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古村落旅游就是建立在这种旅游开发理念之上的,完善了旅游产业由消费旅游向自然文化旅游转型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古村落资源情况,探讨了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困境,提出了以营销和基地建设为主的旅游开发策略,对古村落旅游的开发和利益视角的平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旅游共富是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浙江舟山虾峙岛为例,对旅游共富进行探讨。在共富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海岛居民、旅游者四个重要角色,并分析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和相互关系,最终构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模式,以期对海岛旅游共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商》2016,(11):281-28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也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各参与主体目标不同,与其相关的各开发和保护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都不尽相同,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了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活动开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促进旅游资源丰富古村落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归纳剖析我国古村落旅游的五种主要发展路径,以世外桃源村为例分析古村落村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宣传策略、提升村民素质、整合旅游资源以及创新发展路径五方面发展古村落旅游,打造村旅融合精品,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商》2015,(20):259-260
庆源古村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在近几年在古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庆源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古建筑工作,旅游发展也不尽人意。本文通过实地访谈与观察进行调查,发现庆源古村落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庆源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探寻庆源古村落在开发过程中的突破路径,并提出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庆源古村落的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除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实矛盾,旅游开发中的"人及其关系"的多种问题和利益冲突随即产生.文章试图找出民族地区旅游地利益诉求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引发相关利益者主体间问题冲突的结构性原因,构建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模型,为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利益协调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条件,从而能为旅游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提供直观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处于同一区域的古村落,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具有相似之处,如果旅游开发雷同极易致使过度竞争。本文借鉴n维生态位理论,运用Delphi法和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古村落生态位的多维测度指标,建立了古村落n维旅游生态位指标体系;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Shannon-Weiner index)的基础上,构建了古村落旅游生态位的宽度指数和重叠指数模型,以此判断古村落旅游空间竞争的程度,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南洪江古商城和黔阳古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明显,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环境、市场、服务设施四个维度的争夺,但二者之间生态位宽度也有较大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桂林江头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华鲜 《商场现代化》2007,(27):199-200
江头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本人在深入调查江头村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基础上,对传统古村落的价值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开发江头村旅游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入成熟阶段,各利益方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公共旅游资源具有公益性质,但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片面注重经济利益,弱化公众利益,导致利益分配失衡引发矛盾.在公共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背景下,从各方利益相关者诉求、权责主体分离、环境保护系统等视角,探索公平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旅游业智慧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已设立33座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黄山市作为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着力推动其市旅游业智慧化发展。古村落旅游作为黄山市重要旅游类型,其智慧旅游模式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较多发展问题,亟待产业升级与转型。现以黄山市古村落旅游开发为例,以黄山市古村落代表性旅游景区宏村、西递与南屏为研究对象,以杭州市西湖景区为参照对象,了解该类旅游业面临的问题,智慧旅游应用可行性以及应用相关对策,从而推动黄山市古村落旅游产业升级与转型,为其他地区旅游业智慧化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古村落作为乡村旅游中珍贵的文化旅游吸引物,开发和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旅游循环凝视理论,以洛阳魏家坡古村落为例,对其开发历程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古村落作为“高语境吸引物”的角度分析,对魏家坡的文化内涵发掘、文旅项目打造、公共空间建设和营销平台搭建四个方面,提出提升策略,从而实现目的地共建共享和旅游过程中主客价值共创,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地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民族旅游地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民族旅游地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规律,为民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向柯树 《致富时代》2016,(4):414-415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陵山民族村寨脱贫致富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针对凤凰老洞村的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其模式的失败是由于:政府缺位、利益主体间矛盾激烈、原产业废弃、同质化竞争等导致旅游发展后劲不足,提出在民族村寨旅游应实施"科学性+联动化+保护式"的政府引导、四大参与机制完善、多元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特色融合这三个改善措施,这对片区内民族村寨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提供了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李荣贵  李建华 《现代商业》2013,(31):195-197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可以有效缓和各利益主体的矛盾.文章分析了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在对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雪峰山森林旅游的发展历程,同时通过典型事件分析找出其存在景区可进入性差、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当地居民的旅游开发意识等问题,提出以社区参与来确定生态补偿的制度、拓宽生态补偿的有效途径、提升森林旅游产品质量、转化剩余劳动力等对策来解决雪峰山森林旅游生态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分析视角,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根本在于不同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文章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指导区域旅游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伟  潘芳  刘惠 《商业研究》2006,(22):192-194
古村落是一种人类居住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璀璨地域文化的印记和历史的微缩景观,作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笔亟待保护的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发展旅游业不仅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要充分考虑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如何使古村落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保护而达到多赢,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有条件的贫困村实现精准、稳定脱贫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进过程,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且不同利益主体有着不同诉求。平衡和协调众多利益相关者对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实地访谈调研资料,从社区居民、旅游者、地方政府及旅游企业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其不同的价值利益诉求,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搭建利益博弈平台、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利益协调与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8.
《市场论坛》2002,(9):10-11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本.现代旅游学研究把旅游者看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把旅游资源看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事实证明,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利用程度以及开发水平,直接与该地区旅游发展有着重要关系,可以说,旅游资源是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拥有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古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中,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是必须面对的一个全新问题.我们在研究分析古村落保护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诸葛村具有奇特的乡村聚落景观、秀丽的田园山水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这些资源开发了古村落观光游,修学考察游基旅游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目前诸葛村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深度不够,无法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消费需求。为此应遵循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原则和方法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达到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