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更是上升到了"国之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提出要推动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再次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方园 《时代金融》2023,(5):66-68
<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进而能够使数据资源应用到市场中最需要的方向和领域,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和效用。在信息时代,数据成为最为宝贵的资源。数据交易作为数据流通的重要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作用。本文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发展策略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的发展、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正>为完善数据要素市场规则,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国家发改委于2022年3月发布《关于对“数据基础制度观点”征集意见的公告》就数据产权、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数据要素安全治理等四个方面制度征求意见,并于当年4月结束意见征询。2022年6月22日,  相似文献   

4.
章政  张丽丽 《征信》2023,(10):1-5
当前世界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从数据交易制度建设的视角,通过对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市场运行和数据交易制度中信用原理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了未来加快我国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如何完善数据市场化配置机制,已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是基于供应链和全生态视角,全面释放数据生产力.从微观看,数据供应链至少包含数据形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七个关键环节,各环节的参与主体都会对数据的市场化配置和价值形成产生影响.从宏观看,强大的数据生产力需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数据市场体系,既需要同一数据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联动,也需要不同数据供应链之间的有效联动.但是我国数据开放共享、交易流转尚不畅通,导致数据市场乱象丛生、数据孤岛林立,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缺乏保护,制约了数据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6.
数据交易安全治理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是释放数据资源价值的关键.数字技术为数据交易平台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可以优化数据交易治理体系,从而提高数据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数据交易保驾护航.在综述数字技术赋能数据交易安全治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技术在数据存储、数据流通及数据市场三方面的安全保护作用,从行业自律机构监管及政府行政监管两方面总结了数字技术在数据安全交易监管中的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讨论了当前数字技术在数据交易安全治理中的相关挑战,并提出未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前的数据要素流通环境中,数字金融发展既包含机遇,又充满挑战。从长期实践角度来看,目前数字金融在安全合规、交易生态、技术成本这三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基础性问题亟待解决。金融机构是国家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如何激发数据要素的潜能,做强做优数字金融,全面赋能数字经济的发展,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亢斌杰 《河北金融》2013,(2):35-37,66
本文运用经济学交易费用基本理论,研究了流通产业组织创新中的制度选择问题.通过比较研究表明,作为发达商品经济中较高层次市场形态的流通市场,应充分利用政府与市场功能,选择交易费用较低,交易效率较高的市场交易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行动"的背景下,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例,理论上从三个角度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情况。实证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使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明显提升,且时间越长,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影响机制表明,市场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低碳技术创新是改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重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同时,政府需要因地制宜、适度干预,行业需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显示出个股的流动性受到市场因素的强烈影响,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开始更多地关注市场的系统性因素.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A股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证实了我国大陆股市存在系统流动性,与美国、香港股市相比,这一因素的影响更显著;根据流通股每年的流通市值分组检验,发现我国大陆股市与香港股市相似,存在着"倒U"形态的规模效应;与发达股票市场不同,我国股市系统流动性的显著性比例与流通市值无明显的单调关系.  相似文献   

11.
韩国国债的流通和交易是通过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个市场来进行的.场内市场为交易所市场--韩国证券交易所(Korea Stock Exchange),场外市场(OTC)由韩国证券商协会管理.亚洲金融危机以前,债券流通市场主要是金融债、企业债,1997年金融改革以后,债券流通市场以国债为主,韩国国债的交易主要在场外市场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越来越受重视。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四项制度,对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数字经济浪潮下,银行业也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信用卡发卡行作为“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所谓国债柜台交易,是指在国债流通市场、在投资人与中介人之间或投资人相互之间进行交易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柜台交易是面向广大投资者个人在市场上进行国债买卖的交易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数据要素的流通应用水平关乎数据价值能否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隐私计算因其"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技术特性而备受各行业关注,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已开启隐私计算的应用探索.文章从隐私计算的应用背景出发,简要介绍了隐私计算的关...  相似文献   

15.
徐浩峰 《金融研究》2009,(2):133-148
本文以面板数据检验了散户交易者在盈余公告期间的微结构交易行为,发现散户交易行为具有投机交易、注意力集中等偏离基本面的交易特征。最后,本文构造包含散户交易因子的超额收益4因子模型,发现流通市值较小的公司股票超额收益受到散户交易显著影响,从而为"散户交易引发估值忧虑"的观点提供了经验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璠 《中国金融》2023,(20):60-62
<正>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要素愈发重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作用,将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关键要素。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应用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金融领域重要的参与者,金控集团在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应用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唐琦 《海南金融》2022,(2):72-78
大数据交易是大数据产业生存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应规范大数据交易行为,形成大数据交易的流通机制和规范程序.基于大数据交易的简单概述,分别介绍了大数据和大数据交易的内涵、大数据交易的法律关系、我国大数据交易的模式,并从我国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大数据交易的立法现状,归纳出我国大数据交易存在数据权属不清、交易主体...  相似文献   

18.
<正>金融化是数据要素价值化的重要衍生方向,有利于实现金融与数据要素之间的有效关联,推动数据要素市场高效流通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时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这体现了深度完善要素市场的重大意义。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生产要素,其价值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企业竞争焦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票据市场结构、市场交易以及票据立法等角度指出当前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发展票据贴现公司,以丰富票据市场主体结构及活跃票据流通;票据市场建设应根据我国票据出票、流通的实际情况,逐步建设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内有集中、又有分散的市场体系,并就进一步完善票据流通立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虚拟货币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货币在网络交易中表现出一些货币特征。本文根据我国虚拟货币的市场规模和流通方式,分析虚拟货币在流通与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借鉴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经验,提出构建以虚拟货币发行厂商交易平台为枢纽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