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新冠疫情推动,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交替融合,成为常态化模式,考核评价是检验学习成效,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考核评价存在的不足,从加强能力素质考核、加强形成性评价考核、制定考核评价新结构体系、制定阶段性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郭恒  武韬  孙树彪  刘亚杰 《商》2014,(44):90-92
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的协同发展带来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产生,而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使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以零消关系质量为落脚点,以关系营销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零消关系质量评价模型对实体零售、传统电商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进行比较,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关系营销角度为零售企业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提出实际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慧 《江苏商论》2014,(11):22-24
义乌有商品资源和物流配套提供支撑,形成了强大的"有形市场",义乌在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探索构建一个强大的"无形市场"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义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具体做法,探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全方位推动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是"新零售"发展的核心。总体看来,我国"新零售"发展已跨越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进化,也对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新零售"发展现实,围绕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协同发展进行逻辑推演,结合零售系统、物流支撑、技术应用等多要素探讨协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动态视角来看,电商与物流协同和线上线下融合为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奠定基础,而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要经历由线状协同向网状(立体)协同进化过程,也预示由初级协同向中高级协同的迈进;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主要受底层逻辑(线上线下协同融合程度、零售业网状协同水平)、核心支撑(物流网络建设、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物流生态体系协同)、升级保障(数智化技术协同应用、供应链整合与创新)三个方面共七类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因素又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基于此,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要秉承"四化"理念,即以规模化运营为基础,以创新化模式为引领,以数智化技术为依托,以生态化体系为关键,提升协同服务水平和效率,构筑协同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慧 《电子商务》2014,(8):23-24
义乌有商品资源和物流配套提供支撑,形成了强大的“有形市场”,义乌在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探索构建一个强大的“无形市场”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同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义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具体做法,探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全方位推动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消费理念的转变推动着跨境电商消费市场的创新.同时,新冠疫情的暴发,使跨境电商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快了跨境电商转型升级的步伐,跨境电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使得跨境电商更好地利用数字经...  相似文献   

7.
继新零售战略提出之后,线上线下融合势头正酣,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O2O的"盛世时代"真的在慢慢退却吗?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相关服务行业的调研、分析,从而反映出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现状,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档升级做简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少传统企业转型线上,与此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电商企业布局线下,互联网宛若一道围城,线上和线下互相向往,马云用敏锐的商业嗅觉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这一概念,旨在打破围城,实现线上+线下"1+1>2"的效果,现通过研究线上线下融合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可行途径,主要有全局考虑;数据支撑;资源整合;全网协同;注重体验等。  相似文献   

9.
《新财富》2012,(5):156-158
电商出身的京东擅长发动价格战,抢用户,抢市场:而传统零售巨头触网,则更注重零售本质。但不约而同,它们都走向了大百货路线。线上线下的融合,无疑将引发零售巨头狭路相逢的遭遇战,争抢市场份额外,物流和技术系统都将成为竞争焦点。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发展,传统服务业正在积极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改变服务的生产、传递和消费方式,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服务质量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文章基于多渠道交易过程视角,考虑顾客通过混合服务传递系统与服务企业的接触体验,全面定义和测量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服务质量。运用访谈法、内容分析法、预调研和大样本调查分析,在中国情景下开发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服务质量测量量表(OMO-HSQ)。通过因子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竞争模型比较分析,证明该量表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品质。研究表明,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服务质量包括了实体服务质量、电子服务质量和整合服务质量三个主维度及其十五个次级维度和对应的六十一个测量题项,混合服务质量构成维度对总体混合服务质量的相对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整合服务质量、实体服务质量和电子服务质量,实体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要依次高于电子服务质量和整合服务质量,企业类型、消费者类型和服务行业类型对混合服务质量有差异化影响。研究为测量混合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具,对混合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管理有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决胜21世纪市场的关键──营销网络概念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市场营销面临着传播、分销和互动三个方面的挑战。要想赢得21世纪的市场,必须运用综合的手段将相关的营销资源进行整合,实施整合营销,确保商品实体能够及时有效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向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申请,引起世界金融界的一场轩然大波,其高管粉饰报表行为和外部监管失灵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重要话题。本文以2010年3月美国联邦破产法庭对雷曼兄弟破产事件调查结果为契机,针对雷曼管理层如何利用对商业不动产的不合理估计,以及如何大量采用REPO 105交易方式严重粉饰财务报表进行剖析,着重分析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给雷曼兄弟提供相关审计服务时所存在的问题,认为审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及审计程序履行不到位是关键所在;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只有秉持重视审计目标,保持应有职业怀疑,以及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三项基本原则,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是煤炭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内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走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是我国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煤炭企业在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时,应围绕煤炭这条产业链做文章,大力发展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能源转换及高载能产业,并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相关多元化基础上,做到统筹规划、把握时机、扬长避短、明确定位、不断创新、综合利用,培育核心竞争力,追求相关业务的规模增长。  相似文献   

14.
软件复用已成为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解决软件危机的重要手段。由于特定领域的需求存在较大共性,并且需求较稳定,使得特定领域的软件复用效率更高。阐述了特定领域的软件复用技术,并提出基于领域工程的开发模式,最后将这一开发模式应用到实际软件开发中。  相似文献   

15.
运用极值理论的POT模型,并结合描述金融产品收益率的尾部分布更加精确的GPD分布,计算出了基于极值理论的风险估计。与传统方法相比,极值理论方法能更好的利用已知历史数据,并能在计算高置信度VaR时克服传统方法中误差较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PCNN应用于图像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综述了如何用有生物学依据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PCNN)的脉冲发放特性进行图像处理 ,如图像去噪、图像分割、图像的阴影去除、图像的边缘检测等。研究发现 ,PCNN可有效地用于图像处理。虽然解决图像处理中的不同问题时 ,基于PCNN的算法有所不同 ,但有一共同点 ,就是都用到了PCNN的脉冲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达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解决运输体系的高能耗、高排放与实现低碳转型离不开物流业的低碳化。目前,中国物流业存在着低碳物流思想观念淡薄、政策制度滞后、节能低碳发展水平落后、低碳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这从根本上影响了低碳物流的实施进程。政府应加快完善低碳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服务低碳物流业一体化的低碳技术平台,加快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和合理的区域网络结构,加强对低碳物流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以满足低碳物流的人才需求,形成促进低碳物流发展的绿色供应链,实现物流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的品牌经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的品牌经济结构模型,并就经济结构的两大系统,即品牌力及其构成和品牌关系的构成及其类型,进行系统的探讨,并就品牌生态系统中战略集团的概念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唐贵瑶  陈寒松  李骥 《财贸研究》2012,23(5):98-103
基于制度理论,对香港与新加坡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比较,应用COX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社会制度对社会反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制度包括社会文化在反腐败过程中起着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织学习的动态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旺盛 《财贸研究》2006,17(2):118-122
作为能更新自身能力的能力,企业的动态能力具有知识性和学习性的特征,它的形成和组织学习密切相关。本文从组织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着手,构建一个基于组织学习的动态能力的理论模型,分析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开展组织学习提升动态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