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  张燕 《广东经济》2013,(7):54-56
近年来,增城市全面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稳步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了农村生产潜能。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水平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增城十宝"农产品、特色农业、农产品流通和农机服务等组建  相似文献   

2.
王盛  张龙 《江南论坛》2021,(4):38-40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十四五”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指明了方向.日前,笔者围绕深化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经营主体发展环境、促...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承包农户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而紧迫任务。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要保证家庭经营的基本地位,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发展规模经营以及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功效。  相似文献   

4.
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顺应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业"转方式、优结构、提效益、促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弱、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要素瓶颈制约尚未突破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新兴业态、培育多元主体、创新利益联结形式、激活多种要素等方面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顾群 《当代经济》2016,(23):44-4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农业现代化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阐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迫切需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借鉴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经验来加快培育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八大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四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各经营主体间的关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静态与动态的平衡关系,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人才短缺的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进一步强化理念和认知度,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平,多途径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要有连续性等9个方面提出了培育转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关系协调视角下的中国乡村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经济与管理》2007,21(3):33-37
实现乡村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城乡区域实现良性互动及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格局的关键途径与基本动力。在城乡关系协调的过程中推进乡村工业化,必须重视乡镇企业在新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运作模式,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支撑,最终实现城乡协调互动基础上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该文着眼于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这一问题,在深入剖析当前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稳步推进土地走向适度规模化经营,逐步培育和壮大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破解农业投资机制与政策初衷错位的局面以及优化经营体系建设的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是城镇化的直接原因和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需要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构建集约化、规模  相似文献   

11.
王建强 《经济论坛》2022,(8):99-106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最为关键。近年来河北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在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培育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吸纳人才的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措施不足、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村人才能力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乡村人才成长激励保障不足、对乡村人才培训缺乏多元保障等制约因素。文章提出了加强乡村人才振兴综合管理、实施乡村人才预购与定制培养制度、加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对乡村人才进行科学评价、完善基层人才的激励保障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政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在引导上下功夫,党委和政府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性,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3.
谢文帅 《经济学家》2023,(9):108-118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生产力发展,又包括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密切相关。为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当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现代农业;重塑农业生产经营微观主体,促进小农户和农业强国建设有机衔接;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离不开乡村产业的振兴,探索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实现我国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战略要求。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常年干旱少雨,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产业,促进甘肃乡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论述甘肃乡村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充分挖掘“寒旱”特质优势,培育壮大乡村产业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应路径,以使对促进甘肃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对浙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实践调查,剖析当前全省在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互动机制方面所存在瓶颈问题,阐述如何通过建立"四化"互动机制,来构建"四化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农业环境管理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07—2014年重庆市37个区县(除渝中区)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在"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第三方主导"的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建对农业环境管理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验证不同模式下两者关系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环境管理的正向影响被削弱,而在"市场主导"型、"第三方主导"型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环境管理的正向影响得到强化。研究结果为如何保护和管理农业环境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环境管理协同发展模式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浅析家庭农场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作为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通过对家庭农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并对加强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韩英 《大陆桥视野》2016,(6):278-279
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推进不同经营主体契约融合、共同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探索农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其他有效形式,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型等为核心,促进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赵健 《经济师》2014,(2):181-182
融资难已成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淄博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的分析和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提出了解决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普惠金融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已经被确认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包括龙头企业、农场主、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返乡下乡群体、农业合作化组织和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普惠金融通过服务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应学习欧洲、日本和美国在农业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融合传统与数字金融优势的普惠金融体系。这样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价值链的提升,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