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多样化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共同推动下,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内容和结构均发生改变,旅游供需中新矛盾不断出现,旅游供需均衡问题在全域旅游战略下需要进行重新定义和评价。选取京津冀2006—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理论分析京津冀全域旅游需求与供给的时间、空间和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全域旅游供给与需求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经历了失衡到初步协调的发展阶段,目前表现为供给滞后型,而近两年需求同样出现放缓。因此,推动京津冀全域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应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产业融合方式提升旅游供给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有效手段激发旅游市场需求,完善需求层次。  相似文献   

2.
郭康教授所著的《旅游开发研究》一书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本书全而展示了郭先生近20年旅游开发领域中的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他学识渊博。严谨治学的结晶。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本书是郭先生进行了许多小区规划实践为其基础。类似这样内容和深度的书在旅游地理界是不多的、地理界研究旅游业的人不少.但能像郭先生这样连续不断承担小区旅游规划的实践任务的寥若晨星。正如郭先生在书前言所述其他规划范围”大到几千平方公里、小到几千平方米”.规划”多半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见郭先生这本书是经自己大量实践后的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共生演化理论和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阶段、路径和机制。首先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的单利共生阶段、差异互利共生阶段和均衡互利共生阶段的特点和形成机理;其次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路径,论证了其由单利共生阶段向差异互利共生阶段再向均衡互利共生阶段演化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调节等问题 ,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从实践来看 ,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和调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方式和最佳结合点 ,是摆在各国政府和各派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家面前的最为棘手的课题。 2 0多年来 ,我国改革开放都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变化而实现的。在当今中国 ,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由蔺丰奇等著的《政府行为的规范与利益协调》一书对此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本…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2011年8月,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是我国今后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在推进生态文明协同建设中,以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助力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协同建设,是京津冀面临的重要协同发展目标。由河北大学李惠茹教授等撰写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一书,专门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强  相似文献   

7.
8.
涂建军 《经济地理》2020,40(4):231-231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最大的民生福祉,让人民尽享自然的宁静、和谐与美丽,是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最好诠释。"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显著,人类共同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旅游休闲既是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支撑内容。气候变化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者行为、游憩质量等多方面的同时,旅游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随着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和国家对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中国旅游业亟需寻找并实践新型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一书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提供了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岳菊  戴湘毅 《经济地理》2024,(1):230-240
文章基于县域尺度,构建区域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互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探究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200个区县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及时空演化特征,识别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和瓶颈。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各区县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的综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县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文化遗产资源禀赋高评价指数区呈“集聚”扩散态势,旅游发展高评价指数区呈“孤岛”向“集聚”演化格局。(2)两系统的耦合发展呈现阶段性和波动性,耦合度经历了“拮抗—磨合—高水平”到“磨合—高水平”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中低耦合协调为主”上升到“中高耦合协调为主”的等级分布,但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协调。(3)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聚类格局,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其中,2010—2015年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下降,高值区和低值区均减少,出现“大扩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异特征;2015—2019年呈现上升集聚态势,高值区和低值区均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京津冀地区北部区县的“高—高”和太行山山前地带沿线区县的“低...  相似文献   

10.
侯荣华 《经济经纬》2005,(6):F0003-F000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如商品供求不均衡、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协调等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宏观经济调控角度看,货币、资金与经济运行的不协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的跨区域性致使单一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协同治理已成为解决京津冀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根据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目前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主要还处在非对称性共生治理阶段,难以满足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形势的需要。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现实条件的分析,认为对称性互惠共生应该是当前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模式选择,并以"共生责任目标的确定、执行及改进"和共生关系的可持续性为中心构建了对称性互惠共生治理模式下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湘露 《经济评论》2012,(3):157-160
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为,研究经济问题需要从系统和演化理论出发,只有运用系统和演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才更具有现实性和说服力。制度作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其形成及变化的分析同样离不开系统和演化的理论研究视角,这样才有可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制度问题的本质。《制度演化及其复杂性》一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3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考察期内的整体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包括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等3种协调发展类型,在时间特征上呈现平稳上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人们对文学和经济学的进一步了解,文学与经济学的学理关系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朱丽霞所著的《经济与文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探讨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文化多元交错下人生选择与文学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经济与文学的相互影响和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就现代经济来讲,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纯粹的经济增长,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应改进和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和提高经济质量,基于此,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也是经济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承担着更大压力,生态系统服务稀缺性显著增强。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这些都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前行的脚步。部分地区更是生态系统退化,造成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加大。如何协调好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作用,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更主宰了区域的结构形态和运作模式,共同推动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及协调发展问题也成为经济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学科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不同类型区域、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巨大差异,对其差异性的理性认识是解读区域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山西是"乌金墨玉"之乡,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大自然赋予的造化资源和劳动地域分工的要求,使山西成  相似文献   

18.
19.
冯若梅 《经济地理》1997,17(4):107-109
由黄山志编撰委员会编写的《黄山志入属《安徽省山水志丛书人黄山书社出版、1988年第一次印刷、共三部分、以专述为主。专述八篇三十三章:专述前有黄山全图、题签、序、凡例、概述;专述之后为附录、含文献辑存、旧志序录、修志始末等。通读全书之后、深感本书篇目完整科学一内容系统全面、数据详细准确、行文化美流畅。从吃、住、行、游览、娱乐、购物的旅游六要素的不同角度为黄山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系统的基础信息。是一部很不错的风景名胜志‘可称作黄山旅游全方位开发的信息库。观点评如下:l篇目完整科学《黄山志》主体专述八篇分别…  相似文献   

20.
《岭南文化》(李权时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的 “后记” 写道:“我们对岭南文化的系统理论研究,没有前例可援,因而可以说是一个尝试。”确实,以往对岭南文化的研究是零散的、局部性的或描述性的,许多称不上文化学研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地域文化形态,岭南文化起步较晚,长期被视为化外文化,史学对它的研究自然只能是肤浅的。岭南重要的文化典籍几乎都具有这一特点。杨孚《南裔异物志》主要内容是对岭南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