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果与标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全方位变革的土要推动力量,而且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县级党校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首先,文章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包括劳动力技能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其次,文章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包括城市就业压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县级党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包括培训和指导农民进行职业转换、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以及推动城市与农村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目前大部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趋向城市转移。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的主导要素。  相似文献   

7.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滞后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以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文献中,已有研究往往基于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单方程估计结果,而忽略了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针对这一缺陷,本文基于1983-2007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包含两部门产出方程和劳动力转移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农生产率明显低于城镇劳动力的生产率;同样地,经济增长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显示了其强大力量。根据重庆市1978-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和协整理论对城市化与其影响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了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化增长的贡献力,二者长期存在着均衡关系,并得出相关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回顾,提出历史积淀问题是造成当下我国城市化滞后的主因,从多角度分析了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对我国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指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指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会给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到城镇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农业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进出通过影响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两种劳动力数量的对比,也正是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在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的进出,使得城镇劳动力市场在偏离后能够重新回到原来的均衡路径.  相似文献   

13.
聂艳 《商场现代化》2010,(23):203-20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城市化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城市化的发展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骤然激增的农民工流向大中城市的现实,政府虽采取了以小城镇为主的户籍制度改革来缓解矛盾,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所遇到的主要障碍还在于至今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的户籍制度.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城市化滞后和制度创新的迟滞.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消除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治障碍,把户籍改革扩大到城市;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骤然激增的农民工流向大中城市的现实,政府虽采取了以小城镇为主的户籍制度改革来缓解矛盾,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所遇到的主要障碍还在于至今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的户籍制度.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城市化滞后和制度创新的迟滞.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消除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治障碍,把户籍改革扩大到城市;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基于以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以面向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薄弱环节与制约短板,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重点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转移、有效消化。换言之,今天看来实现人的城市化,本质上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这就要求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向谋划。  相似文献   

17.
徐勇  王雅鹏 《商业时代》2005,(36):9-9,20
本文通过对城乡劳动力不同的就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就业模式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党的十届二次全会提出“争取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以此设想在十年间把800……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了当务之急.开展富有实效的培训活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保证.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金融支持城市化主要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两大渠道实现的。而这两个方面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通过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发展城市基础建设融资中的BOT和TOT模式、提升开发性金融功能,加快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等对策;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关键是中小型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问题。而增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必须增强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完善资本市场和金融结构。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地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