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趋势为协同主义,证据契约的研究应于此前提下展开。协同主义要求诉讼各方协同发现事实,合理分配诉讼权限。因此,证据契约应囊括三方主体,除却当事人外,还应列裁判法官为监督、审查及阐明主体;证据契约的效力应以权限划分合理与否为标准,排除牵涉证明标准、证明力、证明责任等因素的合意之效力。惟有如此,证据契约制度方与法制体系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诚实信用原则指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法官在诉讼进行中,其诉讼行为应该符合诚实信用的要求。我国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缺失,导致法院自由裁量权及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滥用,影响了诉讼公正及司法权威。通过研究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论述诚实信用原则确立的必要性,阐述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主体及具体规制,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及运用诚实信用原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何育妍  ;钟小飞 《商》2014,(11):237-238
法官行使阐明权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从该过程中得出最优求解进而构建我国的法官阐明权制度,能够有助于我国民事司法在当前当事人诉讼能力差、专业法律帮助制度不足的现状下保障当事人权益、节约诉讼成本、实现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萍 《中国市场》2008,(1):90-91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的体现,当事人可以根据纠纷的类型、特征、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愿来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当事人通过程序选择权,在发现案件真实与促进诉讼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公正、高效地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5.
黄萍 《中国市场》2008,(31):34-35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的体现,当事人可以根据纠纷的类型、特征、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愿来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当事人通过程序选择权,在发现案件真实与促进诉讼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公正、高效地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6.
陈云衢 《商》2013,(7Z):142-142
卷帙浩繁的法律法规和千头万绪的诉讼程序使得当事人在面对“官司”时往往无所适从,此时法官的诉讼指引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释明制度符合作为民事审判改革指导思想的程序公正、司法透明、司法效率等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并能抵消民事审判改革后因当事人法律知识和取证能力欠缺而给整个社会增加的诉讼成本,而我国释明制度还存在不少的缺陷,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该在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释明制度。  相似文献   

7.
诉讼是要花钱的,这对有些人来讲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只要你善于运用方法,减少诉讼支出其实是很简单的事。一是提起共同诉讼。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基于同一或同类诉讼标的而进行的诉讼。比如,购买商品房入住时发现所购房屋存在质量、面积等问题,与开发商交涉未果后,可以联系多个买房人聘请律师进行共同诉讼,这样一则易引起受理法院和社会的重视,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判决,二则可避免造成若干个案而导致法院与律师收费相对昂贵,导致诉讼成本增加。二是提起连带诉讼。连带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依法应当承担连…  相似文献   

8.
董淼 《消费导刊》2009,(14):141-141
正义是法的核心与灵魂。关于法官这样一个特殊职业的职业道德,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无一例外,学者都认为正义是一个法官必须具备的条件。基本内容是法官对双方当事人不能有偏见。法官的中立性至少在视觉上让人们感到了公正,其基本内容是基本内容是法官对双方当事人不能有偏见。  相似文献   

9.
方磊 《消费导刊》2014,(7):201-202
传统的司法克制主义已经不能完全应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复杂案件,法官在裁判过程中能动地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符合公平、正义标准的利益衡量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一种适当的思考基准,帮助裁判者选择优先予以保护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袁夏华 《致富时代》2011,(11):214-215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民诉法可以上表现为:一是要切实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体现当事人之间的平等性,三是确认当事人诉讼程序的主体地位。该文以“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作为切入点,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职权主义做一个透视,讨论民事诉讼法在修改中如何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2)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立,适用不仅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有现实上的必要性。但是在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理论与实践均仍需进一步反思和完善,本文旨在反思小额诉讼程序设立后,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小额诉讼一审终审的救济,是否应当适用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其成为更合理的程序,充分发挥价值。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1)
赋予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让当事人可以在诉讼活动中享有程序选择权,同时也是我国在尊重人权方面的一大突破。民事程序选择权的价值在于程序公正的体现、司法成本的降低以及法院公信力的提升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来看,由于经理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所有者不能完全观察到经理人员的行为,这就产生了所谓"道德风险".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经济学的解释,可以为我们防范道德风险和构建一个公正和高效的诉讼体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因诉讼成本高、审理周期长、诉讼结果不确定等原因,当事人常因经济压力及诉讼风险而放弃起诉。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当事人如何转嫁诉讼成本、降低诉讼风险,从而实现权利救济,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域外的第三方资助诉讼制度,近年来我国多家商业机构开始尝试商业第三方资助诉讼模式实践,通过为当事人先行垫付相关诉讼费用等方式,解决当事人"诉讼贵"等问题,但其具体实施路径以及配套监管措施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无统一规范。鉴此,我国在第三方资助诉讼的具体应用中应当采取审慎态度,并借鉴域外的实践和监管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的规范和引领,使其既能为当事人实现诉权提供切实的帮助,又能避免该行业产生"野蛮生长"的乱象。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来看,由于经理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所有者不能完全观察到经理人员的行为,这就产生了所谓“道德风险”。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经济学的解释,可以为我们防范道德风险和构建一个公正和高效的诉讼体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法官中立源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程序公正价值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不仅要求法官同争议的事实和利益没有关联性,更要求法官在案件审理中保持超然中立的消极态度,唯如此才能保证人们对审判的信赖。但无论如何在民事诉讼中配置诉讼指挥权也不能破坏法官中立,这是公正之法则。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以证明责任来调整与规范诉讼行为的意识浓厚,在既有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上,对于所谓现代型证明责任分配的探讨占有较大比例,而得出的结论几乎可以概括为某种意义上的特殊分配规则。面对网购纠纷这一交易方式,交易内容日益多样化的问题,停留在形式公正上的客观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定难以适应新时代实质公正判决的呼唤。既然学理上建构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无法担起解释实践中的普遍性证明难题的重任,线上购物证明难的问题有增无减,寻求另一条致力于通过诉讼证明过程发现真相的程序之路实为必要。本文拟通过探究具体举证责任(具体举证责任是诉讼中加之于当事人双方的责任,其在诉讼过程中是不断发生转移的,是由当事人之间交替承担的)的理论构建中"摸索证明""事案阐明义务"等技术规则在实证角度上如何尽可能促进诉讼事实的认定,弥补网购纠纷证明难问题的程序固有阙漏,并为学界进一步探究如何通过具体举证责任视角解决证明难问题提供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一、修改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制度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从本质上讲是当事人之间就商标权这一无形财产在经济活动中达成的协议 ,是经济合同的一种 ,《民法通则》规定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订立应当本着合同当事人平等、互利、自愿、有偿的原则。商标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当事人就其达成的一致意见所产生的后果是民事法律关系后果 ,应当同其他经济合同一样 ,遵循一般经济合同普遍遵循的原则。如果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就合同问题产生不同意见 ,可以就其纷争进行调解、申请合同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原告范围应当采“单纯股东主义”模式。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派生原告资格的持股时间要求,应当为被诉不当行为发生时,并在诉讼进行期间持续拥有公司股份,在持股数量上,应当区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降低对于非上市公司股东持股比例要求。对于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派生诉讼原告股东,从实体与程序两个维度,保证原告股东能够代表公司与其他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李昌盛 《现代商业》2007,(7Z):202-202,201
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来看,由于经理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所有者不能完全观察到经理人员的行为,这就产生了所谓“道德风险”。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经济学的解释,可以为我们防范道德风险和构建一个公正和高效的诉讼体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