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技术创新效率视角,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门槛效应模型就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通过所有制、行业、地域因素进行两者关系的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强度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只有当政府补贴处于合适区间时才会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异质性因素不会影响门槛效应的存在,但会改变补贴的最优区间.因此,我国应当坚持补贴退坡政策,优化政府补贴机制,完善补贴监管体系,使政府补贴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补贴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升级机制及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有多种形式的创新能力形成机制与升级模式.在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干预的产业转型升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会受到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干预。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改变企业的成本或收益,企业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以产业补贴和税收政策来代表产业政策的干预,通过构建模型可以分析在地方各种产业政策的干预下,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行为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产业集聚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聚作为特殊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区域经济获得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的源泉,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由于产业集聚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但政府的干预也可能产生失灵,因而本文将政府应该如何干预以及如何处理政府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作为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GP模型,利用或有期权的技术方法,研究了政府补贴政策在扶持产业发展中的效果.结论显示,企业为了谋求收益最大化,可能会有意触发政府给予的或有期权的行权条件,从而获取期权价值.这对企业来说是理性的,但如果政府补贴方式不当,对政府来说,不仅可能会付出极高的补贴成本,同时导致市场的无效率,反而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壮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改变政府补贴方式,采取事后补贴和控制参数的方法来部分达到政策优化目的,提升政策绩效,并同时从长远和根本上提高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7.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从异质性视角实证分析京津冀1990~2012年产业升级对第三产业就业波动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技术变化两方面衡量产业升级,不仅关注产业结构变化,更关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导致的“就业挤出”效应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形成的“就业促进”效应,有助于政府解决产业升级和就业促进两大难题.研究发现产业升级与就业波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能提升就业规模,但产业技术进步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抑制就业增长速度;京津冀分组研究表明,三地产业升级对就业波动的影响差异性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WTO的"SCM协议"中补贴专向性的规定,指出我国目前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存在以下问题:多数补贴集中在部分企业或项目,极易构成补贴的事实专向性;新能源产业中各细分领域缺乏科学全面的补贴标准;繁杂而缺乏统一规划的各类补贴极易遭到反补贴起诉等。对此,文章在借鉴美国关于补贴专向性认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的应对之策,主要包括:明确我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中对补贴专向性的规定;主要通过税收环节的扶持进行政府补贴;证明我国是合格的发展中国家成员;争取将新能源产业的补贴问题纳入未来WTO的谈判议题,倡导对新能源产业补贴给予豁免,提倡确定更为宽松的专向性审查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的出现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当下的经济转型期,企业如何能长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并不断提高创新绩效,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企业除了运用组织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先进技术外,政府补贴、管理权力在企业创新实践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企业内外部治理的观点出发,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补贴和管理权力与企业绿色创...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在西部地区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分析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治理是当前集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指出了产业集群的组织特殊性和治理机制,分析了产业集群治理与竞争力、产业集群治理与动力机制以及产业集群治理与模块化等研究方面的问题,认为通过有效的治理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以期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物流产业标准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分析物流产业标准对产业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1~2010年我国物流产业及其不同部门的标准存量和产业升级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物流产业标准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物流产业标准增长有利于产业升级;不同物流部门的标准存量增长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交通部门的影响程度最大,包装部门的影响程度最小;物流产业标准对不同物流部门产业升级的影响也不一样,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通信行业和交通行业的影响力度要比劳动密集型的邮政行业大。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和增长速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术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中2000-2013年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利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发文数量、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分为激进式科技创新和渐进式科技创新,渐进式科技创新更具普遍性和常态性,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激进式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成为研究的焦点,而渐进式科技创新未得到应有关注。渐进式科技创新具有短周期性、连续性、累加性、递进性和开放性,风险较低且可控,可以通过促进激进式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促进知识积累、吸收和独占能力提升产业绩效,通过创造差异化获取产业竞争优势。新时代的创新驱动战略,既要重视激进式科技创新,也应重视渐进式科技创新,通过对现有产业技术的改进逐步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以IT服务、研发与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模块化外包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的主要特征.处于外部资源环境约束中,我国正面临发展模式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与客观要求.把握好当前外包发展的良好机遇,有选择性地承接模块化外包并"走出去",构建区域产业价值链,强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产业转移的主体更多更广,承接的难度更大、层级更高,产业转移的规模更大、周期更短;高技术产业转移与传统产业改造并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转移的新焦点,项目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新主流,服务业转移成为新热点等诸多特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规制存在规制俘虏、规制越位与缺位共存、规制机构组织要素失衡等规制失范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完善政府规制政策,引导传统产业转移;建立独立高效的政府规制机构与加强司法审查并重,保障传统产业转移;合理界定政府规制的边界和范围,防止政府规制越位和缺位,激励传统产业转移;加强社会参与和完善监督机制,保护传统产业转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安排已经使产品内分工成为近年来国际分工理论的研究热点,它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产品内分工的产生存在诸多原因.我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相当大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区段,我们要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原理,通过提高产品内分工的工序地位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安徽省1978~2011年数据,运用VA R模型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两者之间并未实现良好的互动发展。金融发展总量的提升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明显推动作用,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升级没有表现出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假设市场上有使用传统能源的生厂商1和开发浅层地温能的生产商2,生产商1生产的产品绿色度较低,其价格也相应的较低,而生产商2生产的产品绿色度高,但价格较昂贵。基于政府补贴的角度,利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政府和两个生产商的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提高市场最低绿色度准入值,生产商2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增加,而生产商1的市场份额会逐渐缩小,即政府提高市场最低绿色度准入值对生厂商2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升级取决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和匹配。在探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机理和测度方法基础上,使用参数回归等方法,利用2004~2011年22个具有代表性的集群数据,研究了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路径与质量。结果表明:中国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质量整体上未达到最优的完全融合目标,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4年的间断平衡期,技术创新带动制度创新与两者相互融合水平高于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路径;融合对集群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集群绩效可增长3.6%;融合对于集群资产负债率也具有一定作用,但对于集群可持续发展变量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