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探讨了储蓄率问题的分析思路,结合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认为农民工群体的存在及其高储蓄率是中国居民整体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高流动性的特征,那么转移成本是农民工必然要面对的社会现实。研究解释了转移成本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农民工的消费储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论述了转移成本与农民工储蓄率存在正相关,并进一步结合2013年和2015年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1999年以来,中国储蓄存款的持续超常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热点话题之一。高储蓄率对经济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源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储蓄率问题已经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深入分析我国高储蓄率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探讨调整储蓄率降低的具体措施。有助于从宏观经济层面认识我国经济失衡的原因。正确处理投资、出口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政府和企业高储蓄率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政府和企业储蓄率过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文章分析高储蓄率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1992~2010年间,中国总储蓄率比美国高出30几个百分点。其原因是由于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收入大幅增加但很少上交红利,同时民营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只好依赖自我储蓄。同期我国政府储蓄率的上升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一直高于GDP增速,而政府的公共支出偏低;而美国的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下降主要源自美国近年来的财富增加,信用的泛滥及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针对当前中国储蓄率过高的说法,本文认为不可简单套用国际比较,不仅要考虑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中美两国人均储蓄额和人均投资额。当前我国储蓄率有其内在规律,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不宜认为过高。  相似文献   

6.
段小明  赵昊阳 《价值工程》2007,26(8):143-145
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居民的高额储蓄无疑是把双刃剑,对经济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分析了居民高储蓄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储蓄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国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推导出国民储蓄率的生产性因素分解公式,并从生产方面解释了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研究表明,国民储蓄率由消费者决定的储蓄供给与生产者决定的储蓄需求两者间的均衡关系决定,研究中国储蓄之谜需要考虑生产者行为的因素;人均资本水平、劳动力数量及资本折旧的变动是影响国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具有内生性,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人口结构是导致中国长期存在高储蓄率现象的一个关键的客观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先标 《经济界》2009,(2):29-32
本文从企业储蓄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说明国有企业不分红和家庭的流动性约束是目前中国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相互替代的制度障碍,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家庭储蓄不能对企业储蓄做出足够的反应以抵消企业储蓄对总储蓄的影响,导致“企业面纱”失效,这在推动企业储蓄上涨的同时直接导致总储蓄率居高不下,并由此带来双顺差持续攀升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的困境。基于上述分析,相应地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廖婷 《中外企业家》2009,(18):174-175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的特征是"高储蓄、高投资、双顺差",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长期持续,在经济增长初期,经济增长有赖于储蓄的增长,但随着我国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高储蓄率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在储蓄、投资双高的局面下,存在投资效率低下,储蓄不能转化为有效投资的问题,这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我国储蓄和投资内在结构的分析,对我国投资与储蓄结构,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居民企业储蓄率较高.由此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以顺差为主.同时居高不下的储蓄率也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庞大,外汇占款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储蓄率高增长的现实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不合理的高增长储蓄率.同时,对储蓄率与货币供应量和我国贸易净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5月1日,我国连续7次下调利率,居民储蓄1年期存款利率已从10.98%下降到2.25%,加上征收20%的利息税,居民储蓄存款实际得到的利率为1.8%,我国已进入低利率时期.但这期间我国总储蓄率水平并没有下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96年底3.85万亿元增加到2000年底6.43万亿元,年平均递增率为14%.  相似文献   

12.
超增长的中国储蓄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晨 《价值工程》2005,24(11):120-123
我国储蓄的持续超常增长已经引起政府当局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响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对这一异常现象产生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较高的储蓄率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问题。普遍认为,长期持续的高储蓄率是引发经济运行中高投资和低消费的主要原因。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储蓄和消费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前,如何有效降低国民储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两期叠代模型构造福利经济学个人效用函数,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推导个人最优自愿性储蓄率。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混合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变量纳入模型,并模拟测算最优储蓄率的解。文中选取了中国城镇居民1989-2003年的储蓄、工资样本数据分析中国的储蓄情况,发现城镇居民储蓄率偏高。除了失业担忧和购房等原因,文章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尚未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由此提出一个有效的储蓄分流途径是让更多的职工加入养老保险计划,增进个人一生的效用,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定性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来论述中美间储蓄差异的原因、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对不同期限状态下储蓄率差异对两国乃至世界经济运行影响的分析,让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延续近年来快速增长态势,在12月底突破14万亿大关。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因素外,投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渠道的缺乏,是我国储蓄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储蓄率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索洛模型基本假定下,推导了储蓄率与产出及货币供给三者之间动态关系,并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7年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分别检验了中国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与超额货币供给的Granger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居民储蓄率对M2/GDP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储蓄率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国民储蓄...  相似文献   

18.
东亚、拉美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东亚国家的国民储蓄率高,经济增长也高;而拉美国家的国民储蓄率低,经济增长率也低。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资本积累(储蓄的转化和利用)在东亚和拉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从储蓄与增长的因果关系看,传统理论认为,储蓄可以自动转化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后来,理论界对于储蓄和经济增长孰因孰果有一些分歧。有些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经济增长的原因。世界银行在《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的报告中也持这种观点。我们认为,储蓄和增长的关系应…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高储蓄、低消费.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它的高低会对经济增长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本文以城镇居民的数据为样本,引入可支配收入、利率、社会养老保险等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了各大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储蓄率是决定投资率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认真总结回顾我国储蓄率基本特征,分析"十三五"时期储蓄率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储蓄率仍将保持在一定高位,但呈现逐步回落趋势,预期年均下降约0.5个百分点。到2020年,我国储蓄率将降至47%左右,相应地经济增速也将稳步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