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探索建设用地要素投入对徐州二三产业增长贡献的定量测算方法为研究目的,以通过Cobb—Dauglas生产函数建立模型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的徐州市建设用地要素投入每增加1%,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0.08%,二三产业增长对建设用地敏感性不高;建设用地要素容易被资本和劳动力因素替代;建设用地要素贡献率为4.20%,而其增长率达到7.62%,较快增长而较低贡献表明,土地农转用过快而存量建设用地利用不充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瓶颈作用日益凸显,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讨土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C-D函数,对其2004-2011年的建设用地贡献率进行测算,并用ArcGIS 10.0进行聚类,探讨其空间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4.05%~55.47%,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区域差异主要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关;2建设用地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3今后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创新型和资本、资源集约型道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应用1999 — 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 — 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45、0.274和0.083;(2)初级产品阶段地区、工业化阶段地区、发达经济阶段地区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76、0.068和0.066;(3)地区技术效率和土地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发展阶段演进逐渐减小;(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理策略与绩效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乌鲁木齐市各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明确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D生产函数,以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为样本,借助EViews6.0和SPSS20.0软件测算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Logistic曲线极限点。[结果](1)资本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72%)最大,建设用地投入要素贡献(32.81%)次之,然后是劳动力投入要素贡献(13.25%),技术进步投入要素贡献(-2.78%)最小,但拥有很大的挖掘空间;(2)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Logistic曲线极限点位于第二、三产业产值为1 522亿元处,对应2011年产值,2005—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2011年之后贡献速度呈递减趋势,逐渐趋于平缓。[结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依资本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利用1999—2008年分省固定资本存量、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和建设用地面积统计数据,估计、比较不同生产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近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研究方法:应用空间计量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研究结果:(1)2000—2008年建设用地扩张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0.3023,显著高于固定资本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说明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区域间建设用地规模差异持续扩大;(2)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建设用地与经济增长关系时,需考虑空间变量的影响;(3)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用地扩张显著地表现为中部、北部地区低—低集群和东部地区高—高集群。研究结论:(1)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比较优势差异、土地要素的不可流动性和以国家计划为主的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是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与固定资本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2)国家应重视土地发展权集中配置可能引发的区域发展过度失衡、局部地区生态压力过大等潜在风险,改进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6.
再论土地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解决<土地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的部分遗留问题,探索土地要素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化评估方法.研究方法:CD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F检验)及各变量的回归系数(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初步解决了前文回归系数的检验问题.1996-2004年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对中国二三产业产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823、0.211和0.174,对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4.38%、30.74%和2.08%,三要素投入的不均衡是它们贡献率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土地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要素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估方法.研究方法在Cobb-Dauglas生产函数方程中加入土地要素,就土地要素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以1996-2003年二三产业总产值与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和建设用地数量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249.511>F(0.01)(4,3),R=0.998>R(0.01)(4,3)).上述三个要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27、0.995和1.038,说明土地投入每增加1%,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1.038%,是土地、资金和劳动力三要素中对二三产业投资弹性最大的一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最小,说明资金投入仍是中国二三产业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量和土地投入对1996-2003年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16.15%、21.51%和14.79%.同时,α+β/γ=1.081≈1,说明土地作为基本的投入要素目前难以被资金和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在资金和劳动力两个要素中,劳动力要素的弹性系数远远大于资金要素的弹性系数,说明,如果一定要以其他要素替代土地要素,以劳动力要素最经济.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变化率指数对1996年以来江苏省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区域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建设用地结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省域范围内建设用地结构趋向均衡化发展,尤其是2001年以来均衡化发展速度加快,但多样性和均衡度变化的阶段性以及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变化速率相对大小在区域间是有所差异的.最后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同区域建设用地供给方向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新一轮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评价,全面摸清大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掌握各县(市、区)间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差异,为协调土地利用与人口、经济发展步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分配是实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考虑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分异,构建包括人口、二三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可拓展空间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指标分配体系,并结合区域建设用地经济增长贡献率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折抵指标,为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提供方法参考。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经济计量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差异构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指标分配体系,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又兼顾区域资源禀赋的供给约束,评价体系更为全面;(2)考虑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折抵指标,优化了新增建设用地供给结构,能够兼顾资源配置的效率。研究结论:本文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计量经济分析解读技术进步对中国土地生产力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在有限的国土资源、日益减少的人均耕地面前探讨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模型与Eview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研究结论:必须充分挖掘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的潜力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了土地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测算了土地要素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分析结果来看,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回归弹性系数分别为0.6218、2.7731、2.0587,其中土地要素的投资弹性最大,其投入每增加1%将带动陕西省经济增长2.7731%。从要素的贡献率来看,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64.54%);其次为土地要素(18.64%);劳动力贡献最小(12.88%)。从要素的替代弹性来看,土地要素是难以被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的。同时,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陕西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态服务价值法对大庆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为:草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而其他地类则减少。其中水域增幅最大,达42.31%;牧草地减幅最大,达4.13%。11年间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324506.61万元,主要得益于水域面积的增加,耕地、林地的增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表明大庆市生态建设取得了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动态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区域配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论: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动态分配的思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价,动态调整建设用地指标,增强了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分配的合理性,有助于发挥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提高土地资源的区域配置效率,激励地方政府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区域土地利用总体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目标的区域配置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开展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土地整理的目标具有多层次性,特别是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不同。作者在构建土地整理目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国际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土地整理目标区域分工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土地整理目标区域配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大调查是国家财政专项支持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其成果有义务为地质勘查行业以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可分为专业技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灾害应急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四大类,这样分类大致表明了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的社会应用面和服务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