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两次独生子女问卷调查所获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婚育群体进行考察。在生育意愿方面,女性调查对象的意愿生育水平呈现偏低发展走向,但二孩生育意愿出现明显上升,不过对于生育"政策二孩"的选择呈现明显的矛盾心理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婚育状况方面,初婚初育时间在后移,婚后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开始增多,孩子以双方父母照料为主。政府应积极鼓励双独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发挥"政策二孩"生育对于缓解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人口结构恶化.现在生育政策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会有效改善人口结构么?根据政策实施总和生育率的变化,结合人口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人口结构,发现二孩政策的实施尚不能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应积极推进生育政策,不应止步于二孩,建立鼓励机制,刺激人们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3.
张祎 《经贸实践》2016,(12):155-156
通过分析"单独二孩"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了与"全面二孩"政策相配套的鼓励生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育政策对人口发展具有先导性、递延性,生育政策通过调控出生人口,渐次影响人口发展全局。须在科学预判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同时期制定不同导向的生育政策。通过测算表明,放开"双独"、"单独"、"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分别有占总人口4.1%、18.8%、24.0%的人群获益。应遵循"公平性、时机性、渐进性、均衡性"的原则,逐步完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5.
李建伟 《发展研究》2023,(11):29-38
受生育政策影响,中国总和生育率已提前进入超少子化发展阶段。生育政策放宽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生育率短期激励提升作用明显,其中对二孩及以上平均生育率、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和镇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激励提升作用较为显著。但2020年后,总和生育率仍将持续下行。遏制生育率下滑趋势,需要制定以鼓励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导向的《人口法》,建立涵盖生育、托育、养育、教育的全周期鼓励生育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全面两孩"政策施行3年后,35岁以上(含35岁)的大龄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潜力得到大部分释放,生育二孩的任务理应落在25~34岁的"生育主力"(1)上,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和分年龄段的数据分析,发现"生育主力"只不过是理想中的称谓,这一人群是事实上的工作主力。对她们来说,"要二孩"与"要工作"的矛盾十分突出,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也更加明显,生育二孩会显著影响她们的工作岗位、工作质量和收入水平。要想使她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育主力",必须对"全面两孩"政策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系统性完善。  相似文献   

7.
国家“三孩”生育政策能否顺利落地、达到目标的关键,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与广大居民的生育意愿状况。人口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最活跃的因素。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来看,苏州人口状况喜中有忧。对于苏州来讲,人口是城市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市情。本文在走访调查分析“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对苏州育龄妇女及其家庭有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学界和公众关于调整"一胎"生育管制政策的呼声日高。那么不同的人口政策到底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按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大小对家庭类型细分为12组,并引入动态CGE模型中,定量分析了不同人口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的影响。完善单独、推行二孩晚育政策下的基准情景的人均GDP水平最高;执行严厉计划生育政策的LOW情景的GDP增长率和人均GDP水平最低;完全放宽人口政策的HIGH情景,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承受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人均GDP水平不如基准情景。从人均GDP和环境压力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完善"单独"政策,适当推行"二孩晚育"的人口政策,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能适当减轻社会环境的承载压力。  相似文献   

9.
人口政策是关系国家民族发展全局的大事,理应高度重视、深入探讨,到了一定时候,也是需要果断决策的重大现实问题.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标志着中国生育政策朝着新阶段上的正确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然而,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已经滞后了若干年,“单独二孩”政策还达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要求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使生育率逐步提升到世代更替水平附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人口政策,应尽快放开二胎生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湖北省4 661个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对已有一孩的城镇居民家庭二孩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的情况下,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比重达到61.4%,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少生优生观念和时间压力等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妻子的年龄、学历、职业、一孩的年龄及夫妻二人的迁移经历等都是影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不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展了"全面两孩"政策的重要部署工作."全面两孩"政策拥有诸多社会效应,如有利于缓解婚姻挤压及促进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养成,此外,还具有诸多经济功能,如缓解劳动力短缺情况及活跃婴幼儿用品市场等.基于人口过程角度来考量,目前所开展的激化生育工作,需从"大人口观"转型于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关爱女童及加强围产期保健等.  相似文献   

12.
隋澈 《经济纵横》2015,(3):47-51
"单独二孩"政策能够减缓未来劳动力数量下降和年龄结构老化的速度,但无法改变未来劳动力数量下降和年龄结构老化的趋势。根据人口形势变化,应继续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根据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劳动力质量;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以减轻劳动力数量下降和年龄结构老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仔细研读"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系列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认为二孩政策试点成效卓著,试点经验具有普适性,但同时也存在某些局限。国家与学者应切实承担起指导中国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践的责任。生育政策、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工作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在生育政策制定与调整中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两者不可偏废。部分省份某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缺乏正当性,应该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和市民收入出现多元化,现行城乡有别的生育政策难以继续贯彻执行,客观上要求城乡统一生育政策。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晚、稀、少"政策、二孩生育政策试点的计划生育效果,当前的人口形势,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政策生育率,国际社会的经验等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生育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对河南省人口变动特征及存在问题、人口变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河南省分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口红利、河南人口抚养比等指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借鉴日本、俄罗斯、美国和德国等国在应对人口变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采取的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河南应对人口变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二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探索应对之路,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作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三是尽快出台促进生育的政策措施,注重生育相关政策的平衡,营造尊重生育的社会环境;四是进一步强化郑州人才政策的竞争力,逐步调优人口结构;五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16.
"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出台后,各地需要测算符合这一政策的潜在夫妇数、可能导致的新增出生人数、由此带来的生育水平变化,以及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测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新政策正式实施前的准备,确保政策实施风险可控。结合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3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生育意愿抽样调查数据,提出了关于新增出生人口和新增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以及相应的未来生育水平估计和人口预测方法。对如何构建政策实施监测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生育二孩客观上加重了育龄妇女的就业压力,对其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联合国妇女署CGF甘肃项目组通过较大样本量的问卷调查和专业的统计分析,找到了生育二孩与女性就业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并通过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与调查变量之间的交叉分析,获得了一些在官方统计中少有的甚至令人意外的"发现",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要进一步释放现有政策效应,并实行系列化家庭友好、生育友好型配套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生育政策的约束已经不是主导人们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要尊重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成果。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国家应该立即广泛推行二孩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9.
"单独二孩"政策广受社会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普遍认为其可以延长人口红利的持续期。本文基于人口红利的三维分析框架,结合湖北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情况,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红利的影响机理,然后基于湖北省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30年人口发展的预测结果,评估了"单独二孩"政策的人口红利影响。基本结论是:"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数量红利效应较小,但是对人口结构红利会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可持续深化人口素质红利。要继续有效实现和收获人口结构红利和人口素质红利,应尽快实现全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对现有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低生育水平正在摆脱"人工控制"性质,越来越具有由经济社会发展驱动的自然性质。人口多少是个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只要经济社发展,人口多也不是大问题。在进入低生育率20年以后的今天,我国人口控制任务已接近基本完成,目前人口较多是历史遗留产物,继续保持超低生育率并不能解决人口多的问题,相反对未来人口、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成巨大威胁。我国人口多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对此需坦然面对和积极应对。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看,放宽现行生育政策势在必行,取消-孩政策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为了人口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发展,更是生育权利的合理回归和保障家庭发展与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