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齐齐哈尔能源消耗现状,从发展背景、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目标、企业效益等8个方面,对比传统会计与碳会计的异同,探讨了碳会计的优越性,并从低碳投资活动、低碳经营活动、低碳融资活动以及低碳信息披露及业绩评价四个角度构建了碳会计体系,以期为齐齐哈尔市企业构建碳会计体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存在企业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大的困境.构建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应强化环保意识、 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会计管理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和加强对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企业环境管理会计要采取编制格式化的低碳会计报告、 丰富环境管理会计额外信息披露和重视低碳长期规划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3.
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帆 《改革与开放》2011,(18):81-83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必然趋势。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其会对企业的会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构建适应的会计体系成为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其概念及特征入手,结合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影响,从与其有关的会计目标、经营、投资、融资、碳税制度、信息披露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国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其核心任务之一是"降成本"。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碳排放量是一项重要的成本要素。文章在分析企业碳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认为应从构建低碳的社会文化、科学利用作业成本法等五方面入手,为企业有效控制碳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推动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有效的成本管理、对提高利润率、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稳定企业的经营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现代制造型企业大都偏重于生产产品制造成本的管理,制造成本核算方法又以传统模的品种法、分步法等结转成本,忽视了成本核算中许多影响成本的因素,最终成本不能真正反应订单、产品实际成本。将营销、资金成本等直接记入三项费用,成本核算的结果却不能反映企业准确的经营成果,经营决策信息失真。文章以国内某上市公司为例,重点分析该公司成本控制的发展与完善,在成本管理与核算取得的成效,提出成本管理完善建议,来探讨企业成本的管理在复杂环境下怎样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于1992年提到联合国日程,并于2012年底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拥护和积极落实《京都议定书》框架提出的减排目标.低碳经济也成为环境成本管理和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背景.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应用存在定位不明确、缺乏创新、主体错误和理论与制度支持不足等问题.构建适应低碳经济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首先要具备前提保障、明确管理体系和确定体系构成内容等,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应注意将反映低碳要求的准则融入到环境管理会计准则的制定中.  相似文献   

7.
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没有考虑环境成本而造成产品价格扭曲和市场失灵,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了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绿色成本管理是将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各项活动纳入其成本核算之中。本文通过对绿色成本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探讨了企业尝试进行绿色成本管理的意义及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低碳经济的方针下,本文对煤炭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成本核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述了煤炭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煤炭行业中存在的环境成本问题以提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展好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明确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项目和内容,建立成本核算程序,划分成本核算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对系统完成成本核算,准确计算产成品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建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叶红 《中国经贸》2014,(4):179-179
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我们首先分析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及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企业员工信息的系统组织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组织是一种适应信息社会生产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 ,本文在分析科层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及IT对组织变革的技术与环境支持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组织的基本概念、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2.
张黎  温超  姚飞 《科技和产业》2020,20(10):143-148
签派放行工作作为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的中枢,其安全水平对航空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运用DEMATEL-ISM法对签派放行中人为因素影响进行建模分析。首先,基于已有研究并与专家讨论构建签派放行中人为因素体系。接着求出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划分因素体系层次结构。最后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规章管理制度与教育培训为本质致因因素,且与企业理念同为关键因素,在因素体系中既与其他因素较为密切的联系且影响着其他因素,又有较高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港口投融资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晨 《港口经济》2003,(4):19-20
一、我国港口投融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有近1500个港口,对外开放的港口达130个,每年接纳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0多艘船舶,基本上形成了大中小配套、通用性和专业化兼备的港口体系。这些港口的建设资金,从投资来源上讲,主要是国家、省、市财政投资和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它有力地保证了港口设施建设,促进了港口的发展,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依靠国家财力和企业自有资金来从事港口建设,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尽管国家对港口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1995年投资68亿元,2000年81…  相似文献   

14.
刘璐  瞿科 《特区经济》2004,(12):162-163
一、什么信息在上网为了提高商品房交易信息的透明度,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方便房地产登记,2004年3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了《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上海市新建商品房的销售(包括预售和现售)均应按《办法》规定进行合同网上备案和  相似文献   

15.
钱烨  陆林  朱付彪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8-12
文章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重要性一绩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从创意、文化、科技、建筑、服务和基础设施感知价值等六大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上海世博会游客感知价值的基本状况,结合专家打分法获取感知价值权重,并对游客的感知价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感知价值和服务感知价值的权重较高,但是其服务感知和文化感知价值综合评分较低;创意感知、基础设施感知以及科技感知价值综合评分较高。采用IPA方法分析认为上海会展旅游在进一步提升质量以及提高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满意度的过程中,应深度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航空公司运行控制中影响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在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过程中主要影响签派员决策的关联因素模型,将复杂的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分析各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算例验证及数据分析,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的运行控制辅助决策模型能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购买过程中价值观的养成。如何针对文化营销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进行跨文化管理,渐臻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Hofstede文化维度视角,阐述各文化维度下不同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并运用Probit回归分析模型研究文化营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各文化维度下消费者行为受文化营销不同程度地影响作用。本研究对企业文化营销中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优化具有一定的管理意涵。  相似文献   

18.
破坏性创新是兴起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项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没有科技上实质性的突破,却能够成为快速实现技术跨越的新途径,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同。文章主要是从价值网络视角分析破坏性创新,首先概述破坏性创新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接着比较了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价值网络并分析适合破坏性创新成长的新环境;最后通过新价值网络的研究来解决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洪爱梅 《科技和产业》2013,(11):179-181
采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反映城市经济水平的指标为城市综合得分,以反映港口经济水平的指标为全港货物吞吐量和城市综合得分两个指标研究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的港口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港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knowledge economy has marginalized its most important dimension-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and its role in the compet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changed nature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er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are examined. The paper also holds that the continuum perspective, in which knowledge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has both tacit and explicit characteristics, is of particular value when considering the knowledge strategy of an organization. Whereas the former perspective presents a well-known dilemma, the continuum perspective permits the specification of a strategy in which the advantages of both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can be obtained, in principl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licit/tacit dilemma that leads to a possible way forward in resolving the dilemma for organizations through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