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产资源具有其自然和制度的经济外部性.本文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矿产资源制度外部性和矿产资源外部不经济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外部性问题,并提出由于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对负外部性的承载能力非常低,使得我国处于一种矿产资源亟待开发与生态环境维护的两难状况,这是值得继续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矿区开发之后,随着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的输入和大量非农业人口的涌入,打破了原有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由于直接挖损、采掘引起地表沉陷和废弃土石堆积等原因,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外部负效应。本文分析了各种外部负效应的产生机理和现状,并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找出了造成这些现象加剧的本质原因是矿产资源产权界定不清引起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出用产权交易的方法来使这些外部性内化于市场。  相似文献   

3.
政策失灵现象在各国屡见不鲜。排污收费政策失灵是指它对排污市场失灵干预不足或过度,未能科学、合理地使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使政策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发生偏离甚至加剧排污市场失灵的现象。排污收费政策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错位性失灵、缺陷性失灵、变异性失灵和外部性失灵。要矫正排污收费政策失灵,必须提高排污收费政策的科学性、增加排污收费政策的透明度、完善排污收费政策执行系统、改善排污收费政策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4.
于昊 《商》2014,(40):221-221
经济法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会带来一定的收益,而这些收益就称之为经济法的外部性,一般情况下,经济法的外部性都是来自于经济法中的本位利益。经济法的外部性带有以下几种特征,一方面是经济活动外部性中,很难会受到外部的影响,同时,经济法的外部性的内在化需要用类一种明显的方式来界定中央和地方中的经济立法权,进而不断的完善经济立法的程序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周文娟 《中国物价》2014,(11):37-39
本文梳理了研究网络外部性的相关文献,阐述了网络外部性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典型特征,并重点分析了在外部性和自我增强的"正反馈"机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网络外部性,会使得网络中使用者之间的影响外在于"市场机制",从而引起市场失灵。解决网络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要区分市场结构、产品特点等因素,一种可通过产权安排等市场化的方法,实现外部性内在化;另一种是通过政府在价格、接入方面的管制,区分垄断行为的根源制定不同的管制政策,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商》2015,(12)
文章结合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来阐述森林砍伐的外部不经济性,并探讨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对应对森林砍伐外部性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政府应采取可转让的采伐许可证、林地确权及税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市场失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市场的局限性,即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产品等问题;二是土地市场的缺陷性,即土地市场发育和运行的外部制度环境尚不健全,影响着市场机制正常调节作用的发挥;三是负面性土地市场失灵,即在市场条件下,完善的市场体系运行机制能够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但由于市场运行的结果不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8.
排污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它是形成各种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经济根源。解决排污外部性问题必须由排污者承担排污产生的外部成本。为此,本文在介绍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排污的外部性进行了简要描述,提出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排污收费理论模型,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在制定排污收费的实践中掌握排污外部成本十分困难,可采用处理费用分摊法、污染边际处理费用(成本)法、污染边际损失费用法和迭代法(试错法)将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9.
排污的外部性与排污收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它是形成各种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经济根源。解决排污外部性问题必须由排污者承担排污产生的外部成本。为此,本文在介绍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排污的外部性进行了简要描述,提出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排污收费理论模型,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在制定排污收费的实践中掌握排污外部成本十分困难,可采用处理费用分摊法、污染边际处理费用(成本)法、污染边际损失费用法和迭代法(试错法)将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10.
鲍丽洁 《商业时代》2012,(6):121-122
产业集聚是一种有效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形态,所形成的集聚经济具有正的空间外部经济特征。本文在界定集聚经济和产业集聚空间外部性概念的基础上,从共享、匹配和学习三个方面对产业集聚的空间外部性进行了深入的微观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健  周艺歌 《中国市场》2013,(30):157-158
林业产业具有明显经济外部性,经济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等问题出现,加强政府干预会减少经济外部性影响,但同时也会导致寻租等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提出建议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外部性也叫外在性,包括外部(在)经济和外部(在)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人的自愿行为在未经第三方同意的情况下强加于或给予他们的成本或收益。”外部性的最大危害是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发生分离。当外部经济存在时,会使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意味着外部性的制造者给社会提供了不能补偿的收益,等于是代为他人取得收益支出了成本。反之,当外部不经济存在时,会使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意味着外部性的制造者无偿取得了来自于社会的收益,等于是别人代为他取得收益而支出了成本。外部性存在的时候,如果社会缺乏一套有效的产权保护机…  相似文献   

13.
朝格图 《致富时代》2011,(12):26-26
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这些都不能不和以市场制度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联系在一起。因此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到外部性,而外部性就意味着市场制度的失灵,政府作为一种天生克服外部性问题的制度安排,就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存在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等导致的市场失败和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不稳定等方面的市场缺陷让市场失灵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但干预不当会导致政府失灵。理想的政府干预的范围应该是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间。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正的经济外部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则具有负的经济外部性,将农业保险与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削弱各自的经济外部性,使其外部影响内在化,解决农业保险与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中的矛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外部性是经济学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概念。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使旅游资源处于低效率或过度利用的状态,资源配置难以实现最优化。其原因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产权制度不完善和政府干预失灵。根据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解决生态旅游开发中外部性问题,政府应实行旅游企业配额制度,对超出配额的旅游企业征收一定数量的费用,进行产权改革创新以及政府立法干预。同时,树立旅游资源价值观,合理界定旅游资源价值,把环境与资源成本引入决策过程,使旅游发展建立在科学资源观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鼓励金融创新,而大量的金融创新带来了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且这种非均衡突破了相对小的范围、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造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失灵,金融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效率。本文试图给予金融外部性一个清晰的归纳,理清金融外部性的定义与结构,重点分析金融创新造成的负外部性及金融集聚带来的正外部性,为国内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解决金融外部性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完善金融制度和功能,促进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其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产品贡献,还具有环境保全功能、教育功能等,但后者却长期被忽视。在农业中存在着普遍、独特的外部性现象,它们阻碍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也限制着某些区域乃至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本文从外部性概念出发,探讨了农业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表现及其分别对农业本身、农业外部的影响,并提出使农业外部性内化的主要措施,以使农业得到应有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2016,(6):249-250
碳排放权交易是基于环境资本和负外部性的市场机制创新的产物,它是建立在《京都议定书》基础上的经济手段,《京都议定书》是法律基础,外部性理论则是其建立的经济学基础。把环境外部成本内化成为经济主体的生产成本,产生的利益激励和效率弹性效果比行政手段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绿色营销的正外部性市场失灵及其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绿色消费的正外部性市场失灵使企业绿色营销缺乏广泛的消费群体支持;绿色营销的正外部性市场失灵也制约了企业的绿色营销行为:市场经济中政府在推进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方面的制度缺失,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难以形成绿色生产、消费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制约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实践的深层原因.文章指出,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关键是治理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中的正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使企业和消费者向绿色可持续的行为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