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璐 《天津经济》2007,(7):34-36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的减物质化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2.
在造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与传统线型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线型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物质单向流动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污染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是在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的原则下,倡导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封闭式环型经济,从而达到经济生产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生态税要为发展循环经济“保驾护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循环经济与生态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r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理论作了简要介绍,认为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建设的小城镇应该是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并对生态循环型小城镇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建设生态循环型小城镇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产畜牧业是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养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土地和粮食短缺、养殖方式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和产品质量面临挑战等问题,提出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优先选择与当地资源特色、种养殖习惯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阿丽玛 《魅力中国》2013,(19):93-93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技术和制度的支撑,也需要将经济活动、生态智慧和伦理观念融为一体,建立一种能够整合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和谐发展等基本需求的新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既是象山县生态县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如何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象山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慧  武新力 《发展》2011,(12):73-74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中的贯彻,它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农业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本质是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传统农业则是一种“资源-农产品-废弃物”的单一线性发展模式,在过度追求农业生产总值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