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确定合理的农贷利率,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提高农贷使用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贷款实行低利政策,这是根据当时的农村经济状况决定的,是适合于当时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低的情况的,对于稳定农村社队和社员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贷款的低利政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发展,需要进行改革。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各地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实行各种  相似文献   

2.
信用社利率的确定,不是简单的一个比例问题,它涉及到农村各方面的经济利益,有很强的政策性.过去,一提到支持农业发展,就降低农业贷款利率,一提到组织资金,就提高储蓄存款利率.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应该迅速改变,在国家规定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的情况下,应由人民银行组织农业银行及有关部门对信用社的各项存贷业务的利率作通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信贷工作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和农村贷款的现状去年末 ,农行农业贷款占全行贷款的 18%。从全国看 ,农业贷款客户群体分为三类 :国有农业、一般农业和农户。国有农业包括国营农场和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水产等部门办的工商企业 ,国有农业贷款占农业贷款的 37% ;一般农业贷款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非国有农村经济组织贷款等 ,贷款余额占农业贷款的 4 5% ;农户贷款余额占农业贷款的 18%。近年来 ,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农业产业化、个体私营经济等新的生产形式不断涌现出来 ,农业信贷需求日益扩大 ,更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适应新的形势 ,我行农业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贷制度是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贷利率的改革既是农业银行内部改革的重要内容,又与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涉及农村各方面相互关系和经济利益。因此,制定合理的利率制度和适当的利率水平,以提高农村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自筹能力,发挥银行动员、组织、分配资金的作用,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对农业经济活动实行有效地调节和监督,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改革农业信贷利率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教训的新认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玉林地区的农村贷款,对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活跃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市场,改善农民生活,建立稳固的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农业贷款的成绩和作用是无庸疑的,但是,农业贷款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过去,农业生产瞎指挥,来一个什么“大办”,生产受到大挫折,农业贷款就大沉淀,为这个“大办”付出重大代价,这是因为不讲究农贷经济效益所致.近年来的农业贷款,经济效益比往年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的是:贷款对象不加限制,扩大了贷款范围,产生了不该贷的贷了,政策界限不分,支持了一些不  相似文献   

6.
<正>现行农业贷款利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贷款利率水平太低.我国解放以来,长期实行低利政策,这对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利于发挥银行利率的杠杆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贷利率虽然经过多次调整,一般农贷利率,月息从3.6厘调高为6.6厘,但都没有跳出“低利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种各样的专业户、重点户大量涌现,这是农业生产向大规模商品生产和专业化过渡的一种很好的经济形式,是农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应该把农业贷款工作和这种变革有机地联系起来,适应于这种变革,  相似文献   

8.
农业贷款作为国家支农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投向是否合理,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直接产生重大影响。为求今后农业贷款投向更准确,使用更合理,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应,现对“七五”期间农贷投入作简要分析,进而对“八五”时期的贷款投向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9.
增加农业贷款中的几个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农业银行、信用社实行企业化经营与发放农业政策性贷款的矛盾。农业贷款风险大、利率低,工商业贷款风险小、利率高,因此贷款发放中出现了重工商、轻农业的倾向,存在全面与局部的矛盾,而影响对农业  相似文献   

10.
农业银行围绕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运用农业贷款这一经济杠杆,扶持农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但发放贷款时,在一年中常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有的人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因此,探讨农业贷款变化的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农业贷款在一年中的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什么关系?是不是由农业生产的固有规律决定的?能不能克服这种情况?本文就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广大农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金融工作,要跟上工作着重点转移的要求,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管好用好农业信贷资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党和国家历来把农业贷款作为扶助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而且随着农业和社队工业的发展,贷款的数量越来越多。从我们武威地区看,建国以来国家发放的农业贷款共达二亿零一百多万元,这些贷款连同国家投资,对帮助社队改变生产条件,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正常周转资金,发挥了较好作用。一九七八年,全区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在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发展到92%以上,其中家庭式联产承包到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78.7%,并且还在继续发展。在广西,家庭式联产承包到户已占总农户的96%。由此可见,承包户已成为农业贷款的主要对象。为了支持承包户的发展,农业贷款的投向应当放在支持其发展商品生产上。因为,这对于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承包户的商品生产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更好地稳定和完善家庭式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使农业生产力有一  相似文献   

13.
区分行最近颁发了农贷实行分期管理办法。对提高农村信贷的管理水平,提高农贷经济效益是有益的。但是,在实行『分管』工作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一、分期管理工作量大,基层目前难以应付。现在的农业贷款,我们这里都是由会计员负责核算的。每笔贷款的发生,从借据填写,定利率,立科目,记分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在农业信贷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着沉淀多、效益差的弊病。三中全会以后,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开始活跃,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农贷资金周转活了,效益也提高了。实践证明,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也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核心。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农业贷款的经济效益呢?根据实践经验,我想从五个  相似文献   

15.
农业关系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生产资金的50%左右靠银行贷款,有些地方所占比例更大。近几年,虽然农业连年丰收,农民自有资金有所增加,可是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全面发展生产力,由单一经营到农工商综合经营,没有大量的借入资金是很难扩大再生产的。当前,在国家财政无力拿出更多资金支援农业的条件下,农业贷款投放多少,直接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因而也就直接关联农业生产的商品率;关联社会上的农副产品供应和工业原料;关联整个国民经济。因此,我们认为,在制定农业贷款的投放决策时,应从宏观上考虑这些因素。紧缩银根不宜过多地紧缩农业贷款;控制贷款规模不应大幅度地减少农业贷款比例。  相似文献   

16.
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农业生产上搞单一经营,忽视经济核算,经济效益很差。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量农业贷款沉淀积压,不能灵活周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社队和社员收入显著增加。农村金融工作也有所加强,农业贷款的经济效益有了提高。但就整个农业信贷工作来看,还没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需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当前,提高农业贷款的经济效益有许多有利条件,农村金融部门要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正> 定南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小县,一直以来农村资金非农化问题严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民间借贷比较活跃。2003年1月1日始,该县农村信用社除县城以外的8个基层社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存款利率上浮20%,贷款利率按照“区别对待”原则实行差额浮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上浮30%,农业贷款上浮50%,非农业贷款上浮70%。经过一年的运作,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目前正是收购农副产品的旺季,国家投放在农村的貨币数量增多,时间集中,生产队貨币收入相应增加。抓紧这个有利时机,积极收回到期农业贷款,对于支持收购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为明年农业生产准备好资金,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年收回到期农业贷款的客观条件很好。农业生产获得了好收成,党政領导重视收贷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种大好形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利率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它的规定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加强银行、信用社的经济核算,为国家积累资金,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农村利率政策,贷款利率偏低,存款和贷款利率倒挂,档次规定得过死,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活跃农村经济的障碍,非调整改革不可。农贷利率偏低。社队和社办企业贷款所支付的利息只占其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不能充分发挥利息的经济杠杆作用。从湖北省1979年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已从过去传统的、较单一的农业向开发性农业转变,掀起了大搞开发性农业的高潮。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发性农业贷款比例不断提高,预计不久,将会由过去的简单的生产费用,生活贷款为主转变为以开发性农业贷款为主,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开发性农业贷款是个风险大的项目,信贷资金容易造成沉淀损失,因此,认真研究开发性农业、掌握它的规律,回避它的风险,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提高开发性贷款的社会效益,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一)开发性农业,是指开发未被利用的农业资源,进一步充分利用、改造、保护农业资源等项农业活动,如开发荒山、开发瘫涂,利用草原等。银行信用社用于支持开发性农业的贷款,即称开发性农业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