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及多重均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是演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演化主要通过处于小生境中的“企业”、“市场”及“消费者”三者之间的自组织作用而完成。企业演化本质是知识进步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呈现出扁平化、网络化的趋势。由于环境被分割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是一个多重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2.
组织文化的柔性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转变。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而不断实现组织管理理念、思维模式和成员观念的变革,而这些都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如果文化不能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就会阻碍组织的发展。研究组织文化的这种适应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即文化的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组织文化的柔性的内涵组织文化本身强调的是统一、共识与共享,是该文化现象被认可后对企业发展与变革所产生的推力或阻力,这不是由柔性本身所产生的。柔性是所有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以下能够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广义信息不完美概念与不确定环境细分企业的战略决策必然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可称之为企业的战略决策环境。战略决策环境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外部输人变量,如宏观社会经济形势、技术发展等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或威胁,这些外部输入变量的集合在博养论中被称为自然。针对对自然的了解程度的不同,博养论中提出了“信息不完美”的概念。但上述“信息不完美”概念在指导企业战略决策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拟面向企业的战略决策实践,提出“广义不完美信息”的概念,即认为,只要企业的战略决策环境存在不可知因素…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后。灾区涉农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企业组织结构作为企业实现各项职能的载体.面对不确定的企业环境已不同程度地失去其效力。此时,企业需要主动适应环境,对组织结构实施必要的变革,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本文就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相关问题对四川灾区的36户企业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力求了解地震灾区涉农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卓然 《时代经贸》2006,(9S):34-40
企业兴衰除了客观原因外,更多的是人的因素造成的,是企业能力差异造成的。这种“企业能力”到底是什么?企业不是生物有机体,不存在遗传因素,这种“企业能力”只能是企业在存续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如果说有特有的“生命周期”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如说“企业能力”不同,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周期长短。当今,经济全球化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同步发展是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在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延续企业生命周期,如何利用新资源新市场,在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非典”之类的突发事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会限制一些行业的发展,又会扶持和促进某些行业的发展。如因“非典”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的,国家已下达了猎杀、经营野生动物的禁令,经营野生动物的企业,如广东等地经营野生动物的餐馆、经营宠物及其饲料的企业等,无疑便难以生存或发展艰难。“非典”的流行使人们对商品的质  相似文献   

7.
看完上期《环境经济》杂志,了解“双高”名录背后的故事后,很多感触。 困惑和茫然,是“双高”名单中企业的普遍状态,即使大企业财力雄厚,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环保需要大量投入,考虑到环保因素,有些企业生产车间需要搬迁,远离城市中心,一旦搬迁企业就会亏损,搬与不搬都让决策者们很是头疼。  相似文献   

8.
从倪润峰黯然“收山”到赵勇重出江湖、从王均瑶英年早逝到王均金跨越前进,从郑俊怀蜗居看守所到潘刚力挽狂澜,中国企业正经历着领导换代、接替的阶段。企业领导人更替是企业成长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企业领导人是对企业的组织和战略、计划、绩效以及适应环境变化负最终责任的人,企业领导人的个人成败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企业领导人个性、才能和经历不同导致其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着差异,随着企业领导人更替,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经营业绩都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认识"以人为本"到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阳 《经济论坛》2006,(4):74-75,88
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的历史。而管理的目标无论差异多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人”。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尤其如此。企业管理要提升,不仅要建立一套思维超前、设计科学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让“死制度”产生“活效益”的环境,即如何最大地发挥“企业人”的活性,让其在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生根、成长、硕果累累,这才是管理艺术的极至。而要达到如此的管理境界,关键在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李征 《生产力研究》2004,(4):173-174,18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环境 ,也波及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企业只有随时随地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企业如此 ,那么对其进行财务评价的委托者亦如此。因此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企业的财务评价体系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资源在企业的生存、发展、绩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企业一种重要的资源存在形式,组织冗余资源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不同学者对冗余资源的作用有不同的理解,既有积极的观点也有消极的观点,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到研究情境和冗余资源自身类型的影响.冗余资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缓冲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保护企业的技术核心,给管理者提供较大的管理弹性,促进企业创新行为和组织变革的发生,帮助企业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凸显“软实力”的重要地位,强调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的管理“文治”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管理战略构架多方面的深刻的变化。顺应这些变化,“文治”时代的企业文化在战略地位、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势上都表现出全新的特征,充分地反映和体现这些特征,并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稳定与变革以及软约束与硬规制等关系,是构建“文治”时代新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化是当今社会不变的主旋律。尤其是近20年以来,大大小小的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变革,中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变革的挑战也是空前的。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顺应环境的变化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断的进行着自身机体的更新和调整,组织变革成为企业界“时髦”但又现实迫切的出路。以变化应万变成为企业的别无选择!在实践领域.企业组织的变革形式多种多样.重组.兼并、购并.裁员、联营、改制、上市均成为“通向罗马的条条大道”,为了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企业决策层往往习惯性的把目光聚焦在了战略规划、流程再造、架构调整、业务组合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本文的目的是提出和讨论可应用于个人、企业、行业及整个经济并也包括这些层次的联系的普遍的、多层次的学习的“逻辑”。这种“逻辑”应解释根本的创新(熊彼得的新颖的结合和创造的毁坏)和渐进的创新之间的差异和连接关系。创新的这些不同的类型是与企业家的不同的类型和行业与公司变化的类型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外部因素。就企业这个主体来说,环境是广义的。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和自然资源等诸多内容。达尔文有一句名言——一“适者生存”,用它来说明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恰当的。那么,为什么企业就不能扭转环境呢?这是因为环境因素的变化不是企业能自己说了算的事。它是企业的不可控变量,企业只能通过管理来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环境。可见.管理是企业适应环境的中介。由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当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原有的管理模式发生冲突,就要有新的突破,产生新…  相似文献   

16.
张东风  杜纲 《经济论坛》2003,(22):27-28
方略一: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以顾客满意为宗旨计划经济环境下,人们习惯于“识别和满足上级需求”即完成领导下达的计划任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管理团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断地识别顾客,持续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ISO9000:2000族标准确定了“顾客满意”这一宗旨,同时也指出了企业发展还需要在顾客、股东、员工、社会、供方等相关方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方可持续发展这一规律。企业应把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与顾客满意有机结合起来,关键是把这些观念融入到企业精神文化之中,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强烈互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基础组织,也是区域社会的基础组织,更是一个可以直接贡献或破坏自身生存发展环境的重要角色。于是“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开始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观音山森林公园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产业环境、企业战略与企业的绩效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理论将企业绩效视为特定产业环境的结果.这一观点受到"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挑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之间逐渐达成一种共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异,即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决定不同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有关这一主题的文献已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学术研究领域.本文关注其中的一个分支,即围绕产业环境、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探讨其对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成长所具有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中运行的一个有着自身目标和复杂性的子系统 ,由多种资源和要素构成 ,有多种职能活动 ,在运行中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信息的交换。企业外界的环境和自身的要素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 ,企业生存就是不断以自身要素变化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 ,企业如果跟不上环境变化的节奏就会被淘汰。从这个角度来讲 ,企业的生存就是不断创新 ,对内不断改变要素结构、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对外适应环境变化的节奏。企业的创新领域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 ,企业创新活动是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的 :战略层面、基础结构层面。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激烈变化的环境中,如何获得、保持竞争优势,已成为一个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将组织与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