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蔡蓬 《新理财》2005,(2):26-26,19
一、问题的提出 珠算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珠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算,更具有教育启智的功能.少儿学习了珠心算,一科学习多科受益,使他们的头脑更加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2.
"和"的思想贯穿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而在当前,"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文化提升民营企业经营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营哲学的产生发展,一方面与民族文化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与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特定的经济形态与国家经济体制有关。企业的经营哲学,反映出企业领导者的信念、抱负以及工作重点,是对企业全部行为的一种根本指导,体现出企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实际情况看,中华传统文化对东亚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深入地研究、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中国实际,创建出有特色的民营企业经营哲学。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承下许多优良的家风,这是留给后辈无价的精神遗产。我也在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熏陶下长大,并将优良家风传承于后辈子孙。在我家,说到家风的传承,不能不说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楹联,这也是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最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现代金融管理既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然而对于中国社会来说,现代金融管理作为"舶来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多大的相容性,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以世界观中的金融管理系统为分析工具,从中西传统文化对比的角度对现代金融管理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金融管理之所以先天性地缺失法律文化,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伦理层次中缺乏"基于公正的群性"这一伦理要素;西方现代金融管理的先天不足是出于西方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层次和宇宙伦理层次的先天缺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抒情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有鲜明的特征."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小世界,大心境"体现了中国传统抒情方式的内在性,"保持一颗平常心"体现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远古相袭而来的牛文化,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密码,不仅包含有原始文化、图腾文化、神话文化、农耕文化、畜牧文化、民间文化、美学与艺术文化等,更与儒道释文化密切相联系、重要相构成。检视人类文明发展、演变史,探研、反思人与牛的生存、生活、经济、社会等关系,关注与认知"人化"与"化人"演进,牛文化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共通与兼容的一面,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和谐,有助于企业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建立企业诚信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司贻文 《金卡工程》2008,12(12):75-75
中华法系的研究有着不同的法律视角,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或民族的,等等.正是有了种种不同视角的观察和解读,我们才穿透历史的迷雾,看到一个鲜活、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中华法体系.然而,在这诸多观察中,在世界法的比较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一条规律--任何法律制度和文化的出现、发展以至自成体系,无不深深烙上了其所依附的社会文明的痕迹,有着很强的"本土"性文化支撑.也正是因为法现象的这一特点,在世界法的交流、移植、借鉴中,有着"本土"改造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从文化支撑的角度对中华法系进行解构分析,进而去理解中华法系之"中华"的根系所在,为今日之法律现代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必然要以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诚信思想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深刻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先进文化构成中重要的思想元素。无论是对于儒家诚信观念的阐释,还是儒家诚信观内化的分析,都表明诚信的伦理德性在于养成与建构。应把握当今时代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这种养成与建构来实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婷婷  向俐双 《金卡工程》2009,13(5):299-299
"和"的思想贯穿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而在当前,"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砚是文房四宝中凝聚士人情怀最多的文玩,它承载了中国各个朝代社会、文化、审美的诸多信息,对记载、传播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砚的由来 砚亦称研,汉代刘熙《释名》中说:"砚,研也,研墨使和之需也."  相似文献   

13.
厚重的中原文化是进一步推进河南的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资源.但传统的中原文化只有通过扬弃而创新和发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走向现代化,才能够发挥活力、永葆生机.本文将从中原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原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困境、中原传统文化的迈向现代化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顺应了国家政策的发展与时代的背景,也是博物馆藏品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文章中将符号学理论与传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相结合,通过分析传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符号学视域下传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以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增强传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特色,使其更好地传播地域文化,符合当代的文化实际需求,拓宽了传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传播文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任重道远。在公共财政建设中,借鉴西方财政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非常重要,但是从文化视角分析,公共财政建设应该包含更多的中国元素。本文以"大学之道"为例,探讨公共财政建设应该注重吸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品牌不仅仅是一种营销工具,还可以成为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代表不同的身份、生活方式、价值观,并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物.当品牌成为一种文化标志,它就成为文化标志性品牌.本研究发现,品牌的文化标志性越强,消费者品牌态度越好.具体来说:品牌传统文化标志性越强,消费者品牌态度越积极;品牌的现代文化标志性越强,消费者品牌态度越积极.这说明中国消费者不仅仅能接受传统文化标志性品牌,也可以接受现代文化标志性品牌.因此,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品牌命名、文化定位,制定广告、包装等策略时,可以更多与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文化价值相联系,激发消费者与特定文化价值的联想,最终打造成文化标志性品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使大学生能够持守中华传统文化之本、道德之源,涵养通融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认清教学目标,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以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在对传统文化深层次的探索与反思中重建核心价值观。进而使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体系,摆脱随国学的冷热而起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文化近代以来遭遇了前所有未有的危机.在此种背景下,学界提出了多种学说.文章从原始儒道的角度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回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给出的视域,以确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位,这样我们才可能谈得上如何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刘栋 《甘肃金融》2011,(5):55-56
工业还是农业 陕西关中至甘肃天水地区作为黄土文明的传统农业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传统农业文化,为中华农业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然后分析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以及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不能割断的历史,句句箴言更是我们的终身追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