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瓶子里装的啥不重要了。这年头,卖酒的是卖文化;喝酒的呢也自然是喝文化。不管什么样的酒,一旦"文化"上了,不喝也能醉三分。  相似文献   

2.
李华振 《经营者》2002,(9):32-32
<正> 注意老板并无特权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实行人才部模式,让员工与老板在利益分配上做到平衡。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不是资本经济时代,资本时代里,老板可以凭自己的资本多分利益,但在知识时代,这一套就行不通了——既然大家都是人才,那么员工与老板就应平等地分配利益。为人称道的梁山108条好汉共聚大义,也是以"老板与员工"不分贵贱一碗酒,你有我有全都有"作为前提的,试想,如果是"老板"宋江喝一碗酒,"员工"武松们却喝半碗酒,还会有梁山大聚义吗?白衣秀士王伦就失败在  相似文献   

3.
假酒,夺命28     
酒,国粹派可推论出它是中国对世界贡献的"第五大发明"。酒,换成钱——中国人一年要喝掉近1000个亿。酒,粮食换——中国每年酿酒消耗粮食高达120亿至200亿公斤。有人说,如果西湖装的是酒,中国人每年可以"干"掉三个。有人说,酒能喝出理解,喝出友谊,喝出感情,喝出"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4.
跨进吴振宇的客厅,顿觉眼睛一亮;五光十色,造型各异的各种酒瓶,琳琅满目,让你目不暇接。吴振宇是中国工商银行荆沙分行稽核科科长,收藏酒瓶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70年代初,吴振宇萌发了收藏各种陶瓷酒瓶的设想,不久便付诸行动。到如今,他的藏品已达400余件,摆满了客厅的四个大橱架。老吴说,每当下班回家,细细品赏,慢慢玩味,人间烦忧顿然消失。以前,老吴滴酒不沾,但现在喝个半斤八两不成问题。说及第一次喝酒,老吴幽默地说:"那叫酒不醉人瓶醉人。"一次老吴出差到春城昆明,在机场商店,他看中了两个以京剧脸谱造形的酒瓶,不惜花400多元买了两瓶。不料机场有规定,只准带一瓶,200块一瓶的酒,倒掉怪可惜的,于是老吴"咕咕咕"喝了几口。从此,老吴与酒结缘,但他绝对是为"瓶"而喝。朋友们摸透了他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公家的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夫妻感情退,喝得形象不伦不类,喝得整天昏昏欲睡。”几句顺口溜道出了用公款大吃大喝者的实情,颇耐人寻味。要坚决刹住大吃大喝风,已是老生常谈,中央也三令五申。然某些单位和部门却不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仍我行我素,于是乎,名目繁多的吃喝风愈刮愈烈。诸如来客陪着喝“意思酒”,过年过节喝“友情酒”,平常无事喝“闲酒”,关系单位喝“关系酒”,还有“认识酒”,“庆贺酒”、“晋升酒”、“受奖酒”等等。大吃大喝屡禁不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环顾四周也不难发现把吃喝风看做“小灯泡”,出不了啥大事的有之:“公家的”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的  相似文献   

6.
坐的特权     
鲁迅在《孔乙己》中说,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穿着长衫,自认为属于有权利坐下喝酒阶层的读书人孔乙己,却也只有和做工的一样,站着喝。这正是孔乙己没落的尴尬处。  相似文献   

7.
报载,山西省翼城县委书记耿根喜廉洁自律从戒烟戒酒做起,得到省纪委的提倡和当地群众的欢迎。他想,抽高烟、喝好酒的干部,有几个是自己掏腰包?还不是抽喝人民的血汗!耿书记决心:"烟不能再抽了,酒不能再喝了,要戒!"时下,不少干部以"搞活地方经济,加快改革步伐"等口号为幌子,公款吃喝风声又起,且有越演越烈之势。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先要烟酒,然后研究。地方经济穷,桌上风景不能寒酸;官衔级别低,烟酒档次不能低。于是,五粮液、茅台、人头马,杯酒言欢;阿诗玛、红塔山、万宝路,云里雾中。对此,群众深恶痛绝,怨吃喝风败坏了党风,视  相似文献   

8.
酒,由高梁、大麦、葡萄或其他粮食水果发酵而成。酒,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诗·豳风·七月》记载:"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周礼·天官·酒人》写道:"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供奉之。"酒,于政治家,可解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诗人,可出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武士,可壮胆——"喝十分的酒才有十分的力气"。酒,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汉  相似文献   

9.
吃节酒     
南方人善茶,把喝茶美其名曰:“吃茶”,一个“吃”字,闲情和逸致就出来了;北方人善酒,一杯端起,咕嘟一喝,再来一杯,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所以直截了当地叫“喝酒”。酒与喝连在一起,豪气、雄壮和野性之味就有了。但老家的吃节酒,把酒和吃连在一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会按字面理解成关于酒的一种温文尔雅的喝法,实则不然。吃节酒是土塬流行多年的一种乡随——乡随者,风俗也。即过大年时,在始于正月初二终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一段时间里,把村上一年度娶进来的媳妇请到自己家里,主人以上好的饭菜招待她们一天,以示祝福。百余户人的…  相似文献   

10.
让我们来聊一位绿色无公害环保型女酒鬼,她叫李清照.将其定义为女酒鬼一点都不冤.李清照留存下来的作品里通篇都在喝."煮酒笺花"、"香消酒未消"、"非干病酒"、"酒意诗情谁与共"、"酒阑更喜团茶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愁浓酒恼"、"酒美梅酸"……只《漱玉词》里"醉"就出现11次,"酒"19次.这数字组合1119翻译过来俨然就是:要要要酒.  相似文献   

11.
消费经     
啤酒果酒怎么喝? 除白酒外,市场上其他酒类品种日见多起来,啤酒、香槟酒、葡萄酒、白兰地,还有威士忌和朗姆酒……那么,这些酒怎么喝才有味道呢?啤酒在酒类中属于"敏感"的酒种,适宜冷却后饮用,但千万不能加冰块,因为冰块会加速气泡的消失,将香味冲淡。若冰得过分则失  相似文献   

12.
正关心农民工,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前几天晚上散步,来到家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看到一些农民工挤在一间板房内,里面除了几张上下床,还堆放着一些杂物,几个人正就着咸菜喝着劣质酒。我禁不住问道:"连个电视也没有,你们不干活的时候除了喝酒都干什么啊?"他们叹了一口气,愁眉苦脸地说:"我们出来就是干苦力活挣钱的,有口小酒喝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3.
武小松抬头看见路边有家酒店,门前"三碗不过岗"的大旗迎风招展。景阳岗到了!武小松迈步进店,喝道:店家,上三大碗酒,二斤牛肉。好嘞!店主动作麻利、转眼酒菜上齐。武小松喝了一碗,感觉酒力太小,又端起两碗喝下肚说:再上三碗。店主说:这可是"三碗不过岗"啊!少罗嗦。武小松眼一瞪。店主只好再上三碗,武小松喝罢大叫:不过瘾,再上!  相似文献   

14.
我真害怕酒。我面子薄,上了酒桌,不喝点吧,恐亏主人盛情,喝吧,真是万般无奈,因为我对酒一直没有好印象。且不提酿酒每年消耗掉的大量粮食,张飞贪杯丢掉脑袋,醉后丑态百出,饮酒过量诱发肝硬化,以酒行贿受贿被免职,都使人对酒不怀好感。再说酒场上冠冕堂皇的套话,虚假成份就占99%。比如说,古往今来"鸿门宴"之类的骗局绝大多数发生在酒桌上。比如说"宁伤身体不伤感请",那更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你想,如果饮酒者维护感情都到了"舍身取义"的境界,我们这个一年喝掉北京城5年口粮的社会还会存在"防人之心不  相似文献   

15.
逸阳 《乡镇论坛》2009,(9):15-16
酒是古代中国人率先发明的,中国自古就是酒的王国,形态万千、色泽纷呈的中国酒品种之多、产量之丰堪称世界之冠。在这样的历史渊源影响下,我国如今的饮酒人数已超过5亿人,酒民(即喝酒成瘾者)人数接近2亿人,全国每年喝掉300亿公斤左右的洒,堪称世界最大的酒类产品消费国。我国啤酒产量从2002年以后就已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全国4万余家白酒生产企业目前共生产着10多万个白酒品牌,堪称世界最大的酒类产品生产国;由于进口酒日益走俏我国市场,我国成了最大的酒类进口国,预计到2017年前后每年部将进口8.7亿美元的酒类饮品……  相似文献   

16.
企业和消费者,哪个是船哪个是水?孔府宴酒厂厂长江廷华说:我们是船,船永远没有水大,比水大的船就要搁浅。为此,他们总是"开渠",把利益回报给社会,让"水"大些,更大些……"喝孔府宴酒"要喝出来"真味",做"天下文章"才能找到"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之吃法,大体有三.一日喝,二日饮,三日品.喝者,解渴也,动作粗旷放肆,水量是要旨,茶为其次;饮者,解渴亦玩味也,动作紧缓有序,水要紧,茶也得三五分质量;品者,纯玩味也,水质要紧,茶上等,还得穷究泡法,谓之茶道,摆姿弄式,咂咂有声,说不准还来得句把"寒夜客来茶当酒"类诗言,道不清是吃茶还是制造高雅.  相似文献   

18.
获奥斯卡三项大奖的电影<断背山>中主人公杰克有一段对白:"我想我觉得我很幸福,也许是因为伏特加酒",他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在断背山与朋友一起喝酒的日子.因为有酒就觉得幸福这样的想法怕有很多男同胞都是认可的.不只是男同胞,女同胞喝起酒来也是拼命三"娘".古代的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古代的酒,大多是水酒,也没有什么标准来要求,不过当时地广人稀,又没有环境污染,粮食是绿色的,因此酿出来的酒也是绿色的,从中国历代的史书中还没发现有谁是喝了假酒而毙命的.那时候的人实诚,还不懂得造假,也没有必要造假.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酒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李白赋诗得有酒,武松打虎得有酒,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也得有酒来送行.  相似文献   

19.
近日,哈尔滨市的罗先生和朋友到先锋路的一家酒店吃饭.点完菜后,罗先生突然想起自己车里有几瓶新出的本地白酒,很有特色,就下楼拿了一瓶上来. 酒店的服务员看见后进行制止:"我们酒店不让自带酒水."罗先生非要喝,与服务员争执起来,被朋友劝下.最后,罗先生一行人没喝成自带的酒,勉强喝了一些啤酒,感觉十分不爽.  相似文献   

20.
责任的原点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将如何与你的孩子讨论烟和酒的问题?回避?拒绝?或者鼓励那尚未成年的孩子端起酒杯将酒一饮而尽?这事实上也是很多中国家庭的尴尬。甚至在很多人看来,一个人能不能喝几乎决定了这个人将来的事业能到什幺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中,"酒"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甚至被过早地带入了孩子的生活。尽管饮酒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