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考察西方现代经济学中流行已久的一个说法,即作为西方现代主流经济理论之核心的市场机制理论乃源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缺乏文本支持的条件下,主流经济学者们选择性地解读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并将其转换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由此生发出"市场原教旨主义"及其"市场神话"观念。本文对斯密著述中使用的"看不见的手"隐喻进行文本考察,结果表明:斯密多处使用这一隐喻,然而其中竟无一处指涉主流经济理论;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们关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那些不实吹捧是缺乏根据且具有误导性的。  相似文献   

2.
1776年,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重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200多年,推动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腾飞。它对我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但是,"看不见的手"也有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会失灵,我们不应该过分迷信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危机其实反映的是经济理论的危机。我们用来指导经济政策的理论很可能出了问题。当"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同时失灵的时候,有必要对我们曾经坚信不疑的理论信条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和审视,本文对几年来主流经济学理论九大缺陷的反思做一个简略的归纳。  相似文献   

4.
何涛  演克武 《当代经济》2010,(11):80-82
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对比关系相互适应的问题。财政的功能,一般可以概括为收入分配、调节经济、监督反映等。当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调节约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介入政府力量,实施"双重"调节,即市场调节与政府财政调节,才能消除和减少市场失灵的危害,才能克服"看不见的手"的单一调节弊端,才能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15,(2):33
辽宁社科院研究人员梁启东认为,东北曾是全球苏联式经济的典范,很多人至今仍不理解或不相信市场的作用。黑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祝福恩说,有人认为从辽宁往北走,越走越"黑",指的是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政府之手成为闲不住的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成为无用的手。所谓"黑",也包括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产能仍然过剩。东北三省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中心,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自由派"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争论二百多年,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到要面对路线的抉择。新一届领导人作出正确决定"两手运用论"。论述的是以往"政府之手"不足之处:注重生产领域调控,忽视消费收入分配作为所存在弊端,提出"政府工作补贴"、"公积金转移支付"等福利措施来提高国民的收入,从需释放有效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正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于实现市场经济的信心和改革的决心。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以"看不见的手",形象地将市场比喻为推动生产和消费者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而最终形成对全社会福利做出贡献的无形力量。相对而言,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是"看得见的手"。既然是看得见的手,就要让市场和公众看得清楚。这就需要看得见的手至少具有三个特征:活动的范  相似文献   

8.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致力探索出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完美结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主体,带动区域经济效率的整体提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三中全会彪炳史册的又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提供了观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新视角。从"实体经济"到"广义虚拟经济",从"生理需求"满足到"心理需求"满足,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心",都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还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力的充分发挥和人的尊严等更广泛的内涵。在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期,深入研究广义虚拟经视阈中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是其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通过详细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从叶利钦的私有化,再到普京对能源和军工等战略产业的国有化,再到2010年联邦财产私有化计划,反映了俄罗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曲折探索.对于落后国家来说,要想尽快实现"赶超战略",动用国家资源,采用"有形之手"是难免的,关键是这只"手"的力度的合适.在这种前提下,国有企业只能居于特殊的战略领域,而不是占据绝大部经济领域.就俄罗斯企业组织形式来说,股份制已经成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但其发展并不成熟。在现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进行,因此,收入分配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有可能会产生差距拉大的结果。但是在我们国家现有的经济市场化并不成熟的背景下,权力更多地会介入到初始要素分配阶段,所以我国的收入分配是在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下,引起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差距,这是没有彻底实行市场化的结果。本文正是论述权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各流派共同面对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关乎政策边界与尺度的重要现实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我们以实践为基础从多视角重新梳理与思考"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关系,这些视角包括:中国发展经验、经济全球化与当前全球贸易格局、市场有效性、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和以人为本理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有效政府和有效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每当危机爆发,政府之手就会很给力,而且市场也非常欢迎政府这只"托举之手".此次危机也不例外,2008年至今,遍观全球各政府,无不是高垒债台,同时各国央行更是以"量化宽松"之道,为政府之手披荆斩棘.由此就形成了反危机下的一幅图景:即通过政府支出,来营造商业环境;通过以货币当局印钞,来修复信用环境.政府通过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来防止经济被危机拖入大衰退的泥潭.  相似文献   

14.
郑易生 《环境经济》2011,(12):13-14
对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有些"两难问题"(不是所有问题),发展中国家很难单凭其力解决,因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努力被一种更大的、有形无形的系统性的力量所掣肘。这是指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力量。在影响国内经济政策方面,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郁风 《资本市场》2013,(10):33-36
在李克强看来,这就是把镨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是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他要求各部门按季度列出工作时间表,简化程序,限时办结。贯穿李克强经济学各个方面的灵魂应是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以稳增长和促转型。由于近期中央高层面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表态.尤其是央行  相似文献   

16.
中间组织崛起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协调经济活动有不同的制度形式:经济理论主要关注通过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的市场协调;组织理论则更注重通过等级制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协调企业的内部行为.市场和企业被视为两种最重要的协调制度形式,即被认为呈一种"双峰分布".但现实中,大量的交易却在中间组织中进行,即"中部隆起"而不是"双峰分布".在探讨中间组织的性质和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对中间组织崛起的原因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团购下一站     
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经济生活中人们种种行为失范问题,看来是无法奏效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知道了市场,知道了制度与"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把制度当成制胜法宝,悬挂于市场经济厅堂的最高处,可接踵而来的问题却令人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微妙且具有极端重要性,它一方面具有"扶持之手"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带着"掠夺之手"的印记。该文从政府双重角色的分析入手,构建了一个以"辖区竞争、组织竞争、选举竞争"为代表的政府职能动态转变的框架模型,进而提出该模型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基层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对"十二五"时期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分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欧洲和中国,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宏观调控的滞后性、政府之手的非中立性,2008—2010年各国对抗市场震荡的调控政策并没有妙手回春,相反,宏观经济政策本身已经成为经济扰动的内生变量,全球经济复苏受阻,危机四伏,几乎走到"二次探底"的边缘。文章通过对美国、欧洲和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得出2012年是构筑全球经济新增长的关键之年,并由此对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勇 《当代经济》2009,(20):152-153
斯密自1776年提出"劳动分工"、"经济人"、"看不见的手"等理论后,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这些理论在今天这个世界经济环境下已经不再适用,需要有一个新的体制来与这种环境相适应,那就是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