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软的美元、较长一段时期的双顺差、廉价商品大量出口和世界性的经济紧缩等因素,是国际上少数国家提出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的主要背景.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有可能会使中国陷入"日本困境".出于国际经济、政治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主动性地利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快汇率改革的步伐,改变过于僵硬的汇率定价制度,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汇率区间,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相互博弈所能获得的一个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四年我国对外汇体制实行重大改革,以适应市场体制和与国际接轨为目标,我国取消了计划体制下实行多年的外汇行政分配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人民币汇率制。这次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我国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到1996年底止,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050亿美元,比改革前的1993年底的212亿美元增加了近四倍,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3.
4.
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调整进出口策略。商务部关于中国计划在三年内从欧亚国家进口1万元亿美元商品的信号发布,显然赢得了各国对人民币现行政策——至少是表面或暂时的支持,因为对进出口的重视让外界感到中国调节汇率升值预期的手段将可能变得更加直接。事实也的确按预料发展,第一个中国赴美采购团于美国时间2003年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我国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从无到有不断增加,截止2000年一季度已达到1568.2亿美元,成为居世界第二位的具有高额外汇储备的国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这种储备规模是否恰当,哪些因素将制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并且怎样的储备规模才是适度,既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储备的需求又不至于我们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7.
倪烨敏 《金融经济(湖南)》2009,(4):94-96
<正>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从外汇储备的定义可以看出它的两大功能,一是保证国际支付能力、调节国际收支;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量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低,机会成本大,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都比较大.高额的外汇储备已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采取改革当前的结售汇制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调整储备币种结构、增加黄全持有量和建立战略物资储备等管理措施,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可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进而有利于储备资产的安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剩及其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到2005年9月底,中国(包括内地和香港)已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存在过剩的现象,并对适度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估计;然后对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化解我国激增的外汇储备以及过剩外汇储备的运用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的数额激增,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也给中央银行的政策调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外汇储备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外汇储备高额增长的主要原因,并认为从供给来看,外汇储备的激增是中国长期实施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在短期内很难有显著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从需求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部分央行已将ESG投资纳入外汇储备管理要求,并制定了碳中和目标。但在实践中,外汇储备投资绿色化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合格的绿色国债匮乏、ESG评价标准不同、ESG投资是否符合央行职能等。对此,各国政府和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应增加合格的绿色资产;同时国际社会应利用G20等多边平台消除绿色金融市场割裂,包括推动绿色分类标准实现一致和可比,提高ESG评估的一致性和透明度,为ESG投资提供公共品。 相似文献
14.
全球外汇储备激增与管理策略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5年以来,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国家外汇储备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特征:规模急剧增加、国家集中度提高、地区分布特征明显等。外汇储备激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不仅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而且增加了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本文对外汇储备激增国际背景下全球主要储备国或地区外汇储备管理的经验作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执行的越多越好的政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外汇储备是一种手段还是一项经济目标?我国这样一个资本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要不要有一个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如何合理的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因子分析法与比例分析法对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检验,结果得出: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比比例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中国当前实际外汇储备远高于由因子分析法得出的适度储备规模.中国的外汇储备存在超额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国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存在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学术界对我国现阶段外汇储备最优规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一个令各方满意的结果.本论文在借鉴国外相关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可利用的最适合模型并根据中国实际加以完善,构建出了适合中国目前情况的外汇储备最优规模模型,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至2007年底,我国实际储备规模是最优储备量的2.4倍,按照趋势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支付系统的主要发展阶段、超额准备金需求变动的理论基础及支付系统发展对超额准备金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支付系统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需求,降低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方差,提高了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机会成本的敏感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影响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生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21天后,历史跨入了2002年.中国的外汇管理,由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管理,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修订<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的通知》,旨在优化做市结构、对尝试做市机构简政放权、规范做市交易行为、强调做市责任义务。对此,做市商银行应通过积极履行职责义务、加强综合做市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外汇自律准则、做好风险中性理念传导,不断提升报价和交易服务水平,主动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