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基于熟人社会的非正式借贷现已难以适应规模经营与农业转型发展,如何提高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农户家庭不同生产经营特征出发,探讨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偏好,可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度数据,在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行为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偏好于风险分散、产业融合经营的农户家庭,而对单一生产经营的农户家庭不存在显著偏好;农村金融机构在"行政—经济"张力下,其选择性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保证涉农贷款"不出事",而不是激励农户"更赚钱".现阶段政策驱动下,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性不足,阻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限制了正规金融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银监会估算,全国1.2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近30%的农户因为缺乏抵押物或合格的担保人而没有机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农户的信贷需求,实际上是小额信贷需求。对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进入小额信贷市场以及如何完善其小额信贷模式进行探讨,对于帮助解决我国农户贷款难问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户贷款难是当前农村金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金融差异、农村有效担保物的匮乏、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的缺失以及相应信贷担保法律制度对农村环境的不适应等因素,导致贷款难、难贷款的尴尬局面。担保不力造成了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困境,引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对当前农户贷款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希望以此推动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79~2011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支持问题。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在资金投入对农业产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情况下,却出现农村金融对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和农户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现象。这说明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户信贷供给不足,金融支农不力,农户资金问题主要不在于对资金的有效使用环节,而在于资金的可得性环节。农户对信贷资金可得性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农户生产性贷款在农村贷款结构中边缘化;二是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非农化,农户资金要素通过存贷正差外流;三是农村金融效率及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5.
农户贷款担保难一直是农村金融的核心议题,有效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中的担保问题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贵州六盘水市采取多种模式创新农户贷款担保机制取得了突出成效.本文在系统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六盘水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题的多种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论小额信贷保险对小额信贷市场的“帕累托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贷款难问题,也相应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在实践中,农村信贷机构和农户都是从自身效用更大化出发,制定贷款发放政策和做出贷款决策,致使农村信贷市场整体的效用水平并未提升。本文结合经济学中生产和供给市场的"帕累托改进"原理,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取得"帕累托改进"中的作用。旨在说明,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属于典型的保障类产品,不仅可以通过其达到借款农户、农村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目的,更能在服务"三农"和创新银保合作模式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最终在保障农村小额信贷良性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何广文  李莉莉 《银行家》2005,(11):108-111
为打破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僵局,中国人民银行在鼓励东南沿海的大银行设立专门 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部的同时,决定在陕西、山西、四川、贵州等省的农村试点由民间资本全额出 资的“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机构,直接面向农户和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业务。 “只贷不存”是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机构,资金所有权、管理营运权与剩余索取权是高度统一 的。所以,“只贷不存”的制度明显优于民间小额信贷制度。这不仅给了民间借贷这种“草根金融”一 个合法身份,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辟了一个重要渠道,也为有组织的民间借贷提供了“阳光化” 的可能,而且还带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它是农村金融市场一种新的组织资 源,是我国农村金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实现真正开放的第一步。因此,尽管“只贷不存”机构还 没有问世,就已受到学界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但是,中国农户贷款需求到底有多大?“只贷不存”小额信贷贷给谁?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大 面积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今天,还留下了多大的小额信贷市场空间?以及“只贷不存”小额信贷 怎么贷?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讨的。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用途上突破了传统农户信贷小额、短期、用途单一的局限,对支付结算、农业风险分散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也有更高要求,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权能受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缺失、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滞后、金融服务供给路径依赖明显、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以及扶持政策缺位,使家庭农场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方面受到制约。由此,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限制,构建包括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农村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成为解决家庭农场金融需求困境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特殊设计的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农户面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实证分析影响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灵活的利率差异化管理作为弥补潜在贷款损失的手段。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多种类型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合约特征和放贷行为偏好使得一部分农户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一部分农户主动退出信贷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倾向于与农村地区少数生产规模较大、具有稳定收入和身份特征的农户建立稳定的、以重复放贷为基础的信贷供给机制,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农户将面临配给,这与利率管制时期的放贷行为并无本质差异。未来须调整仅仅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融资难题的改革思路,深入到市场结构、信贷合约和产品创新以及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甄别和内部管理机制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等微观层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关系理论视角下,基于新疆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关系资本、宗教关系资本、银行关系资本与农户贷款可得性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农户贷款更多依赖于家庭关系网络的维护,尤其是关系质量对其非正式借贷获得性帮助更大。银行关系资本对农户获得贷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户较好的银行关系对农户获得正规贷款有积极作用。此外,家庭经济决策、农户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等特征变量也显著影响其贷款可得性,说明其帮助农民获得更多借贷机会、更大的借贷额度并降低借贷风险。本文研究对于理解文化同质性下的关系资本在民族地区农村信贷配置的作用,且对进一步拓展民族地区农村信贷市场体制改革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地区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其中,农户由于缺乏充足的抵押品,使其信用风险大大增加,从而不能从村镇银行获得小额贷款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传统农村小额信贷抵押品的现状分析,结合城镇化进程下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新型的"基层劳动力合同"抵押贷款模式,该模式将农户、大型企业、村镇银行、政府四方相结合,致力于四方达到共赢。最后,文章对该模式进行SWOT分析,为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抵押品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融资功能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融资难现象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对蒙阴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融资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其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上供需错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户融资难现象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对蒙阴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融资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其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上供需错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福建金融》2008,(11):27-29
淡水养殖权抵押贷款的推出,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实现农户产业资本金融化的有力举措,对改善农村信贷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清流县开办淡水养殖权抵押贷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全新政策视角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贫乏、融资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已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收入增长。本文从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结构入手,探索导致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状态的体制性约束和政策性误区,尝试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提供一个全新的政策选择视角。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一)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需求目前,中国农村拥有2.4亿农户和2300万农村企业,构成了三农经济和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主体。各类农户、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性特征。农户的金融需求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小额信贷通过多年的实践,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金融机构增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小额信贷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充裕,另一方面农户贷款难日益严峻,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亟待优化。为了了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成因,探寻化解矛盾有效途径,我们对全市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 Probit 模型对影响农户信贷排斥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村地区,农户家庭主事者的性别、年龄对其家庭能否获得贷款用于生产性投资影响显著;家庭成员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缓解家庭受信贷排斥的作用就越大;同样,家庭耕地规模越大和家庭年总收入越高的农户可以避免信贷排斥,而家庭负债越高的农户则面临着严重的信贷排斥。居住在自有住房里的农户和居住在商业中心周边的农户顺利获得贷款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户融资是发展农村金融的关键。小额信贷在引入我国之后,因其能解决农户融资和消除贫困而得到政府的支持。然而,国内外的研究和调查显示,小额信贷逐渐偏离了贫困户。事实上,农村信用社作为目前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一直存在着放大户、垒大户、"扶富不扶贫"的现象。为了解决贫困农户贷不到款和贷款难的问题,本文分析制约贫困农户贷款的因素,并给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农村信用社信贷创新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部地区一些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出现萎缩,陷入了"乡镇企业贷款收不回,农户贷款放不出,民营企业贷款不能放"的尴尬境地,增量存贷比严重偏低,生存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我们对中部地区一个县级市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查,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引起农村资金潜在需求变化,进而影响农村信贷需求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为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推动信贷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