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优劣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而审计质量实际状况一定程度上是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及监管机构、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监管机构及股东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业界对审计质量博弈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局中人的单阶段静态分析。本文构建了四个局中人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论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策略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高度相关,公司管理当局委托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与审计报告意见紧密联系,独立董事行为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当局的披露策略与期望收益和风险损失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4,(6)
本文基于几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动因分析,从注册会计师应该如何审计企业财务重述行为、监管机构应该如何对财务重述行为进行监管及如何加强投资者、银行等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重述行为有效性的识别这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杨祝婕 《会计师》2014,(3X):3-4
本文基于几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动因分析,从注册会计师应该如何审计企业财务重述行为、监管机构应该如何对财务重述行为进行监管及如何加强投资者、银行等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重述行为有效性的识别这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列举了几大类投资者常常表现出的非理性效应,从监管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投资者自身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从理论层面初步分析了各类非理性行为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景 《财政监督》2013,(10):69-71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控制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优劣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而审计质量实际状况一定程度上是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及监管机构、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监管机构及股东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这些不同主体的策略行为都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他们之间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分析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Lennox(2000)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以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签字CPA变更为观察点,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意见购买行为,以及审计市场集中度对内控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审计市场存在签字CPA层面的内控意见购买现象,在高审计市场集中度情形下,公司能够通过换"师"不换"所"的方式实现内控意见购买;审计市场集中度强化内控意见购买行为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事务所或CPA的客户重要性水平高、媒体监督弱的情形中。经济后果的分析发现,成功购买内控意见能够解释"缺失"的不清洁内控意见,成功购买内控意见公司的内控审计报告具有更高的激进性、内控质量更低。本研究从换"师"不换"所"的视角丰富了审计意见购买的经验证据,并从审计市场集中度层面为监管机构客观评估与完善审计市场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行为监管是相对于审慎监管而提出的.行为监管关注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行为问题及其市场影响,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核心目标.行为监管引起广泛关注,建立健全行为监管被作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行为监管的国际经验及我国实施行为监管面临的困难,并从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改善金融机构行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爽  吴溪 《会计研究》2002,(2):28-36
近年来 ,公司欺诈发行与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的行为构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点之一。本文考察了我国证券审计市场中遭到有关监管部门处罚的审计失败案例 ,并结合近年来的证券审计市场政策 ,分析了有关监管思想、政策影响以及发展趋势。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审计失败案反映了监管部门综合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效率与力度 ,同时执业机构也有必要从中吸取教训 ,恪守审计独立性 ,保证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为金融企业合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共谋等行为处处设置了"警戒线"。控制这种特殊但可能致命的法律风险,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反垄断合规制度,从培训、定期审计入手,规范自身行为;行业协会要做好自律、协调、服务、辅助监管等工作;必须明确分配竞争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执法权,以避免发生监管不足、监管过度、监管不当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应龙 《会计师》2023,(1):100-102
大数据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大数据将是未来引领繁荣的技术之一。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专营机构,海量的数据给商业银行业务带来挑战,也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产生一定冲击。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数据,以数字化思维强化商业银行监管,减少商业银行因不道德行为等带来的非经营损失。以某商业银行信贷审计业务为例,剖析审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