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耕地少,人口多。人均耕地数量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1/3,而且人均占有耕地呈下降趋势,短期内不可能回升。因此,我国土地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已发展到了相当严峻的地步。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的原则指标体系及其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存的源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严重短缺。浙江省1989年末人口密度达413.4人/km~2,人均耕地0.62亩,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剪刀差十分明显。这种失衡的人地比率,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强大的限制因子。所以,深度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应用RS和GIS技术对武汉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对LANSAT TM影像进行处理和解译,获取反映武汉市1987年、2000年和2011年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武汉市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并总结了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以裸地、林地、草地为主。1987-2011年,裸地和水体的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耕地和草地面积先增后降,林地面积先降后增。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研究区土地要素类型转化较为频繁,主要表现为裸地转林地,林地转建设用地,草地转裸地和林地,水体转裸地和建设用地。武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条件、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是这种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全市土地总面积412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7.23万亩,人口308万,人均耕地仅0.39亩,基本农田面积104.07万亩。福建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莆田又是福建人均耕地最少的地级市,吃饭与建设矛盾十分突出、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加强了对耕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于2010年对贵州省农村三个行政村的全住户调查数据,通过计算土地的基尼系数(Gini)和广义熵指数(GE),旨在分析"生不增、死不减"农地模式中人均耕地的不平等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原因,以便为完善该农地模式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村庄内人均耕地的不平等状况较为严重,土地的Gini系数高达0.52、GE指数0.30,即仅靠土地继承和农户自发的人口控制难以确保人均耕地的基本均等。土地不平等影响因素中,家庭规模越大、农户的人均耕地就越低;实施该农地模式后,通过婚嫁方式人口增加的家庭人均耕地明显偏低,即嫁入女子的土地权益难以保障;农户在村庄内的政治资本可以显著提高家庭的人均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耕地 ,许多地方普遍树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碑” ,然而 ,近来笔者发现 ,不少地方在被保护的基本农田里或建房修路 ,或筑坟栽桑 ,或租给商家 ,谋取眼前利益 ,致使基本农田被占用 ,基本农田保护碑几乎成了摆设。土地是农业之本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我国人均耕地占有率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率的40 % ,不少地方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甚至低于联合国粮食组织确定的 0 .8亩最低警戒线。我国用占世界耕地总面积 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2 2 %的人口。耕地已是“寸土寸金” ,而且每年仍在以数千万公顷的速度锐减。1 990年仅农村居民点建设…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文以案例的形式,运用LUCC度量模型和LUCC转移矩阵分析研究区清新县2001-2007年的LUCC空间格局变化,并对全县土地利用/覆被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清新县2001-2007年面积增加最多的为林地,而减小最多的为耕地,期间全县综合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度为2.77%、土地利用/覆被强度从2.163增至2.172;同时,清新县土地利用/覆被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全县土地利用/覆被区划可分为南部综合服务中心区、中部产业转移区和北部生态脆弱区三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8.
一、开发立体农业是人多耕地少的地方发展农业的一条出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而四川省又是拥有1亿人口的大省,人均耕地少是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全世界人均耕地5.5亩,全国1.5亩,而我省不到1亩。我省山区、高原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差;盆地、丘陵面积小,早已出现过垦现象,没有什么可开垦的荒地。近年来,我省耕地减少速度是很快的。虽然各级政府一再加强土地的管理,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行各业用地的增加,耕地还会逐渐减少。目前,四川人口正面临生育高峰期,在2000年前,人口还是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耕地要减少,人口要增加,人均占有耕地将越来越少。因此,人均耕地严重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命线”,对人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耕地尤其如此。一个国家人均耕地的多少与好坏,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总体质量差,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我国有限的耕地,是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新世纪,这一问题更显突出。把耕地保护纳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 )土地实物分配方式同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日益减少的耕地之间的矛盾土地是无法再生的资源。为解决吃饭的问题 ,建国 4 7年来累计开荒 70 85 5万公顷 ,扣除其他用地 ,耕地面积净增 3 2 1 5 8万公顷 ,但同期人口增长 1 2 6 7% ,人均耕地与 1 94 9年相比下降了 4 1 4 %。目前全国已有 1 8个省市区人均耕地在全国水平线以下 ,其中 8个省市区的粮食不能自给。加之 ,近几年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重视 ,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沙化面积扩大 ,湖泊面积缩小 ,土地污染严重 ;土地利用中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无序…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市扩张中的征地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征地冲突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揭示城市扩张与征地冲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中国各省市征地冲突发生率与城市扩张速度成正比,与人均耕地面积成反比。研究结论:城市快速扩张是导致征地冲突频发的重要原因。缓解征地冲突的政策建议包括:(1)改革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削弱城市扩张的政治驱动力;(2)调整城市扩张成本分摊结构,保护农民群体利益;(3)建立、健全征地过程中利益纠纷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沈抚连接带“三生”空间的功能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国土空间利用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步增强,空间问题日益突显。自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生"空间以来,以生产、生活、生态划分的土地空间类型越来越被关注。该研究以沈抚连接带为研究区域,从土地空间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出发,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三生"功能评价,利用GIS技术分析"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三生"功能均较强的街道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五三街道、李石街道,分值为64.96、54.59;生活功能较强的街道一般相邻城市,如五三街道、白塔街道、李石街道,分值为23.15、15.82、11.14,人均道路面积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生态功能较高的街道多集中在浑河景观带和北部生态区,如高坎街道、满堂街道、东陵街道,分值为20.50、19.98、19.96,水面面积率、森林覆盖率和景观Shannon多样性是主要影响因素;生产功能较强的街道集中在建设快速区内,如李石街道、五三街道,分值为39.25、25.85,工业产值和服务业产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总体上看,受城市和经济建设活动影响强烈的街道的"三生"空间的功能不均衡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揭示土地利用对人类活动响应程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其变化特征及空间格局的研究讨论人地关系在不同地域空间上的强度与作用模式。[方法]基于2002年、2014年TM/ETM+影像,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了崇州市土地利用信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转移图谱、城市扩展指数、缓冲分析模型和方法对崇州市近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达到5.72;整体土地利用程度由254.25增长到260.93,各乡镇变动值差异较大。(2)土地空间转换面积达1.850 85万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94%;增长面积最大的图谱单元依次是新增建设用地、新增耕地和新增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水体与高程、坡度之间负相关性显著,坡度0°~6°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3)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长,缓冲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 120.76hm~2,城市中心自河流向东、东南、东北3个方向扩展。[结论]崇州市土地利用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地域差异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解译山东半岛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距离海岸线0~100km范围的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海岸带耕地、草地、农村居民点和林地分布广泛;5年间城市、农村、交通工矿和水体的增加比较显著,而耕地、草...  相似文献   

15.
以1998年和2003年两个时期的杭州市区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驱动因子相关分析和GIS空间技术,预测2005年杭州市区空间扩展情况。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杭州市区扩展主要集中在滨江区、下沙区、西湖区的三墩区块以及拱墅区的北部。这一结果与2005年杭州城市用地发展的状况基本相似、符合政策导向,因此基于驱动机制的城市扩展空间预测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的建设虽然可以在短时间改善城市植被覆盖率,提升人均绿地面积,但是其是否可以起到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分析城市绿地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了在城市绿地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布置原则,并且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方法,以期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进一步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绿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计算各区域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利用K-Means方法进行空间聚类,最后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进一步探究综合分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和相关性,研究表明:(1)人均GDP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增大能够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且三者能够显著拉升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综合分数的贡献度很低,江苏省主要通过传统重工业来提高民生经济,这不利于绿地建设;(3)绿地经济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滞后性,前者主要来自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圈辐射时间差,后者则由苏南到苏北在发展程度逐渐降低、边际向内部逐渐降低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特大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特大城市1990-2001年建设用地增长数据,综合选取10个影响因素,作为本次驱动力研究的基础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得出所选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剔除次要因素,选取与建设用地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得出建设用地与这些因素的偏相关系数,进而根据偏相关系数判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出:全国和三大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共同的驱动力是人口增长以及人均GDP水平。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单位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人均财政收入高低也对全国建设用地有较大影响。东部地区其它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均财政收入和第三产业;中部则是地均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和人均财政收入;西部为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和人均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9.
The food crisis in Africa has entered our living rooms through television and the press. Why is per capita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ower now than at independence in the early 1960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and outlines some solutions.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have converged to create the crisis - low prices to farmers to placate vocal urban consumers, inefficient, high-cost marketing boards, governments' neglect of agriculture in favor of industry, over-valued exchange rates, lack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increasing debt burdens. Externally the depressed world market decreased demand for Africa's export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stagnation of the economics. Drought, a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pproaching 3%/year and a shortage of human capital added to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