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詹正华 《经济论坛》1999,(22):17-17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20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全球十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六个在我国,加快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刻不容缓。尽管近几年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在某些地区发展也较为迅速,但与国际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优势和环保产品的竞争力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有许多问题仍然制约着环保产业的发展。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和产业政策扶持,特别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国情的分类产业目标…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布什政府及时制定和启动了“新能源政策”,以推动美国乃至全球以煤炭为基础的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煤炭产业的“复兴”,以寻求美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煤炭新能源产业”由此将成为未来10年里全球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产煤大国,应及时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努力使煤炭产业成为我国21世纪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00,(6):48-48
根据国际科技产业领域形成的“光子产业”概念,可以把光子产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光电子产业 它所涵盖的分支产业包括: 1、激光器件产业:信息光子源及能量光子源器件。 2、光电探测器件产业:光信息接收及光电转换器件。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细分该产业部门的技术特征、企业特点与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发展方向与战略上将会截然不同,进而升级的方向也不同。作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界定了健康产业的内涵,并从需求和科技的角度探讨了健康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必然性。结合中国国情,讨论了中国发展健康产业的必要性和优势条件,提出中国应该把健康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并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勇 《发展研究》2013,(1):34-41
在当前全球节能减碳的发展趋势下,台湾开始立足面向发展低碳或无碳能源,以求降低其较高的能源依存度和人均碳排放量指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台湾目前的碳排放现况以及为推动节能减碳而采取的系列管理措施和相关策略,同时,着重对台湾近年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加以剖析,并深入探讨了台湾在太阳能光电产业、风电产业、核电产业等主要清洁能源产业领域已取得的较显著发展成效、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ECFA签署后两岸开展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物产业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被各国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重点,予以大力扶持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文章通过综合全球生物产业的几种代表性发展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如新加坡"研发模式"、日本"政府主推模式"、美国圣地亚哥"自发型及政策驱动型叠加的综合模式"、美国北卡罗莱纳"职业教育模式",提出了对加快我国生物产业集聚的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武汉·中国光谷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武汉·中国光谷已发展成为中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9.
王艳 《生产力研究》2012,(1):197-198
嘉兴服装产业作为嘉兴市的十大产业之一,在嘉兴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融入全球价值链(GVC)给嘉兴的服装产业带来了机遇,但是其"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在全球价值链(GVC)中,被牢牢锁定在低附加值的OEM环节,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在本土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文章从构建国家价值链(NVC)的角度,为实现嘉兴服装产业升级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分支,其安全、绿色、环境等特征正在不断体现。结合我省太阳能产业的实际情况,借鉴省外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我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在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好产业规划。目前,中国太阳能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主要是江苏、山东、浙江、安徽、北京,一定需要合理规划,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如大型太阳能光伏光电和太阳能利用,都需要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高技术的迅猛发展等因素推动和加快了全球产业革命,由此产生对稀土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并导致世界稀土工业的原料供应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包头稀土产业在全球稀土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一种现象,它既是产业组织方式的大提升,也是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包头稀土产业集群化发展具有提升包头稀土产业竞争力,促进包头地区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中,光电由于其资源丰富、干净、安静等优势而最具发展潜力。近年来,在国际光电市场的带动下,我国光电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处于成长初期。今后,我国应着重提高技术水平和拓展国内市场,实现光电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光电子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力的产业之一,成为长春市的重点发展产业。虽然长春市在该产业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光电子产业发展历程、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提出对长春市光电子产业发展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的网络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全球产业发展中后发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凭借其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成为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标产业。上海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巨大优势和环境,但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所以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角度出发,研究创意产业发展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关系,对于上海创意产业的集群化、规模性和互动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光互连作为未来取代电互连加速计算机电路板间及芯片间数据传输能力和处理能力的一种互连方式,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和日本是全球光电子理论研究、技术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方面的领先国家。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建立产业协会等方式引导资本进入光电子领域,通过实施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重大产业计划来推动光互连技术相关的光通讯技术的发展;日本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光电产业在国际科技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成立光产业技术振兴协会整合企业和政府资源,将"光通信网络"的建设放在国家基础设施的首位。通过从产业政策、光互连项目开展及研发情况两方面介绍美国、日本的光互连技术开展情况,并总结其经验,以期为我国发展光互连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正以集群化的趋势在全球蓬勃兴起,发展创意产业成为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植根于3T城市、政府法规保障、中介配套服务、产业链完整等特征,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导向,如特色品牌塑造、人才体系建设、创意氛围培植、政府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产业链整合等。  相似文献   

17.
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四个新特点即呈现为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产业内部分工层次明晰与产业联系紧密、产业全球分工与专业整合趋势明显、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卢洋  梅阳 《当代财经》2007,(4):95-97
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工业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为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企业和产业集群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可以促进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加快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如果定位科学合理,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区域之一,目前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为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护环境双管齐下,就要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而安徽作为长三角纵深腹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具有承接长三角产业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不足基础上,对其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静 《经贸实践》2013,(7):30-31
杭州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是国务院明确的全国电子商务中心。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电子商务服务业是杭州市唯一在全球、全国处于领先和优势的产业,也是杭州市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