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8年以来,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防止粮价过度下跌、解决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问题、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粮食产销形势的变化,我省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又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库存大量增加,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因此,迫切需要对粮食流通体制和粮食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2002年我们在来安、天长两县(市)进行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探寻路子,探索经验,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目前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各方…  相似文献   

2.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撰文认为,解决当前中国粮食问题,关键在于建立粮食供给稳定增长机制。当前,影响粮食供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细分起来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多是由于经济关系、经济体制不顺造成:(1)GDP过快增长会对粮食生产形成不利的经济环境,粮食品种结构失衡同样会引发供求矛盾。(2)滞涩的粮食流通体制无法平抑市场风险。(3)专储粮的“吞”和“吐”,不经过市场就影响不了市场。()运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市场能力薄弱。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价格机制问题。多年来,我国粮价实…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建立公共财政秩序,各级政府财力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及我国将要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必须对粮食的补贴进行改革;而对粮食补贴改革,必须对粮食补贴资金的来源、补贴的方式、粮食的储备及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本文就这几方面的改革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一、粮食补贴资金应作调整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粮食产量突破了5亿吨大关,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有些产粮大区已经达到了供给大于需求,粮食风险系数逐年减小,粮食补贴逐年增大且成了地方财政的严重负担…  相似文献   

4.
当前 ,我国粮食供给大于粮食需求 ,出现了“过剩”的状况。由于粮食的过剩 ,导致了粮食价格低迷、农民增收困难、粮食库存增加、国家财政对粮食储备的补贴增多等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以为 ,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首先对我国当前的粮食“过剩”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看待“粮食过剩”“国家粮食安全”的涵义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粮食储备安全 ,而是指象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 ,必须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自给 ,确保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粮食主动权的战略问题。“为政之要 ,首在足粮” ,这是…  相似文献   

5.
《齐鲁粮食》2006,(11):1-1
从粮食安全和粮食供求平衡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粮食生产与粮食需求的协调问题,而是粮食供给与粮食需求的协调问题。因为.能够对粮食安全和粮食平衡产生最直接、最全面影响的是粮食的综合供应能力问题。所谓粮食综合供给能力。实际上就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的结合体。当粮食综合流通能力非常强。从生产到消费的通道极其顺畅且通达时间接近于零时,粮食综合供应能力才等同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在决定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强弱的诸因素当中,如果说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则高效的物流体系建设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粮食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虽然连年增产,但粮食问题并没有真正过关。在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搞好粮食流通,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抓住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全国粮食市场比较稳定的有利时机,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一个“统一购价(即计划收购价和市场收购价并轨)、放开收购,农商结合、竞价销售,风险保护、定向补贴,适度竞争、有序流通”的新型的粮食流通体制正在上海形成。一、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引导粮价机制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安全已经由粮食数量安全向粮食结构安全转变,粮食供给结构性失衡导致粮食短缺与粮食过剩同时存在,粮食陷入"三量齐增"困局。文章梳理粮食结构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新进展,分别从粮食贸易、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气候土壤环境等方面阐述对粮食生产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解决中国的粮食结构安全带来一些新思考。从国家层面看,消除贸易壁垒意味着贸易收益与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但损害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补贴对种植决策带来的影响有限,且补贴效率低下容易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从粮食生产要素来看,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风险增加,改变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的生物功能进而改善粮食生产。调整粮食结构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要同步进行,调整粮食结构不是单纯的生产安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转型、发展转型、机制转换乃至经营形式创新的问题。从长期发展考虑要以农民收入增长、粮食安全战略、土地利用效率为综合目标,构建城镇化与粮食结构安全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安全不容忽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粮食生产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粮食安全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粮食短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内容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到目前为止,粮食安全不仅是生产问题,还包括市场、流通、储备、进出口调剂以及对低收入人口的定向补贴等内容。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始终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第一,从粮食安全的内涵来分析。所谓“粮食安全”,粮农组织对它的权威解释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包含生产安全、供给安全和消费安全三个具体目标。结合…  相似文献   

9.
行业态势     
中国粮食流通新体制基本框架初确立去年以来,针对粮食供求形势偏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国家及时出台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行“两减免、三补贴(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对农业领域的投入,加强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支持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成…  相似文献   

10.
粮食的供给和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状态,保障粮食供给平衡目前已经成为个世界性的课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粮食市场与世界粮食市场关系越来越紧密.当前,国际粮价持续高位运行,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着重重危机.我国粮食形势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粮食需求增长、供给偏紧的趋势日渐明显,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及我国粮食供需情况,以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定位为切入点,初步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供给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研究和深化认识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规律和特点 ,防御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影响 ,对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 ,具有重要意义。从粮食增长率变化角度看 ,粮食生产波动是粮食生产的相对较高的增长率达到某一水平后 ,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水平 ,甚至连续几年在这个水平上的徘徊。粮食生产波动 ,分一般性波动和超常性波动。一、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状况、特征  回顾粮食生产的历程 ,不难发现粮…  相似文献   

12.
粮食补贴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一种同时具有一般商品和公共品属性的特殊商品,它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受自然、市场等风险的多重制约。目前中国粮食补贴效率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风险因素,完整粮食补贴政策,在增加粮食补贴投入的同时着力提高粮食补贴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面对90年代我国粮食消费和粮食生产的新动向,我国粮食需求目标和粮食供给方案需要合理选择,确定一个适度的粮食自给水平以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然而实现这一自给水平要在政策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粮食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虽然连年增产,但粮食问题并没有真正过关。在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抓住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全国粮食市场比较稳定的有利时机,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一个"统一购价(即粮食收购计划内外价格并轨)、放开收购,农商结合、竞价销售,风险保护、定向补贴,适度竞争、有序流通"的新型的粮食流通体制正在上海形成。上海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思路突出一个"活"  相似文献   

15.
高莹 《农业经济》2024,(4):122-124
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资料,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正面临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叠加困境。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需要立足于国内大循环,以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保国内粮食种植储备的同时,稳固国际粮源供应。疏通双循环流通环节堵点,从多领域、多环节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此,要积极应对国内粮食供需结构不平衡、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以及国内外流通循环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通过提升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强化全球化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完善粮食市场流通体系等方面探索粮食安全保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供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 ,我国粮食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暂时性出现了缺口 ,但利用库存和市场调节 ,基本达到了粮食的产需平衡。而未来几年我国粮食的产需关系在总体上仍可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已进入一个新的恢复性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17.
重视粮食安全,已成为各级领导和粮食部门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必须重新达成共识,探讨和研究新问题,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本文就广东省江门市实际情况对粮食安全问题作一些探讨。一、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江门市粮食生产从1994年起连续6年获丰收,尤其是1998年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粮食消费结构实现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从宏观来看,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耕地资源减少,粮食增长缓慢。从历史上看,耕地面积减少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建立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确保国务院“敞开收购”政策的贯彻落实 ,国家实行了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 ,必须改革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 ,逐步建立一套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制度。(一 )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的不利因素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 1 998年 6月 1日起 ,实行了“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和封闭运行”三项政策 ,为了确保“三项政策” ,特别是“敞开收购”政策的贯彻落实 ,国家实行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即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宾  党晓虹 《中国农史》2008,27(1):24-31
粮食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着粮食在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古代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产业的社会里,粮食问题时刻刺激着封建统治者的神经,粮食出现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破坏也影响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人们的观念文化,形成了举国重粮的良好的风尚,通过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社会粮食安全问题确实客观存在,统治者也深知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并不遗余力地从生产、仓储、流通等环节提高粮食安全系数。从宏观粮食安全看,除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以后粮食的总供应量和总需求量不平衡,出现供需紧张的状况以外,在其他大部分历史时期则供求相对平衡,甚至经常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但是农业生产的波动性所带来的粮食在时间上的不均衡,地区差异引起的粮食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以及封建社会不同阶层民众粮食分配不公等三个因素,直接制约着个人争家庭粮食的获取能力,影响着古代粮食的微观安全。可以说,粮食的宏观安全争粮食的微观不安全并存于古代社会,而正是粮食微观上的不安全,导致了粮食问题成为了影响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稳定、变迁的最为重要的、直接的要素。作为古代社会保障粮食正常供应的诸如粮食仓储、粮食流通和调荆等各项措施,也是基于以上三个影响粮食微观安全的因素而展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需求大于供给,因此,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新旧体制并存的“双轨制”巳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粮食“流通双轨制”的内涵,有四种观点(一) 粮食收购双轨制,即保住合同定购部分,放开议购和市场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