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难”、“三缺” 当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但相比而言,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文化建设却显滞后,在不少地方文化投入明显不足,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出现只见新村不见新风的现象。表现为:一是农村文化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2.
高健 《当代陕西》2007,(1):42-43
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们商南县来说,当前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坚持把科学规划、试点示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二是要坚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三是要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四是要坚持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在具体工作中,将遵循四项原则,健全三项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3.
沈永富 《发展》2014,(4):87-88
正一、边远山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农村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新农村文艺会演等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向各村配发了许多文化设备如影视、网络、锣鼓、乐器、演出服以及文化体育器材,还配套补助一些经费,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为农村文化生活注入了活力,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则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章针对美丽乡村——承德县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就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从而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到老百姓缺什么、需要什么,并针对"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一分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一是坚特城乡统筹,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府职责。把新农村文化建设融人到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战略目标之中,结合农村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心城镇建设等有利契机,加强科学论证,抓好规划落实。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制订出台与建设文化大市战略目标相配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月标,进一步完善农村文…  相似文献   

6.
郭远明 《魅力中国》2014,(18):46-46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强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阵地建设.这样才可以较为切实地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文主要是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来丰富群众生活展开论述,期望有助于我国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倩 《理论观察》2011,(4):155-156
充分理解农村文化对于研究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构建的问题逐步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而新农村文化建设与高度发展的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农民文化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稳定的进行。我们应该更新我们脑海中的理念,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满足于保证农民生活衣食无忧、更要注重农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作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因此,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要不断提高农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加务农劳动者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有两种主导性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另一种观点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建设,是重建农民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并不单单是要促进村庄成员的福利和权利,更是要增强村落社区的社区权力,增强村庄的自主发展能力。本文主要对从新乡村建设到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主张和争论做一梳理和讨论,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后,各级政府以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可以用20个字来描述,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短短的20个字,内涵深刻、外延宽广,包含了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农村的"新"就体现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大基层农牧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享受文化建设成果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契机,以"十二五"规划为载体,全面推进西藏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实现西藏基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开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应注意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协调并进,尽快为农民构筑内容鲜活、丰富的"精神家园",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村生活,要让乡风文明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实现上述目标,应狠抓以下措施:一是要为农村文化发展造就良好的环境条件。农村良好文化风尚的形成,需要创造相应的环境,建议利用文化墙、雕塑、民居、宣传栏等彰显文化特色,展示环境面貌。二是要建立有利于农村文化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应将村民应尽义务、文明行为要求写进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中,经村民充分讨论后实施,形成规范性制度,从而形成村民自觉践行的文化风尚。三是要采取有利于农村文化健康成长的激励办法。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村文化建设应以鼓励为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激励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四是要营造有利于农村文化不断提升的活动氛围。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引导村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纪念或节庆活动,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五是要实施有利于乡村文化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应积极扶持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开展特色文化乡村建设,建设农家书屋。同时提供有力的宣传支持。  相似文献   

14.
郇岩 《魅力中国》2009,(16):87-8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广大农村还是一个文明程度、文化生活相对落后和相对贫乏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村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近几年政府倡导的“文化下乡”(本文专指送图书、电影、戏剧等狭义上的文化下乡)可以说是一个极富创意的举动,它为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对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邵红 《当代陕西》2007,(4):30-31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部分乡镇干部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思想观念滞后,工作缺乏创新理念,行政服务效率不高,以及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公共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都已成为制约当前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县乡党委换届之后,一批年轻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更需要培养和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裕了,但精神文化生活还远远滞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扶持民间社团组织,培育文化能人。  相似文献   

17.
乡(镇)文化站如何传播先进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抵制现代文化中各种消极的现象,是乡(镇)文化站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素养,树立新农村文化理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背景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领头雁".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沉积已久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迅速启动了家电、汽车等商品下乡活动.加快构建农村新型流通体系的"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经过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村经济微观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载体和平台.安徽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保障农村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分析安徽农村消费市场现状,开拓农村市场的过程与存在问题,提出开展加快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文化是农村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影响和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不断萎缩,公共文化增长遭遇瓶颈。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公共文化缺失的深层原因,阐述文化空间重构的现实意义,揭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载体,以2013年浙江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契机促进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