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树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具有经济与政治效应。经济效应将实现我国经济的深度发展、区域合作的新“风向标”;政治效应则以制度改革为契机,实现简政放权,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自贸区法律规范,以政治效应引领我国其他各地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建设。经济效应关联政治效应,有助于推动上海自贸区立法的示范作用,积极为培育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是以"开放红利"激发"改革红利"的绝佳契机,定然会带来巨大的辐射效应。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为自贸区的辐射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撑,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经济地理学、都市圈理论等角度进行研究。自贸区对母城的辐射效应体现为促进产业发展、社会资本外溢;自贸区对腹地的辐射效应体现为先进经验提供了示范效应、物流体系提供了便利条件、信息传递提供了贸易机遇、出口加工提供了优良环境。具体来看,我国的上海自贸区将在投资领域开放、贸易发展方式转变、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发挥辐射效应,推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上海自贸区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制度创新示范、溢出带动等方面的影响,指出江苏应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与之错位发展,并在适合的时间建设江苏自己的自贸区.  相似文献   

4.
上海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主要体现为"四项制度创新"和"三大保障体系"。为借鉴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有益经验,各地均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主要经验进行认真学习,并加以积极地复制推广。但是,上海自贸区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贸区建设的效果。各地在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经验的时候,必须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进行全方面检视,把握科学的复制原则和精准的复制方法,才能结合实际扬长避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南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南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有优势与劣势,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南通进行制度和理念创新,其溢出效应对南通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得南通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造成南通地区技术人才流失。为此,要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培育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文化环境,积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6.
TPP谈判已达成基本协议,其贸易规则均高于江苏标准。TPP谈判进程加快倒逼江苏开放型经济体制与政策进行深化改革,筹建江苏自由贸易区的迫切性得到进一步显现。TPP背景下江苏筹建自贸区具有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综合保税区数量多、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好、人才及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等一系列优势,但也存在与上海太近、缺席"一带一路"终极名单等不利因素。文章提出主动对接TPP与上海自贸区标准、凝练苏州自贸区申报特色、走"一带一路"路线积极筹备申报连云港自贸区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上海自贸区采取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如扩大开放投资领域、健全法律法规、改变政府职能等,自贸区建设成为周边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竞争进一步加剧,自贸区较大的开放程度,也给周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自贸区的内涵与重要性,探讨了上海自贸区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分析了周边城市的新挑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旨在帮助周边城市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发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均衡,2013年首次建设自贸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如何将成功的经验复制到不同的区域推动 地区的发展无疑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来考虑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效应,利用双重差分法,对比 自贸区政策实施前后的影响,分析在不同区域条件,辐射效应的程度异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和苏沪同城效应的显现,上海对苏州的人才"虹吸效应""溢出效应"更为明显,这既给苏州人才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长三角一体化和苏沪同城效应情境下的苏州人才战略研究,成为苏州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溢出效应"的动因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溢出效应"可以为人才工作的改革带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新挑战下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东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板块,而新加坡则堪称重中之重,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经贸合作符合新时期新常态的背景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笔者对《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前后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两国经济和双边贸易带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要促进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深化发展,应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开展政府间合作;优化贸易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1.
体育经济的集聚与扩散效应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一对相互推动的基本作用力,集聚效应表现为不同体育产业间的互补效应、竞争效应与稳定效应;扩散效应是体育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周边式扩散、跳跃式扩散、等级式扩散以追求范围经济的过程。体育经济特殊的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发挥可以通过制度、品牌、产业、体育人才等要素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央率先在上海设立自贸区,意在使其成为推进中国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势之一在于制度创新.在上海已有的普通居住证基础上,构建特殊居住证制度.创新自贸区人口管理是有效而经济的举措.移民法作为其上位法,可以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口红效应"实际是经济衰退时期,人们对收入预期降低的一种现实选择。既然未来捉摸不定,名牌奢侈品难以承受,而人又不能不消费,降格以求就成为满足自我欲望的慰藉。论文从口红效应在消费过程中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心理慰藉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传媒业、娱乐业、电子商务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由于奥运资源的稀缺性、需求普遍性以及奥运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等特征,奥运的举办会给举办国带来直接性经济效益和间接性经济效益。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及整个中国产生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但在后奥运阶段,由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甚至奥运会的举办所引起的区域之间不协调发展会导致社会不和谐与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本文以"台资集聚新高地"——淮安为着眼点,从其发展现状及成就出发,探究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对所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驱动效应,以期对苏北及其他经济相对欠发达城市发挥有益的借鉴作用,也为江苏乃至全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落实助力。  相似文献   

16.
自贸区建设的主要目地在于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这会影响到贸易国的环境质量,并带来诸多效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要让自贸区建设发挥自由贸易的技术和结构效应,就有必要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尤其是改变单纯依赖低成本环境要素的贸易禀赋结构,让环境要素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过程中不断恢复其原本的价格和价值。只有如此,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才足以发挥其改进效率的作用,并服务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宏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浙江是外向型经济高依存度的省份,外贸、外资和境外投资,高于同期浙江经济的发展速度。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必将对浙江加快发展产生积极的辐射作用。当然,沪杭两地历来存在资源流动和相互竞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使更多的人才、资本和信息集聚上海,对浙江经济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分析经济金融化影响城镇化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解的方法来探寻经济金融化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特征。研究发现,经济金融化对本区域城镇化的影响存在着倒"U"型的非线性转换特征。当经济金融化水平未达到倒"U"型曲线的顶点以前,对该区域城镇化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而其跨越"U"型曲线的顶点后,对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便开始显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对邻近区域城镇化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并不显著,而是存在显著的、线性的负向关系,会制约邻近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此外,工业化和农业人力资本两个控制变量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城镇化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9.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给上海虹桥商务区带来了切实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影响是它给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带来的机遇,负面的影响是它给虹桥商务区带来的挑战。上海虹桥商务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抓住机遇,为此应当采取主动融入、聚焦、完善机制等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通过一系列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通关效率,市场活力得到充分地释放,然而根据中央"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要求,就如何加快进行对创新制度的总结评估,并及时把已经成熟的政策推广到全部特殊区域甚至具备条件的全国其他地区,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本文欲以舟山海关首批复制推广制度为视角,结合具体实践,从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工作的成功实践出发,对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