西十大玉米主产区,正常年景玉米播种面积在16600千公顷,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6…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空间布局的变化对国内玉米市场的供求价格及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之外,并在更深层次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方法]立足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理论,文章首先应用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1997—2015年我国省域玉米种植面板数据的空间相关性,并进一步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我国玉米种植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计量结果显示,我国玉米种植布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农户的以往决策、农业技术、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市场粮食价格指数对我国省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有正向影响,其中技术和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各影响因素的局部性效应致使中国玉米种植布局发生变化。[结论]建议政府部门重视我国省域间玉米产业空间之间的联动性,出台差异化的玉米产业支持办法,稳定省域之间粮食的供求关系,切实做好跨区域粮食调配工作,实现我国粮食自给自足,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由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国家粮食储备局粮食经济研究中心、粮油市场报社8家单位联合举办的“21世纪中国玉米流通与市场展望研讨会”最近在长春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国家粮食储备局研究员丁声俊、中国农科院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程国强博士等8名同志就国内外玉米市场形势分析展望以及加入WTO后中国玉米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出路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现将报告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一、对…  相似文献   

18.
特质玉米包括高油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笋玉米、黑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玉米等。特质玉米营养成分比普通玉米高。特制玉米种植技术简单,潜在市场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农民脱贫创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精准化发展,有助于维稳国家粮食安全,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方法]文章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298个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无效率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结果]目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在75%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均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服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农地流转、玉米收入占比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要从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玉米减产、有效供给减少、出口增加、需求趋旺的背景下,玉米市场价格变化倍受关注,笔者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谈谈对玉米市场近期走势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去冬今春玉米市场价格情况   从 200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在主产区种植面积下调、产量下降、消费增加、出口趋旺和农户惜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下,价格稳步攀升。 12月份是农民兑现一年劳动收获之时,农民卖粮的集中度最高,大量商品玉米涌向市场。依照惯例,往年新玉米上市之后,价格都有一个走低的过程,然而,去年玉米市场价格却一反常态不跌反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