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然而,重商主义是特指15世纪至18世纪初期以金银货币价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说。所以,当前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经济学说都不可能是重商主义。学者们不以价值论作为判断不同经济学说的依据,于是就将当前一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和重商主义混为一谈,将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重商主义相对立,也将重商主义与货币数量论相对立。这是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误用。  相似文献   

3.
宋丙涛  潘美薇 《经济研究》2019,54(11):21-36
随着量化经济史研究的持续发展,对过于倚重GDP估计的批评也日渐增多,于是对历史上的经济变迁事实进行新的测度尝试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在这些尝试的努力中,对测度对象的界定不清与测度目的的设定不准给随后的比较研究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也影响了经济史研究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重新认识了人类文明的内涵,主张从公共经济活动绩效的角度来测度与比较东西方文明的治理效果。特别是,本文不同意在文明比较中以资源消耗与战争能力作为量化指标,也不同意仅仅用城市人口来测度社会组织能力。相反,本文认为,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如果比较的目的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就应该以空间规模、利益共享、文化多样性与治理持续时间等公共产品相关变量为核心来测度治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中西方千年金融发展,从国家治理逻辑角度提出了中西方金融大分流的新假说。该假说认为金融大分流的本质在于能否建立起可持续的公共信用体系,根源则在于中西方政治目标与治理模式的分野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共信用供求的差异。该假说强调“目标函数”决定“行为方程”,揭示了政治目标以及与之相契合的治理模式选择在各国金融制度长期演进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为分析金融大分流提供了更为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机制。基于大历史视域下的国家治理逻辑假说,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为现代化融资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成功实践,本文认为,超越金融大分流所暗含的“从分流到合流”的逻辑,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是金融助力现代化的必然之选:既要深刻总结各国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规律性认识,又要找准并坚持中国特色,真正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归根到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6.
1921—1949年,毛泽东同志通过设立服务农民的银行及规范银行业务、废除高利贷和设立合作社等方面实践,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金融治理事业的开展,还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金融治理思想的实践探索历程,有助于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金融工作成就、金融治理经验。归纳起来说,这一时期毛泽东金融理论思想与实践主要表现为,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普惠金融服务;重视农民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关系。这些理论与实践对指导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金融工作、实现中国金融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乐明  王杰 《经济研究》2020,55(12):182-199
公共选择是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行动设计和制度安排。西方国家经常发生的公共选择失灵反映出其公共选择理论与实践从假设前提、投票规则到投票过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其中最根本的逻辑缺陷在于同质性偏好假设过于简化。通过重新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异质性偏好假设,可以发现公共物品存在另外两个重要属性——非自愿性和非中立性。基于新异质性偏好假设以及公共物品四维属性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诠释公共选择失灵。为了有效解决公共选择失灵,需要构建公共选择新机制,以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公众偏好,实现长期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化。通过比对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公共选择实践与本文构建的公共选择新机制具有很强的耦合性,体现出中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微观市场主体,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应对和解决突发性社会公共问题,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从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式、实践议题、实践主体、实践范式等方面阐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导向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转向。更进一步地,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为例,深入阐述在特大型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实践参与重大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范式(基于传统个体型的原子式、基于供应链的价值链式、基于战略联盟的联动式,以及数字化平台经济时代基于平台企业主导的商业生态圈与基于公共治理平台主导的社会生态圈等5种范式)推动治理主体、治理过程以及治理手段与工具优化创新,从而为企业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在密切关注西方产权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同时,很少有人系统研究数百年以来积淀形成的西方产权思想。这种忽视产权思想史的研究势必影响到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关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由彭芳春博士著述的、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30万字的专题研究成果《西方产权思想史研究——兼论中国的产权改革与金融改革》(以下简称《西方产权思想史》),率先拉开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序幕。本文通过评析这部论著,给出了该著作是西方产权思想史研究的新航标的最高评价。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命题,意义深远重大。然而学术界基于政治、公共管理等视角的文献尽管提供了国家治理方面丰富的经验性解读,但对国家治理行为逻辑的分析尚显不足,忽视了交易费用对国家治理的影响。本质上,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适应技术进步,克服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不确定性的制度变迁过程。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国家治理即是对交易费用的治理,包括信息不对称及其伴生的激励不相容和不确定性。大数据技术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并使得信息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一样的市场要素。大数据技术必将对传统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国家治理制度结构和治理结构带来强烈冲击,为价格机制和行政控制等治理模式提供新的最优边际均衡,并为国家治理提供一个持久良性的制度变迁路径。此外,在国家组织规模等外生因素的约束下,还需注意行政控制与信息共享的边际均衡,警惕数据专制。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西部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国有公地销售政策推行时期,改革时期和补充完善时期三个阶段,体现出了渐进和激进变革相结合,土地政策和边疆的扩张相结合,土地政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以及政府土地售让和私人土地投机相结合的特点,充分证明了西部土地政策的适时调整和动态演进是西部经济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具特色,但其落后的经济水平与自身突出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分析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挖掘出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的需求热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一批专家对政府的交通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给当时奋发向上的市民提供了社会舆论支持,同时他们自己又在更高的舞台上表演。他们在“是否采纳铁路作为交通工具”、“大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给政府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由此创造了学者政治的模式。专家们并不谋求直接在政治上发展,而是把自己看成超党派的公众的良心;而政府听取他们的意见,则体现了政府尊重科学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4.
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是交织在一起的,金融反腐是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一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金融腐败就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它建立在对稀缺资源配置权的基础之上.对经济人来说,是遵纪守法还是违法乱纪,往往会根据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金融腐败的传染性非常强,会极大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且具有链条化特征,容易沿着业务链条进行传染,扩大其危害性,扰乱市场秩序,最后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认识金融腐败的本质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使金融腐败的成本远超收益,是抑制金融腐败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15.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绿色办公"成为新亮点. 代表委员们使用会场提供的笔记本电脑提交电子版议案提案,首次开启了"两会"无纸化办公;会场使用"阶梯式开关"控制用电,人到灯开,人走灯熄;传统木制铅笔改成纸制铅笔;资料所用纸全为两面可用再生纸,装资料的牛皮信封也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项目作为一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完成特定任务的工作方式,由于其在资源组织、成果交付等方面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逐渐成为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项目的成功实施一方面依靠专家和项目团队,另一方面还需要良好的管理环境,确保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支持。前者依靠有效的项目管理,后者则依靠项目治理。由于项目制在各领域应用比较广泛,项目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项目也由治理客体逐渐成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主体,由发挥内容属性到工具属性和内容属性并重。科技领域创新性强、独特性高,采用项目形式的现象更为普遍,科技项目治理逐渐成为科技治理的重要手段,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就反映出这样的动向和趋势。在该项改革中,项目治理所发挥的组织保障、过程保障、信用保障和制度保障等功能,在国家治理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演变简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澄 《当代财经》2001,(1):35-39
综观金融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进程可以得知,金融发展理论已成为指导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主流理论,它既克服了一般货币理论忽视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特征的缺陷,又弥补了传统发展理论忽视货币金融因素的不足,。但面对各国飞速发展的金融业,其理论研究仍显滞后,有必要吸收各流派的金融发展思想,充实并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提高金融发展政策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体系两种模式趋同化演变实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分析,将金融体系两种传统模式(银行主导、市场主导型)的实质差异概括为储蓄向投资转化主渠道的不同.其次通过对近20年来两种模式发展演变的分析,首次提出两者都在趋同于一种新的中间模式--多元协调型金融体系,并认为该新模式代表了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最后从储蓄→投资转化过程这一新角度分析了多元协调型模式的实质,即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主渠道发生了实质变化.  相似文献   

19.
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与治理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相关利益人的决策。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认为只有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才能有效治理盈余管理。通过划分私人利益和组织目标两个层面 ,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理论剖析并揭示其主要方式 ,最后提出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演化与控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涵义及其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进一步导出了其最佳控制状态。最后,作者提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控制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