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研究环境问题的三种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对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三种脉络:外部性与社会福利、公地的悲剧与环境产权、物质平衡模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依据这三种理论框架,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需要同时从市场机制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与技术途径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学的企业集群内在风险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生态学和企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学类比研究方法,对企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两类主要的内在风险:近交衰退(inbreedingdepression)风险和传染病(infection)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合适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国内工程项目质量事故的基本情况出发,文章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初步建立了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演进过程分析图谱,系统分析了关系治理影响因素,即利益相容性,信任水平,合作强度,并就改善工程项目关系治理绩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华 《技术经济》2006,25(9):55-57118
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发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力性经济租金标准是激励的一种手段,恰当的能力性经济租金标准可以起到客观、公正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激励目标和短期激励目标的利益冲突及激励力度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靠性的供应链冗余设计及成员重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成  薛恒新  张庆民 《技术经济》2009,28(3):113-118
首先,根据供应链中6类生产依赖关系引出生产相关度概念,提出了基于最小路集的供应链可靠性算法;然后,将冗余设计和成员重要度分析引入供应链可靠性设计;最后,设计了6种带冗余的供应链结构,进行了可靠度计算,并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了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西方思想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以人为中心的历史,它以人为出发点和考察对象,从古至今的思想家们自觉不自觉地涉及到了人的素质这一问题,本文纵向考察了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们对人的素质问题的论述,勾勒出西方人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这对于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认识和促进人的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香港地区股市按投资主体结构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发现投资主体结构的改变影响了股市的形态.在市场的波动方面,引入对冲基金的第三阶段虽然最短,但其波动却对全时段形态起着决定作用,而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第一阶段的形态却与全时段差距最大.另外,因为多空势力不均衡,以传统基金主导的市场更易形成泡沫;而在股市中引入对冲基金与衍生产品后,股市的走势发生变化并减少了对经济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的纳斯达克——创业板市场的"顽疾"如"三高症"和巨额超募资金的使用等问题尤其令人担忧。超募资金的存在严重扭曲了企业资本配置的效率,大量超募资金闲置甚至挪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合理使用超募资金并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水平已成为创业板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创业板公司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分布突出。超募资金主要投放在五大方面,房产、土地、车辆购置及收购股权、设立或增资子公司尤为突出。应从创业板市场监督力度的加大、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加大三方面来提高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清算会计是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的一种特殊会计程序.它与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会计程序在目标、假设、核算原则、计价基础、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清算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报告为主要研究内容,初步确立了清算会计要素及其体系结构,界定了清算资产、清算债务等清算会计基本要素的含义与内容,设计了清算会计报表体系与信息构成.  相似文献   

10.
交易作为人类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日益增大,相应地带来了交易费用理论的蓬勃发展,但传统交易费用理论的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它在经济分析中的有效应用,其中主要的两点不足表现在:一是交易费用的概念过于庞杂、笼统;二是交易费用的概念更多地是被应用于企业理论的研究之中,应用于经济结构变迁、长期经济增长等宏观理论领域的研究较少.从分工演进的角度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交易效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求交易效率影响分工演进所带来的经济结构变迁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科学的房价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许多研究者认为房价收入比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本文认为用房价收入比衡量房价合理性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反映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差异,以机会均等作为房价合理的判别准则。按照这一设想,本文提出了以“住房负担能力、住房机会指数和住房机会均等指数”为核心的房价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5年江苏某市房价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改善其房价合理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证券欺诈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经济学分析及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结论是:当监管加强,欺诈的预期成本增加,欺诈上市减少,反之,欺诈上市增加;当一股独大时,市场监督容易失效,便产生持续信息披露上的欺诈行为,此时,社会公众股东承担的总成本是无欺诈条伯下的代理成本与受欺诈导致的成本之和;监督失效时,削弱了诚实公司潜在的长期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欺诈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所受处罚量与其欺诈行为量的相关度很差,处罚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科研教学人员是高校得以发展的主导力量,其科学研究是高校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树立正确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质量观,对高校科研教学人员的成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不仅关系到研究人员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界定了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概念,剖析了企业技术能力微观结构。认为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是指在致力于搜索、选择、获取、吸收和改进现有技术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积累和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技术后进地区或国家的企业通过对技术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和使用,企业技术能力沿着搜索、选择、获得、吸收、改进五阶段模式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5.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垠 《经济与管理》2005,19(3):60-61
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制的主要方式不能动摇,但必须重点研究国企民营化的约束机制。其中,产权理论难有实质性突破构成国企民营化的理论约束;部门间就业专移阻滞、分级所有的国资管理体制、利益集团行为刚性、财政资源紧张与补偿制度缺失形成国企民营化的实践约束。摆脱这些约束,国企民营化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7.
分析比较了中国大陆、日本和台湾地区婚姻状态改变(有偶率下降)、有偶率下降速度、TFR达到更替水平时的有偶率水平的异同。分析了有偶率变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目前的生育小高峰很可能已被有偶率的下降所抵消,有偶率下降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为人口政策的调整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界定了技术垄断的概念并区分了市场垄断和技术产权。以技术存在形式视角分析了技术垄断的形成和结构,以及技术垄断的外在表现,并研究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影响技术市场垄断程度的因素。提出了技术的市场垄断程度的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并将市场中技术垄断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分析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市场垄断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技术垄断的周期,并从中得出了技术垄断竞争力的构成,推出产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垄断竞争力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沿海 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北部、中部以及南部海洋经济圈,在测度其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地区间产业结 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 1999-2017年间,三 个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都在逐步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均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度 化对于海洋经济增长的偏效应远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偏效应。  相似文献   

20.
农业水资源配置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在福利经济学框架下研究农业水资源配置有效性问题。文章首先运用成本收益模型,探讨了农业水资源配置的现实制约因素;接着,文章运用竞争均衡模型探讨在预算约束下市场竞争性配置的非最优性;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基本前提、根本动力、实现途径等方面构建了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激励制度;最后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