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而年度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每年就业缺口由1400万,加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出,就业更面临巨大压力。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实践中,由于主管部门缺乏对此项工作的深刻认识,政策落实不到位,再就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多种原因,仍有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或出现"二次下岗失业"现象。因此,各地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于如何促进再就业工作机制良性发展这一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小顺 《技术经济》2004,23(5):22-23
<正>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 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有限的物质资源几乎无穷大,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显得更加困难。 1、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算:“十五”期间每年城乡新生劳动力将升至峰值,加上现有城镇下岗职工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达到2200至23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计算,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至800万个,形成2200至230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竞争700至800万个工作岗位的局面,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400至15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与求的  相似文献   

3.
安徽就业和社会保障基本情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总量和城镇就业岗位有所增加;下岗失业人员逐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全省组织起来就业工作初显成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有所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升;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就业岗位成了社会上最紧缺的资源。就业是民生问题,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已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靠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一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就业岗位的创造,是扩大就业的根本性措施,与包括扩大内需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初步预测到2008年底,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0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2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4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1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30%;,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5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为4.0%。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2009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鼓励创业活动,以防止经济减速期失业人员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注意保障就业岗位的质量不恶化,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薪酬管理、职业安全和基本社会保险能够兑现。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宏观政策目标主要有三个: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从重庆市近年经济运行的结果来看,物价平稳,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1.4%以上,但是就业形势却相当严峻。2004年结存的下岗失业人员21.84万人;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在14万人左右;约有40万农村劳动力新加入到城镇就业岗位的竞争队伍中;高校应届毕业生持续增加;来自三峡库区区县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7.
1.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这些人员中除部分中老年职工自愿退出就业外,大多数人仍需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就业问题已成为入世之初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社区就业关系广大下岗失业人员的生计,关系社会和谐,关系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是我国当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有必要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利用各种渠道扩展就业岗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申晓梅 《经济学家》2004,(2):127-128
(1)加强对劳动者的创业培训及其就业保护立法据我们的调查,相当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岗位是十分不稳定的,短则2—3天,长则2—3月,又面临重新下岗失业,这部分人员已成为城市中极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在西方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中,职业培训是对付结构性失业最为重要的手段,重视发挥失业保障金促进就业功能,又是解决培训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即为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各种岗位津贴——包括技术培训津贴、再就业担保、工作岗位津贴、创业津贴、就业津贴等,以鼓励企业雇佣经过培训的长期失业者。对弱势群体就业援助,除加大培训及…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2008,(1)
2008年是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第一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下达了2008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具体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简称“105145”)。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这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近年来,宁夏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下岗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再就业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实践证明,推动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该看到,当前全区就业再就业总体形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并且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人数还将会增加,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再就业扶持…  相似文献   

13.
千方百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70万大学生进入了就业市场,2004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大学生将达到212万人,据预测自此以后几年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将在200万人以上。在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中,大学生就业难显得更加突出:(1)大学生整体就业率不足,据统计,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济》2009,(8):61-61
(一)就业形势走出低谷实现企稳回升 我国就业形势正走出低谷,实现企稳回升。今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一季度末持平。企业岗位流失速度减缓,6月份出现净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54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的79%。  相似文献   

15.
当前河北省的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宾志 《经济论坛》2004,(10):25-26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河北省的情况看,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城乡就业压力同步增加,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增长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俊英 《经济导刊》2008,(1):100-101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要求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每年因产出增加而创造的工作机会与每年所需安置的劳动力数量相比相差甚远。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还很不充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劳动力流动与解决就业问题并不匹配。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出版的2002年度《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提出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应该确定以就业为核心的经济政策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我认为当前确实应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中国经济要以较高速度发展 ,原因之一就是这样做才能解决就业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劳动就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当前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多。2000年与1996年相比 ,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净减员4 ,655万人 ,同期的机关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创造净就业岗位1 ,240万个 ,扣除离退休人员 ,下岗失业人员积累…  相似文献   

18.
就业乃民生之本,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为此,国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本文认为当前的促进再就业税.收政策仍不完善,试通过分析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却长期面临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四大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本文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积极促进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展湖南中小企业、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等方面,为扩大湖南省内就业途径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仍需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梅 《当代经济》2001,(11):43-43
目前,在利用外资观念上和认识上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看不起劳动密集型产业,设法进行限制,以期引进高科技产业。其实不然。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仍须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解决十分重要的就业问题。 目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有关资料分析:2000年,全国需安排就业和再就业人数高达2550万人,当年新增就业人数仅为260万人,尚有2290万人待业,实际失业率已高达11%;预计2001年新增城镇劳动力450万人,大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350万人,当年新增就业岗位按300万人计,则当年失业人员将达2790万人,这里还未计算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如果包括这部分人员,失业人员将达3000万之多。未来十年内,每年须新增就业岗位2100万人。 历史经验表明,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相当部分的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