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爱惠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1-103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微思政的出现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新时代对大学生微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理工类高校微思政工作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成为了研究的重要问题。理工类高校应通过加强微思政教育阵地、丰富微思政教育产品、优化微思政教育环境以及平衡微思政教育主客体媒介素养差异来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书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80-81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并且积极营造思政课移动互联网教学环境,构建思政课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0-103
研究"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缓解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独自领舞思政工作的局面,是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的有力杠杆。于学理向度而言,沿着中外教育的历史轨迹发现,"育知"和"育德"互为交融,历史底蕴隽永;"课程思政"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从混沌状态向稳定状态的转变,理论价值深厚;其实践价值在于使专业课程中的德育理念转化到学生的行为层面,实现道德实践的飞跃。其实现路径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要增强其他各门课教师的"守渠"自觉意识,树立"教师思政"理念;形成"思政教师"和"教师思政"的合力;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4.
赵荣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4):101-102
新媒体技术激发了思想政治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发展。高校应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建设,构建校园新媒体环境;加强宣传,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杜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9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契合、目标一致,在差异化表现形式和互补性优势下进一步增强了互动基础。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观念陈旧、内容单一、价值功利、指向不清等问题。因此,高校需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法治文化四个维度出发,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性和方向性,引导全体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依靠文化活动这一载体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拓宽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7.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7)
随着信息技术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能便捷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表言论,因此,关注并合理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新的工作之一,也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以大学生为本,主动融入新媒体环境,依托科学技术打造主流媒体,建立学生、学生干部、思政教育工作者三角形互信体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赢得师生以及社会的信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辨别是非,合理合法地表达自身观点,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9.
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快、准、活、广"为特点的新媒体,给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探索隐性教育新途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141-142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也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原则和理论航标。"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平等性、主体性、生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六个方面。"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应坚持"以生为本、尊师重教"的指导原则,并在内容上、方式方法上、环境上和体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刘帮胜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3):109-112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通过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制等举措,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达到充分利用网络拓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造就适应21世纪的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顺应形势需要,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互联网+"时代首度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互联网+深入教育领域,开启了智慧教育2.0时代。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校新媒体工作室亟需建设并对新媒体载体、互联网思维、网络行为等进行关注和研究。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和"X+Y"运营模式是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贾悦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9):99-101
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立德树人更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将课程思政教学落到实处,起到润物细无声,助力广大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这是高校及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高校艺术生,由于其个性等因素导致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接受程度低,因此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艺术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多元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吸引力,促进高校艺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开展,从而助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黄旭东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41-42
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为此2000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年11月又印发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促进高校重视并做好这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人就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高校思政工作如何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王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119-120
大学生思想问题的突出性越发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然而青年教师更是这支疏导队伍里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更加直接地影响整个学校的提升,所以只有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更多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王晨曦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1-93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要不断充实、完善。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本身需增强适应新形势发展所需的专业本领,全社会也要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通过高校、教师个人和社会三方的努力,共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