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0(2):11-11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近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这是中科院首个揭牌的卓越创新中心。该中心主要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着力于突破推动量子科技革命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战略性高技术问题。目前,该中心已有包括4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一批科学家和学术领军人才,已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创新中心当前已经牵头承担“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等项目。据介绍,其他4个即将建立的卓越创新中心分别是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卓越创新中心。这5个卓越创新中心代表了相关领域国内最高水平。(中国科学院院网)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动态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立 7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该中心是中科院根据“创新2020”战略的总体部署,依托中科院空间中心成立的非法人单元,也是中国科学院为支撑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成立的第一个A类中心。  相似文献   

3.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自主创新的大科学装置,让大国之重器更具全球影响。3月25日,在“张江发布”现场,来自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上海)(以下简称“量子卓越中心”)、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以下简称“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以下简称“蛋白质中心”)的国家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成果首次集体亮相,这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  相似文献   

4.
7个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1):13-13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生物大分子、数学科学、凝聚态物理、智能计算、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子器件、生态环境科学7个科教融合卓越中心咨询论证会陆续召开,均通过了院内外有关专家对其实施方案的咨询论证。   “率先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后,中科院要求所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结合研究所分类改革,加强以学科建所、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与国科大基础学院的科教深度融合。根据上述目标,中科院以“科教融合”为指导,结合建设卓越创新中心的考虑,形成了由研究所承办国科大基础学院并建设科教融合卓越中心的基本思路,即由一个京区研究所牵头承办国科大一个同领域基础学院,同时在该研究所内部建立科教融合卓越中心。(中国日报网)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17日,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成并试运行,这标志着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在取得多项"国内第一"的科技成果后,科技创新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 英国《自然》杂志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6.
中心简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嘉兴科技创新基地成立于2006年6月29日,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栽体,基地落户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6月嘉兴市政府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署创新基地实验室共建协议,进一步提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嘉兴科教创新基地的技术研究创新能力。嘉兴生态环境科教创新基地依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在生态环境领域强大的科技、人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0月30日,何梁何利基金201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科院院士、70后青年物理学家潘建伟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的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这是潘建伟继2005年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以来在国内获得的又一重要学术荣誉。潘建伟主要从事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是国际上多光子纠缠操纵和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方面有突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22,(2):74-75
我国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创世界纪录 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近期实现了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1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在信息安全层面上...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2009年12月30日,江苏省批复设立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2010年10月8日,中科院第八次院长办公会批准成立非法人机构——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纳入中科院"创新2020"的建设规划,作为全院物联网的总体单位及战略高技术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心简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桐乡新能源研发中心成立于2008年8月27日,是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机构。中心位于桐乡市经济开发区,试验及中试孵化区面积1000平方米。研发团队现有4人,其中博士2人。中心遵循政府引导、中心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现桐乡市政府和中科院电工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中心依托桐乡市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以及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科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了院市合作工作会议,在随后的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北京签约仪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与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共同签署了《院市共建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国首个集成众多大科学装置、科学研发中心,支撑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国...  相似文献   

12.
中心简介中国科学院嘉兴微电子仪器与设备工程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嘉兴科技城共同成立的浙江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下级单位。其宗旨和目标是依托中科院雄厚的研发力量、人才优势和综合技术实力,结合嘉兴及周边地区发达的产业基础、灵活机制、创新体制以及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开展ALD薄膜生长设备、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以及LED制造设备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中  相似文献   

13.
视界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4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筹)在铜陵挂牌成立,中科院首批5个研究单元正式入驻皖江中心。当天,中心举行理事会一届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皖江中心章程,协商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十周年,回想起中心创办初期的点点滴滴,那些对我来说终生难忘的往事,一件件涌上心头2002年4月,中科院原高技术产业发展局技术经济合作处处长邓强把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召集到一起,商讨能否在北京地区成立一个机  相似文献   

16.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是中国科学院在华南地区唯一的以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化学研发机构。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战略和布局调整,研究所转制为公司,于2001年12月21日完成了工商注册,变更为由中周科学院直接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中国科学院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  相似文献   

17.
开发区动态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国家级创新源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苏州高新区正式签订落户协议,成立"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截至目前,已有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州工研院、中国兵器集团214所等70余家"大院大所"进驻苏州高新区。对国家级科研机构来说,深入基层"接地气"是其发展所需,而苏南转型急需"创新源",破解困局唯有携手"大院大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作为江苏产学研联合创新重大载体,牵头成立了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数百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类企业扎  相似文献   

18.
中心简介中国科学院嘉兴材料与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正式成立于2005年8月,是由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嘉兴市人民政府及南湖区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院地合作创新平台,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构建创新型平台、中试基地实现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目前已在嘉兴市孵化产业化公司一家。同时,为创新机制、营造活力,中心也成功引入了嘉兴市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中心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一期园区"内,之前的中心名称为"中科院嘉兴润滑材料与滑动轴承  相似文献   

19.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广东省701研究所",1970年成立。1978年并入中国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2001年12月整体改制为企业并办理工商登记,更名为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科学院直接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广东省、广州市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20.
资讯     
中科院组团参加"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9月27日至28日,以"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人滇对接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应邀出席开幕式和签约仪式。中科院11个分院、31个研究所、135个技术项目参加了本次对接会。在对接会上,中科院135项科技成果被《中国·云南桥头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